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图片新闻

調研摸底獻策 揭陽人大代表助力城市垃圾處理

2022-08-04
来源:香港商報网

    「這個生活垃圾誤時投放點要求居民扔垃圾時需要進行垃圾分類,執行起來效果怎麼樣?」「目前垃圾填埋場還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生活垃圾無害減量資源化處理,每年可輸出多少度電?」……日前,揭陽市人大常委會組織揭陽的全國人大代表小組和省人大代表市直小組圍繞深入推進愛國衛生工作開展「更好發揮人大代表作用」主題活動。

揭阳市市区垃圾填埋场垃圾填埋库区.jpg

揭陽市市區垃圾填埋場垃圾填埋庫區

    活動當天,代表們分成兩組走進生活垃圾壓縮轉運站、分類樣板小區、填埋場、處理與資源利用廠等地,通過專題調研、視察、座談交流等多種形式,圍繞生活垃圾分類、專箱專車轉運、終端科技化處理等環節,詳細了解亟待解決的「急難愁盼」問題,更好發揮人大代表作用、獻計出力,監督有關部門加強和改進工作,促進揭陽垃圾處理和城市環境提升取得新成效、邁上新台階。

    為了調研生活垃圾分類「全鏈條」模式,代表們來到揭陽市區大部分生活垃圾的「終點站」——揭陽市區垃圾填埋場。在填埋場現場,只見垃圾填埋庫區被一層厚厚的防滲膜覆蓋,過去臭氣熏天的現象一去不復返。據了解,位於揭東區玉滘鎮的揭陽市區垃圾填埋場項目規劃分三期建設,目前已實施完成二期。但目前二期庫容有限,處理能力難以滿足市區未來的社會和經濟發展需求以及應急處理需求。

生活垃圾绿色燃料技术处理车间.jpg

生活垃圾綠色燃料技術處理車間

    當天下午,揭陽市人大常委會召開座談會,聽取揭陽市政府工作情況匯報,全國、省、市三級代表進行討論並提出「金點子」,為避免「垃圾圍城」問題建言獻策。座談會現場,有代表提出,就目前開展的生活垃圾處理情況來說,前段生活垃圾分類和垃圾準確投放的宣傳有一定效果,群眾已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垃圾分類意識;但中端的垃圾轉運尚未完全遵照「專桶專用、專車專收、專線專運」垃圾分類收運原則;末端個別垃圾焚燒場容量不足,建議加大力度,引進合適的終端處理企業……在場代表們結合視察內容,圍繞愛國衛生工作和實際生活垃圾處理工作「壁壘」進行認真討論,從不同角度提出了有針對性、建設性的意見建議。

代表一行在揭阳市绿源垃圾综合处理与资源利用厂了解垃圾处理终端环节.jpg

代表一行在揭陽市綠源垃圾綜合處理與資源利用廠了解垃圾處理終端環節

    據悉,2020年揭陽市榮膺「國家衛生城市」稱號,但不斷提高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水平還需要揭陽上下合力推進。據了解,自2020年開展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以來,揭陽重點推動示範片區建設,以點帶面,逐步擴大垃圾分類覆蓋範圍,加強垃圾收運處理設施建設,全市「戶收集、村集中、鎮轉運、縣處理」的城鄉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基本建立。目前,揭陽市生活垃圾日均產生量約4790噸,設計處理能力4500噸/日,生活垃圾日處理能力最高可達5010噸。全市生活垃圾收集點6125個,生活垃圾轉運站530座。正在運行的生活垃圾終端處理設施6座,垃圾填埋場、垃圾焚燒發電廠各3座。建成2座分散式廚餘垃圾處理設施。

    基層人大代表是黨聯繫群眾的橋樑和紐帶。記者了解到,為實實在在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7月份以來,在揭陽市人大常委會的發動下,揭陽市各級人大把「更好發揮人大代表作用」主題活動詮釋得淋漓盡致,「多元化」組織代表走進基層察民情、聚民智、解民憂、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形成全市聯動、「遍地開花」的態勢。(記者 莊志彬 陳彥潔 通訊員 黃徐桂 攝影 程羽)

    頂圖:代表一行視察垃圾分類誤時投放點

[责任编辑:严燕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