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特别报道

六月稻穗金黃 不負國士之約

2021-05-23
来源:香港商报网
袁老和黃埔,曾有一個約定
 
    「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5月22日13點07分在湖南長沙逝世,享年91歲。
 

袁隆平院士為廣州市黃埔區大吉糧倉親筆題寫對聯
 
    風吹稻浪,廣州黃埔一座江心小島上的「隆平田」又將迎來收穫的季節。
 
    「昔日著名黃埔軍校,今日美麗水稻公園。」這是2020年春耕時節,隆平國際現代農業公園在黃埔啟動建設時,袁隆平院士親手寫下的句子。隨着這一農業公園的啟動,千畝稻田育下良種,帶動當地鄉村產業全面振興。
 
    2020年6月3日,隆平院士港項目在黃埔長洲島正式啟動,袁隆平院士通過視頻發來賀詞,「我對在廣東開展雙季稻畝產1500公斤充滿了信心」,「等到6月中旬,稻花飄香的時候,如果身體好,我一定要到現場去看一看。」這是袁隆平院士與黃埔訂下的一個約定。
 
    黃埔將砥礪前行,不負期待、不負約定。待到稻花飄香時,一串串沉甸甸的金色稻穗,一座正在崛起的現代農業科技「黃埔軍校」,成為深切的緬懷和永遠的紀念。

    不負殷切期待力爭實現雙季稻畝產1500公斤目標
 
    2019年12月20日,黃埔區領導帶隊前往海南三亞拜訪袁隆平院士。作為親歷者,黃埔文化集團董事長黎學軍回憶道,與「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見面,大家既興奮又緊張,在會客室等了一小會兒,袁老便自己走了進來。袁老身體硬朗,精神矍鑠,襯衣上寫着英文詞語「youth」(「青春」),並說自己是「90 後」,氣氛頓時變得輕鬆愉快,少了許多緊張。
 

袁隆平院士為隆平國際現代農業公園謀劃、選址
 
    「我們從超優1000 談到第三代雜交稻,從廣州市談到黃埔區,從長洲島談到黃埔軍校……袁老一提起黃埔軍校,便滔滔不絕,娓娓道來,對湖南籍的名將更是如數家珍。」黎學軍說,在項目規劃時,規劃圖上位於長洲島北端的黃埔軍校舊址引起了袁隆平院士的興趣。
 
    黃埔區對長洲島規劃作了詳細介紹,並邀請由袁隆平院士領銜在島上打造現代農業的黃埔軍校。袁隆平院士聽後很興奮,欣然允諾,並題下了「隆平國際現代農業公園」。此時,袁隆平院士就說「我要到黃埔去看一看!」,與黃埔訂下「約定」。海南歸來後,黃埔區迅速與國家雜交水稻中心原書記馬國輝、華南農業大學羅錫文院士等農業專家商討,並於2020年1月22日到大吉沙島選址,確定種植袁隆平系列雜交水稻試驗田的位置。2020年2月,由袁隆平院士謀劃、選址和題名的隆平國際現代農業公園,作為該區「百大項目慶百年」重大項目之一正式落戶長洲島及相鄰江心島。從拜訪袁院士到項目正式落地,僅僅兩個月的時間,該區在農業科技領域彰顯的「黃埔速度」讓人們驚喜。
 
    期間,袁隆平院士一直很關注項目進展,2月27日特意給黃埔區寫信,充分肯定黃埔區的工作效率和推進力度,為黃埔速度、營商環境點讚。信中還祝賀大吉沙隆平稻香園試驗田納入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示範點,並提出了力爭雙季稻畝產1500公斤的目標,對該試驗田促進華南地區糧食生產大幅增產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寄予厚望。2021年4月,大吉沙隆平稻香園160畝試驗田早稻種植開工,滿眼泛青稻苗,春耕播種,一派生機勃勃,大吉糧倉建設如火如荼,一片希望的田野已展現在人們面前。

    繼承「兩個夢想」建設世界一流「農業+科技」研發高地
 
    袁隆平院士曾說他有兩個夢想,分別是「禾下乘涼夢」和「覆蓋全球夢」。2019年10月23日,袁隆平院士在《人民日報》發表題為《我的兩個夢》的文章,其中寫道,「禾下乘涼夢,我是真做過,我夢見水稻長得有高粱那麼高,穗子像掃把那麼長,顆粒像花生那麼大,而我則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涼。其實我這個夢想的實質,就是水稻高產夢,讓人們吃上更多的米飯,永遠都不用再餓肚子。」
 

大吉沙隆平稻香園試驗田。李劍鋒 攝
 
    「雜交稻大吉稻隆平稻,稻稻可解蒼生苦;禾下夢振興夢中國夢,夢夢皆為百姓甜。」這是袁隆平院士為黃埔區大吉糧倉親筆題寫的對聯。
 
    打造隆平國際現代農業公園、隆平院士港等項目,黃埔繼承袁隆平院士的「兩個夢想」。
 
    其中,隆平院士港項目定位引進高端農業科技資源,聯動開發島上農田資源,打造農業科技「黃埔軍校」,將建設成為躋身世界一流的農業科技研發高地。該項目首批入駐院士專家團隊除袁隆平院士外,還有植物遺傳育種學家謝華安院士、農業機械化工程專家羅錫文院士、中國蔬菜育種與資源研究專家鄒學校院士、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術專家劉仲華院士等,通過建設湖南農業大學(黃埔)創新研究院、華南農業大學(黃埔)創新研究院、隆平農業科技黃埔研究院,研發出更多更優秀的水稻品種,引領國家農業科技創新發展,實現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涼夢」。隆平院士港項目總投資12億元。瞄準國家發展重大需求、鄉村振興發展需求及世界糧食安全問題,聚焦雜交水稻育種和制種、園藝作物種植創新、智慧農業生產機械裝備技術等前沿研究項目。重點建設內容包括院士研發中心、農業龍頭總部基地、農業科技產業孵化基地、大灣區農業資源交易所、國際科技交流中心、隆平院士港博物館、院士專家服務中心。未來將依託院士資源,通過政策扶持、硬件投入和軟件優化,用5年左右的時間,孵化培育約100家現代農業科技企業,農業龍頭企業10-20家。(記者 朱樺 通訊員 張成 范敏玲)
[责任编辑:赵书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