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監管部門主動降速 地方發債步幅放緩
2019-04-20    香港商报
 

  監管部門主動降速 地方發債步幅放緩

  【香港商報訊】據wind昨日數據,本周全國共發行地方債580.69億元人民幣,連續三周步幅放緩。受訪專家認為,地方債發行節奏放緩是在4月流動性擾動因素增加的背景下,監管部門主動所為,而二三季度依然是地方債密集發行期,此後才會放緩。如有必要,可通過供給側改革、貨幣政策調整、刺激消費等手段穩經濟。

  香港商報記者 廖非凡

  數據顯示,本周全國共發行地方債580.69億元,此前兩周的發行額分別為160億元和550.90億元。4月以來,全國共發行地方債1291.59億元,遠不及3月份最後一周的發行量(3114.84億元)。

  而財政部18日公布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14067億元,同比增長了540%。其中,3月地方債供給達到高峰,全月發行量高達6245億元。

  4月地方債發行放緩,是否意味?地方債發行已經換擋減速?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在接受本報採訪時分析稱,這並不意味?地方債發行要換擋減速,而是在3665億元MLF到期、4月繳稅期等對流動性擾動因素增加背景下,監管部門主動將地方債發行節奏放緩。

  他進一步指出,隨?各因素影響減輕,監管部門將重啟地方債發行,二季度地方債供給壓力依然較大。而為了在9月底完成大部分發行的任務,預計後續每個月地方債的發行量在4000億元左右,二三季度依然是地方債密集發行期。同時,他還認為二三季度的地方債密集發行將對市場債券供給產生一定衝擊,而在三季度之後地方債發行節奏將會趨緩,屆時對社融增速貢獻下降,可能會影響中國經濟寬信用效果。

  大規模刺激必要性下降

  一季度大幅發債後,後續如何穩經濟值得關注。

  不過,今年一季度GDP增速持平2018年四季度,經濟顯現短期企穩跡象,目前經濟失速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大規模刺激的必要性下降。潘向東認為,後續若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穩經濟的?力點一是繼續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供給端來穩定經濟;二是可以適度調整貨幣政策,繼續通過定向降準等方式,緩解企業融資困難;三是如果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可以採取貨幣配合財政政策,以及適度放鬆非標的方式,繼續通過基建投資穩定經濟。此外,可以出台新一輪汽車、家電消費促銷政策,提振消費。

  財政收支剪刀差短期難收窄

  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債全年限額為9300億元,一季度新增6114億元,已經接近全年額度的2/3。對此,業內分析認為後續發行力度將會受限,預計財政支出大幅擴張難以持續,財政收支剪刀差收窄。

  而潘向東指出,由於專項債需要項目對應,同時審批流程和時間較長,而一般債則沒有這些障礙,因此一季度地方債發行中一般債發行速度和規模明顯增加,快於往年。

  他分析稱,後續隨?專項債發行和到期續作,依然有3萬億元左右的發行量,這樣財政支出在二季度還有擴張的空間,財政收支的剪刀差短期還難以出現收窄,但是不排除三季度後地方債發行節奏放緩,財政支出力度減緩,這樣財政收支「剪刀差」才會收窄。而在這樣的情形下,一方面會降低廣義財政負擔,另一方面則會降低財政對經濟的刺激作用。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肖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