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經濟不景與唇膏效應
2020-02-24    香港商报
 

經濟不景與唇膏效應

每當經濟不景氣,消費者的購物心理和消費行為等都發生了變化,經濟危機也使得唇膏這類的廉價化妝品和文化類產品出現了大賣。

這個現象也被稱為「唇膏效應」。所謂唇膏效應是指一種對經濟現象的描述。在美國,每當在經濟不景氣時,唇膏的銷量反而會直線上升。原因是美國人認為唇膏是一種比較廉價的消費品,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人們仍然會有強烈的消費欲望,所以會轉而購買比較廉價的商品。唇膏作為一種廉價的非必要之物,可以對消費者起到一種安慰的作用,尤其是當柔軟潤澤的唇膏接觸嘴唇的那一刻,感覺更深。再者,經濟的衰退會令一些人的收入降低,這樣他們很難儲錢去做一些大買賣,比如買樓、買車、出國旅遊等等,這樣手中反而會出現一些小閒錢,正好去買一些廉價的非必要之物。

宅家助長烘焙品消費

2008年的世界性經濟金融危機,給唇膏帶來了市場。美國媒體稱,唇膏、面膜的銷量開始上升,而做頭髮、做按摩等放鬆消費也十分有人氣,這與其他大宗商品和奢侈品的低迷銷量呈現出鮮明的對比。全球幾大化妝品巨頭的銷售額證實了這一觀點。例如歐萊雅公司2008年上半年銷售額逆市增長5.3%。此外,日本市場調研機構曾經發布的消費統計數據顯示,在其他行業吹淡風期間,遊戲機行業中的任天堂和索尼PSP卻銷量大增,其中很大一部分將作為聖誕節和新年的禮物,成為日本玩家迎接新年的伴侶。

根據美團發布的《2020春節宅經濟大數據》顯示,在人們都盡量避免出門的這個春節,在家中鑽研廚藝便成為全民娛樂,美團外賣上烘焙類商品的搜索量增長100倍,酵母銷量增漲近40倍,餃子皮銷量增長7倍多,顯示確實有很多人在家裏蒸饅頭、焗麵包、包餃子。當前全球面對經濟不景,唇膏效應可能成為新的經濟機遇。

英國切斯特大學金融科技及數據分析教授 梁港生 (逢周一刊出)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肖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