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黑龙江 > 特别报道

哈市第一醫院神經外科顱內外血管搭橋術助推突破關鍵技術

2021-08-12
来源:香港商报网
    宋先生原本是一位屬於藍天的飛行員,誰知4年前出現言語笨拙,右上肢麻木無力,診斷為腦梗死,從此讓他走上與疾病相抗的戰場。近來,症狀漸重。多方打聽後,慕名來到哈爾濱市第一醫院神經外科二病房就診,神經外科首席專家王智教授及科主任屈洋對其詳細問診、查體示:言語笨拙,上肢肌力IV級,右上肢淺感覺減退。腦血管造影示雙側頸內動脈閉塞,頸外動脈未見明顯顱內代償;雙側椎動脈通過開放的後交通及軟腦膜支向前循環供血。CT灌注成像示左側腦血流量及腦血容量均較右側減少。初步診斷: 雙側頸內動脈慢性閉塞;腦梗死後遺症;糖尿病。
 
    王智教授對患者的病情及影像特徵進行整體評估,經討論後認為對於存在明顯血流動力學障礙、藥物治療無效的慢性頸內動脈閉塞的患者,可實行顱內外血管搭橋術,並對術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做了多種處理預案。
 
    眾所周知,顱內外血管搭橋術要求極度複雜和精細,具有較大的手術風險。王智教授團隊小心謹慎經過了取血管、分離血管、吻合血管三個階段。為實現「穿針引線」,王智教授通過顱骨通道將分離出的血管,引進了大腦內,與腦部動脈血管縫合在了一起。手術過程中,王智教授在患者直徑0.8毫米的血管上縫合8針,由於血管細小,術中縫線肉眼幾不可見,對手術醫生的顯微操作技巧以及手術護士的配合都有非常高的要求,經過四個小時的手術,血管順利吻合,術後患者腦供血不足症狀得到緩解,言語笨拙得到改善。在神經外科醫護團隊的精心管理下,患者恢復非常順利。複查結果顯示,搭橋動脈通暢,原有的腦缺血區域明顯改善,言語笨拙症狀消失,肢體功能也得到了改善,患者及家屬相當滿意、感激不已,患者已順利出院。
 
    據屈洋主任介紹,顱內外血管搭橋術主要適應於煙霧病或煙霧病綜合徵、頸部或顱內大動脈閉塞、顱內複雜動脈瘤和顱底腫瘤等疾病的腦血運重建。此次為市一院首次開展直接搭橋與間接顱內外搭橋聯合血管重建術。由於這種手術難度大、風險高,所以需要豐富的臨床經驗。
 
    目前,市一院神經外科二病房醫療團隊已經成功完成6例頸內動脈慢性閉塞顱內外血管搭橋+融通手術。顱內外搭橋聯合血管重建手術的成功開展,標誌着百年市一院神經外科對缺血性腦血管病的三項關鍵技術——腦血管狹窄支架成形術、頸動脈內膜剝脫術、顱內外血管搭橋技術領域實現全面突破。標誌該院在腦血管病治療領域邁上了一個新台階,可以更好的服務於哈市及周邊地區,為百姓健康提供優質醫療服務。(裴振萍 江麗波 王君升 裴璐 張曉磊)
[责任编辑:薛正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