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粵港澳媒體看山東】 投向地里的錢一年增速超4成,何以發生在山東?

【粵港澳媒體看山東】 投向地里的錢一年增速超4成,何以發生在山東?

責任編輯:郭昕玥 2021-10-14 09:31:08 來源:香港商報網
    鄉村振興是場持久戰,山東已「拼」了多年。現下的山東,是你很難想象的全新模樣。
 
    2020年,山東省級安排鄉村振興戰略資金655億元,全省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3.6%,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0月14日,粵港澳大灣區主流媒體繼續在山東走訪,打開了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新畫卷。
 

    從田間賣菜到標準輸出
 
    無土栽培、水肥滴灌、放心農場……在壽光金投集團現代農業創新創業示範園區,每一個角落都在講述最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
 
    目前壽光已建成現代農業園區近百處,由金融機構為各大園區建設提供信貸資金,建成後由運營主體統一建設,並向租賃的農戶提供統一的技術支持和後期銷售,實現農業生產的工廠化。
 
    當地舉例道,租賃一個200米大棚的綜合費用為4萬元左右,而小番茄一茬的畝均收益就可達5萬元,小黃瓜一茬畝均收益可達4.5萬元,農戶一年可種兩茬,當年租賃當年就可獲利。
 
    這種規模化生產,實現了「從只管賣菜到標準輸出」的轉變。在全國蔬菜標準中心智慧農業產業園,能清楚看到果菜生產過程中水肥的點滴精確控制,他們將來所要實現的,則是「統一農資、統一技術、統一管理、統一檢測、統一品牌、統一銷售」的「六統一」標準化管理。
 
    據介紹,壽光依託雄厚的蔬菜產業基礎優勢,已承擔起全國蔬菜質量標準的制定修訂任務,現在已在標準研製、示範推廣、信息交流、技術服務、品質認證和品牌培育方面實現了突破。未來,「壽光標準」將成為「國家標準」。
 

    資源如何集聚在「壓油溝」
 
    不知不覺間,剛剛「三歲」的蘭陵壓油溝田園綜合體已跳出臨沂,躍成山東旅遊新「網紅」。
 
    鬱郁層戀隔岸青,青山綠水去無聲。在覆蓋14個村莊的壓油溝田園綜合體身上,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中所提的現代高效農業、精品旅遊、文創產業這三大產業,均已烙下清晰標籤。透過其運營模式,可以看到蘭陵如何統籌財政資金,運用國企投融資平台撬動金融信貸和社會資本,集聚資源在「壓油溝」這一針尖引爆。
 
    工商登記資料顯示,該田園綜合體由蘭陵縣城投開元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注資5000萬元成立運營,其中城投平台蘭陵縣國有資產運營有限公司持股51%,另有社會資本方山東壓油溝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持股49%。
 
    要知道,田園綜合體往往投資金額大、回報周期長,社會資本和金融資本不願往鄉間走。蘭陵作為國家金融改革臨沂綜合試驗區的試點縣,創新股權運營新思路,由蘭陵城投平台作為創投方,聯合社會資本方共同開發。
 
    實際運營中,蘭陵縣財政局投入項目資本金1.17億元,企業股東自籌0.37億元,引導省農發行投放信貸扶貧資金3億元。在這處田園綜合體,記者看到偌大的山區被圈定成一個個項目單元,不斷吸引著市場上的金融資源、工商資本和社會資本湧入。
 
    如今,蘭陵正由以往政府主導的借貸融資模式,向實體經濟和國有資本投資轉型,不斷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放活授權經營,壯大國投資本。

    流動四鄉八鄰的生產要素
 
    42名黨員、380戶、1200人、1600畝耕地、村集體無資產只負債,這是當年菏澤市巨野縣南曹村的資產損益表。
 
    退伍回鄉的原村黨支部書記曹傳增帶着42名黨員一戶戶做工作,將1600畝耕地中的1500畝集中起來統一規劃。於是,菏澤第一個林業種植合作社在南曹村成立,2002年又開始在香鶉雁(番鴨)上進行「試驗」,終在2007年獲得產業變現可能,較高的技術門檻,也讓這個行業帶有稀缺性。隨後,南曹村超過70%以上的村民入股,相繼建立了養鴨專業合作社和孵化廠。
 
    1000畝養殖廠利用的是周圍自然村的流轉土地,一個個大棚矗立,每個大棚能養1萬隻香鶉雁,本地和外地的養殖量高達60萬隻。養殖廠所下的鴨苗直接通過孵化廠分發到全國各地乃至越南等東南亞等地。
 
    這幾年間,香鶉雁尚不飽和的市場為南曹村以及周圍數個村莊帶來了勃勃生機。周圍村民在孵化廠打工,每月收入可達4000元左右,整個產業所吸納的勞動力超過三百人。而早先入股的村民,更是每年都可分紅,如今大都早已回本。
 
    2014年前後,我國為了促進光伏產業發展,密集推出了一系列政策。2017年,總投資6.8億元、佔地1200畝的30兆瓦的太陽能農光互補扶貧項目在南曹村落地投入運營。由村、種植大戶和光伏企業三方共同合作,為村裏帶來「四大脫貧利好」:土地流轉收入、農業收入、項目分紅和就業機會。
 
    「新六產」的新型發展模式拉長了「增收鏈」;田園綜合體和休閒度假綜合體的建設讓過去的「窮鄉僻壤」變成了「旅遊富地」;以「棚二代」為代表的新農人勇立潮頭……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不斷開拓和探索,讓農業更有幹頭、農村更有看頭、農民更有奔頭。(本報記者)
 
責任編輯:郭昕玥 【粵港澳媒體看山東】 投向地里的錢一年增速超4成,何以發生在山東?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