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何伍麗卿:從商界到梨園 肩負粵劇傳承使命
2019-12-16    香港商报
 

   日興粵劇推廣工作室創辦人及副主席何伍麗卿

  從商界到梨園肩負粵劇傳承使命

  【香港商報訊】記者鄉志飛報道: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推廣粵劇亦如是。我們有幸能觀賞到粵劇表演者在台上爭艷鬥技,各施文武造詣,全賴一群幕後工作人員的默默付出和多年來對粵劇的推廣。當中更有有心人不計較得失,出錢出力投入推廣工作,傾心栽培劇壇新人,只求將心愛的傳統藝術傳承下去,這便是日興集團創辦人之一的何伍麗卿,一位商業上的女領袖,同時更是香港粵劇發展的推進者。

  ﹙本版部分圖片由蔡啟文攝﹚

  投資設廠為事業拼搏

  「日興」二字取自何伍麗卿與其丈夫何日明的本名,最初只是一家玩具公司的名字。早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何伍麗卿與丈夫已開始經營玩具生意,主打益智教育類玩具產品,由最初找別人代加工,到後來自己在內地投資設廠,開展從自主研發設計產品,到生產加工,再分銷到世界各地的一條龍經營模式。何伍麗卿回憶道:「北上創業從來不容易,凡事都要親力親為,當時和先生到東莞開設廠房,人生路不熟,什麼都得靠我們自己,一起想辦法解決業務開拓所遇到的難題,一步步在國內站穩了陣腳。」因為夫妻二人明確的分工,對產品質量和細節的注重,及精確的市場定位,公司產品反應良好,品牌亦很快地得到了推廣,在龐大的經濟全球化市場上分得了一杯羹。

  踏入21世紀,內地產業結構開始升級轉型,製造業日漸式微,在時代的巨輪下,港商紛紛撤離曾被譽為「世界工廠」的東莞,何伍麗卿對此亦不諱言:「其實年初我們公司也撤廠了,但我們慶幸能在行內屹立了數十載,也見證了一個時代的輝煌。而為了響應國家的發展潮流,原廠房則改造成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基地,希望為推動東莞轉型創科中心出一分力。」

  自幼結緣鍾愛粵劇

  在結束國內生產線後,公司業務也變得精簡,何伍麗卿笑言現時自己已是半退休狀態,多了時間來發展自己的興趣,而其中一個與丈夫的共同興趣就是粵劇。當談及當初如何與粵劇結緣,何伍麗卿立即顯得眉飛色舞:「小時候已受到薰陶,喜歡跟家人去看神功戲,覺得與看電影電視很不一樣,演員都很生動有趣,長大後就想深入研究,後來通過國際婦女會課程進一步學習造手和唱曲,更有機會第一次上台演出折子戲。」通過國際婦女會,何伍麗卿不單加深了對粵劇的了解,更認識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明白到粵劇是許多長者無法取替的娛樂。她開始問自己為何不能將興趣變成第二事業,於是便跟丈夫何日明商量,着手組建自己的粵劇團,創辦日興粵劇推廣工作室。

  出錢出力推廣粵劇

  日興粵劇推廣工作室成立至今三年間,已舉辦過數十場大型演出,當中包括《九江口》、《陰陽判》、《韓信》、《大漠漢將》等等,均為膾炙人口的佳作。合作過的粵劇名伶亦是不計其數,在行內已是赫赫有名。何氏夫婦將曾經對玩具製作一絲不苟的精神,投放到劇團演出製作中,務求以認真專業的態度去打造精品劇目,並向不同行業和團體推介粵劇藝術文化,吸引更多人士欣賞並加入參與支持粵劇傳承發展。然而,要在香港進行粵劇工作推廣,想必是困難重重,何伍麗卿笑言:「推廣粵劇不是生意,我們也沒想過以此來賺錢,應該說不虧錢就已經很好了,虧損的話就只能當做慈善演出了。」她透露,香港表演粵劇的場地租賃費用高昂,但票價卻不能定太高,因為絕大部分觀眾都是低收入的長者,變相增大了劇團的虧損風險。所以她希望政府能重視香港粵劇發展,支持粵劇推廣工作,提供更多廉價的演藝場地,降低相關發展基金的申請門檻,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幫助到本地劇團發展。

  傳承粵劇不遺餘力

  談起粵劇,很多人會視之為「老餅」嗜好,隨着老一輩觀眾的漸漸流失,如何增加年輕觀眾對粵劇藝術的興趣,對推廣粵劇尤為重要。對此,何伍麗卿有自己的見解:「粵劇對年輕人來說可能較沉悶,特別是有些轉場時間可長達十幾分鐘,這樣一來便讓他們失去繼續觀看的耐性。」為了縮短每幕的轉場時間,「日興」特意採用「暗燈換景」的新形式,最快十秒就可以轉換場景,讓表演節奏更加緊湊。而在剛落幕的三周年新劇《明末遺恨》中,更邀請到「2018年微粵曲大賽」的香港冠軍得主作轉場嘉賓,為每幕演唱間場曲目,令觀眾每分每秒都能投入到劇情當中。

  傳承粵劇,除了增加年輕觀眾人數,更離不開培育人才。何伍麗卿表示:「粵劇是一個團隊工作,需要集合老中青三代演員,所以我們很重視年輕演員的栽培,同時也經常透過不同活動發掘有潛質的年輕演員。」2018年,「日興」再接再厲,成立日興文化發展促進會,旨在向外界推廣粵劇粵曲等傳統藝術文化,並定期聯合不同團體組織各類型比賽活動,如「微粵曲大賽」、「粵韻會知音」粵曲及粵劇折子戲晚會等。另在今年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誠邀江蘇崑劇團到港演出,藉此進行藝術文化交流,同時向國內同胞介紹香港粵劇發展進程。何伍麗卿期望透過比賽和各類型活動提高年輕一代對粵劇的興趣,為劇壇培育出一批出色的接班人,而年輕的演員自然能吸引一群年輕的戲迷,從而轉化成新的觀眾引入劇場,支持更多優秀的劇團長遠發展。

  身體力行回饋社會

  何伍麗卿視粵劇推廣工作為使命,作為國際婦聯會副主席兼長者鄰舍中心管理委員會委員的她,不單定期舉辦敬老表演活動,支持各類型粵劇籌款演出,還不時參與粵劇粵曲的慈善表演,身體力行上台演出一角,為台下長者帶來歡樂。她又透露明年農曆新年將會於葵青劇院舉辦六場賀歲表演,屆時會組織新春團拜旅遊行大運睇大戲活動,並提供包車接送長者往返場館,好讓他們輕鬆出行觀賞演出。她希望未來能凝聚更多熱愛粵劇及熱心回饋社會的朋友,透過以演出服務社會思維,帶給長者娛樂及身心發展的好處。

  經歷了半輩子為事業的拼搏,何伍麗卿不但收穫到豐裕的生活,更擁有幸福美滿的家庭,兒子也相繼成家立室。現時的她可以更專注地推廣粵劇文化,她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希望通過粵劇來回饋社會,也慶幸得到丈夫的支持,一起將興趣發展成一項有意義的事業,在夫妻二人的齊心協作下,深信日後粵劇文化必定能繼續興盛發展。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