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图片新闻

音樂劇《少年彭士祿》在廣東汕尾首演

2021-05-23
来源:香港商报网
    5月22日晚,反映中國共產黨保護革命後代而作出艱苦努力的紅色音樂劇《少年彭士祿》在廣東省汕尾市馬思聰藝術中心首演,該劇演繹了中國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首批及資深院士,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彭士祿,從孩童到少年時期悲慘生活的經歷,讚頌了共產黨為尋找、救護革命後代而作出的偉大決策和艱辛努力,以及廣大人民群眾擁護共產黨、為保護革命後代顧全大局、不怕流血犧牲的民族精神和階級感情。
 

音樂劇《少年彭士祿》劇照
 
    該劇由汕尾市紅色文化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惠州商盾律師事務所律師羅如洪創作。該劇運用音樂劇的表演形式,把戲劇、音樂、舞蹈進行綜合演繹,既有時代氣息,又有地方特色。當晚的參演人員全部來自汕尾當地的非專業群眾演員,
 
    羅如洪表示,歷時兩年,終於是該劇趕在5月22日晚首演,成為獻給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的厚重禮物和汕尾弘揚紅色文化、繼承紅色基因又一個亮點。
 

音樂劇《少年彭士祿》劇照
 
    在該劇創造期間,當時還在病榻上的彭士祿對全劇創作非常關注。
 
    從彭士祿的成長史可見,在他15歲之前,沒有受過穩定的正規教育,後來卻能成為共和國的首屆院士、我國核潛艇的首任總設計師、中國核動力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這不能說是一個傳奇,這個史詩般的紅色傳奇是彭士祿的非凡經歷使然。

    比「小蘿蔔頭」的故事足足早了10年
 
    彭士祿,中國共產黨英烈彭湃之子,廣東省汕尾市海豐人。 1925年農曆11月18日,彭士祿出生於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城橋東社,1928年,彭士祿3歲時,母親蔡素屏遭反動軍閥殺害。1929年,時任中共中央農委書記的父親彭湃也在上海犧牲。
 

音樂劇《少年彭士祿》劇照
 
    該劇從1931年夏,中共中央命令東江特委將失去雙親的彭湃烈士之子彭士祿護送到當時全國蘇維埃所在地瑞金開始,到1940年8月彭士祿到達延安,這位烈士遺孤「回家」的路走了漫長的九年。這九年,是彭士祿飽受苦難的九年,又是他成長的九年。他先是在七叔彭述的護送下到達潮安,在這裏吃百家飯,穿百家衣。當東江特委的領導人林甦等帶他乘船朔江而上準備到瑞金的時候,在豐順縣遭敵人的攔截未能順利前往瑞金,而後折返潮安。在護送他的過程中,彭士祿目睹了林甦等人為掩護他而英勇犧牲,切實地感受了生死離別。
 
    1933年農曆7月15日,時任中國共產黨潮安縣委書記陳醒光叛變並出賣了彭士祿等人的居住信息,8歲的彭士祿和收留他的潮汕婦女潘舜貞、山頂阿媽等被捕入獄,送至潮安縣監獄,接着被押送到汕頭石炮台監獄。
 
    被捕當年,彭士祿才8歲。比家喻戶曉的重慶渣滓洞「小蘿蔔頭」的故事足足早了10年。在獄中,彭士祿得知自己的父母及全家6位親人為革命而犧牲,尋親的希望徹底破滅,但同時在他幼小的心靈又樹起為革命理想而獻身的如磐信念。這又促使年少而早熟的彭士祿在廣州感化院出獄之後,歷經千難萬險,一路乞討走了半年回到他的第二故鄉潮安,回到那些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群眾中間,
 
    1936年夏,彭士祿又被捕並再次押送到潮安監獄。1936年,其祖母周鳳費勁周折找到彭士祿,並通過當地地下黨組織設法將他營救出獄輾轉到香港。
 
    1939年夏,彭士祿與堂弟彭科一起離開香港,赴寶安坪山參加了東江縱隊,這一年他才14歲。最後,在黨中央、周恩來的親切關懷下幾經波折再次找到了他,
 
    1940年,在中共中央和周恩來的關懷下,彭士祿與一眾烈士子弟一起離開廣東,經桂林等地達重慶。在重慶八路軍辦事處,彭士祿第一次見到了周恩來、鄧穎超。年底又送到延安的青年幹部學院少年班,開始了新的學習和生活。(記者 盧偉)
[责任编辑:赵书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