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兩會解讀】「樞紐+中心」盡得無限機遇
2021-03-11 01:32    香港商报
 

 「內地的官員曾經告訴我,能把部委或者省市的遠景寫進國家的五年計劃,是『一字值千金』,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內涉及支持香港的500多字將為我們帶來無限機遇。」列席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開幕式後,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社交媒體上如是說。

 備受關注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已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查。綱要草案有500餘字涉及中央支持香港發展的政策措施,並提出支持港澳鞏固提升競爭優勢,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這些內容中,蘊含香港發展的哪些機遇?

 ●政治保持穩定經濟才能發展

 與以往的五年規劃綱要相比,「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涉港政治的內容墨增加,強調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確定的特別行政區憲制秩序,落實中央對特別行政區全面管治權,落實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和特別行政區社會大局穩定,堅決防範和遏制外部勢力干預港澳事務。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曾擔任香港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的劉兆佳指出,「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涉港政治內容佔相當大的比重,是與以往最大的不同。這說明未來五年,香港要保持政治穩定,並在這個基礎上推動經濟發展與產業轉型。「經濟與政治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沒有一個穩定的政治架構,就沒有條件去推動經濟等各方面的發展。」

 ●做好港深「強強結合」

 「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支持港澳鞏固提升競爭優勢。其中有關的表述中增加了一個「樞紐」——「國際航空樞紐」與四個「中心」——「風險管理中心」「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對此,民建聯副秘書長、觀塘區議會議員顏汶羽指出,香港一直以來都是國際化的大都市,在航運、金融、貿易及多元文化等領域仍然具有優勢。「十四五」時期,香港更可以藉助國家的力量,進一步鞏固和提升既有的優勢。

 全國政協常委、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主席蔡冠深表示,香港匯聚了全球各地的科研人才,亦有很多的科研成果,如果可以更好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尤其是做好與深圳的「強強結合」,相信可以更好地推動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建設發展。

 ●發揮「超級聯繫人」作用

 「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中亦強調,要完善香港同內地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機制。支持香港參與、助力國家全面開放和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打造共建「一帶一路」功能平台。

 劉兆佳相信,在未來的發展中,國家仍會給予香港大力支持,特別是讓香港進一步投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獲得內地發展的更多機遇。「應該建立一種『戰略思維』,營造一個有利於香港各界參與大灣區建設的好的法律與政治環境,香港特區政府也應該與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政府做好溝通與對接,減少因制度差異而造成的交流障礙。」

 另一方面,就香港參與打造共建「一帶一路」功能平台,劉兆佳認為,香港在其中可以發揮優勢,打造自身成為金融服務中心與法律仲裁中心,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內地的合作,香港「超級聯繫人」的作用仍然可以發揮。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程向明




getElementById('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for (i=0; i<\/sc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