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連續8個月增持 總量突破2萬億 外資加倉中國債市
2019-08-13    香港商报
 

   根據中央結算公司和上海清算所公布的數據,境外機構連續增持人民幣債券,截至2019年7月末,境外機構累計持有中國債券20128.43億元,突破2萬億大關。受訪專家認為,外資持續進入中國債市,說明比較看好中國經濟的增長前景。隨?中國不斷加大資本市場的開放力度,風險可控、收益率較高的中國債券,未來仍會成為外資追逐的對象。

  香港商報記者 朱輝豪

    看好中國經濟前景

  中央結算公司最新公布的7月債券託管數據顯示,截至7月末,境外機構在中央結算公司託管債券規模16986.2億元,比6月末增加533.82億元,為連續8個月增持中國債券。上海清算所最新公布的7月債券託管數據顯示,截至7月末,境外機構在上清所託管債券3176.87億元,較6月末增加86.44億元。

  此外,境外機構參與中國債券市場的交易規模持續增長。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7月,共有2085家境外機構投資者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2019年7月,境外機構投資者共達成交易4353億元,交易量環比增長13%,同比增長18%,佔同期現券市場總成交量的2%。境外商業銀行和境外央行類機構交易最為活躍,交易量分別佔47%和23%。

  著名金融信託專家、投資銀行家孫飛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境外機構連續8個月增持中國債券,一方面說明外資看好中國經濟的增長前景,認可中國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進程;另一方面說明購買中國債券回報率高且風險可控。「無論是安全性還是性價比,相對全球其他國家的資產,中國債券都擁有較強的吸引力。」孫飛說。

  性價比高乃主因

  在貿易戰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投資者對全球經濟增長前景較為悲觀。隨?各國央行紛紛開啟了超預期的降息潮,市場資金湧向避險資產,主要經濟體國債收益率持續走低。彭博數據顯示,全球負收益率債券的總量不斷創出新高,已經突破15萬億美元大關,而投資者的需求卻毫無減弱跡象。

  數據顯示,截至8月9日,中美10年期國債收益率利差約為128基點,達到較高位水平,顯示中國債券比美國債券性價比更優。中金公司研報稱,從全球主要經濟體國債收益率情況看,目前多數經濟體國債收益率均已創2016年以來新低或接近2016年低位,中國債市的收益率回落幅度落後全球,性價比凸顯。外資對中國債券的配置需求繼續增強,從債券通數據看,境外機構7月交易量和淨買入量雙雙創歷史新高。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中國債券能夠持續吸引外資流入,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中國債券的收益率相對於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債券有一定吸引力,利率也要高一些;二是外資此前對於中國債券的配置比例,仍然低於中國GDP在全球GDP中的佔比。隨?中國債券的指數加入到國際債券指數體系,這些外資機構配置中國債券的需求大大地增加。

  近年來,中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步伐不斷加速,開放程度不斷提高。在今年7月底國務院金融委辦公室發布的11條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新措施中,涉及中國債市開放的就有3條,包括「允許外資機構在華開展信用評級業務時,可以對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的所有種類債券評級」「允許外資機構獲得銀行間債券市場A類主承銷牌照」「進一步便利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

  增持趨勢不會改變

  此外,中國人民銀行會同外匯管理局起草的《關於進一步便利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有關問題的通知》,擬於近期發布實施。分析人士認為,在中國金融業加大對外開放力度的背景下,外資買入中國債券的勢頭不會發生趨勢性的變化。

  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昨日在人行網站刊文稱,隨?中國債券和股票被更廣泛地納入國際主流指數,中國債券市場在全球負利率範圍擴展背景下保持較高的收益水平,外資投資空間較大。

 

  孫飛指出,儘管受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但中國經濟仍能維持在6%以上的增長,相信未來外資持有中國債券仍會有增無減。「無論是國債、政策性金融債,還是企業債,中國債券都具有較強的吸引力,預計外資還會陸續進入中國債券市場。」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程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