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百年水利看江西系列報道】峽江水利樞紐工程:贛鄱重器 生態典範

【百年水利看江西系列報道】峽江水利樞紐工程:贛鄱重器 生態典範

責任編輯:黃鶯 2021-12-05 11:31:58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玉峽長虹,橫臥東西,雄壩安瀾,人水和諧。位於江西省峽江縣境內、贛江中遊河段的峽江水利樞紐,工程批覆總投資99.22億元,是目前江西省投資最大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

 峽江水利樞紐工程的「誕生」,肩負著「水利工程補短板」的重要作用。工程的建成,可使南昌市防洪標準由100年一遇提高到200年一遇,贛東大堤防洪標準由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改善上游航道65公里,為下游農田提供可靠的灌溉水源,目前已累計發電量達59.3億度。

 峽江水利樞紐工程是當之無愧的「贛鄱重器」。工程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十六字」治水思路,以「建」完善現代水利設施體系,以「管」保證工程長久發揮效益,一個個獎盃如同一座座豐碑,見證了峽江水利樞紐工程的前行步伐。該工程創建的25項標準化管理試點項目全部達到一級標準,為水利工程管理提供了示範、樹立了標桿。工程先後榮獲中國水利優質工程大禹獎、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江西省水利工程優質(贛鄱)獎;工程入選第三屆工程與水文化有機融合15個典型案例,為江西省首個。

 為魚兒開設「綠色生命通道」

 群山環抱,江水浩蕩。峽江水利樞紐工程在壩頂建設七彩橫樑,使整個大壩如彩虹般橫跨在贛江之上,氣勢雄偉。其中,18孔洩水閘、發電廠房、通航建築物、魚道等採用新材料和新工藝,充分展現現代水利工程豐富的空間造型。然而鋼筋水泥的建築里,卻處處彰顯著可貴的生態價值理念。

微信圖片_20211205112833.jpg

   生態魚道航拍圖

 魚道是該工程生態特色的一大亮點。一條彎彎曲曲的水道,槽身如遊戲的迷宮,是專門為魚兒而建的洄游產卵的通道。這條洄游通道長900多米,魚道內採取「橫隔板式」的豎縫式設計,既保證4月至7月底主要過魚季節魚類溯游繁衍需要,又兼顧其他季節過魚需要。隔板上的過魚口流速設計為0.7米/秒至1.2米/秒,是魚兒喜歡的流速。另外,魚道底部適當加糙,則可降低底部流速,使一些游泳能力相對較弱的魚類從容通過,游累了的魚兒也可以停下休息。為達到保護和彌補作用,該工程還設有魚類增殖站,通過人工增殖放流達到遏制贛江魚類資源衰退的目的。魚道的建立,為魚類開設了一條「綠色生命通道」,讓它們成功「越過」大壩,自由洄游,繁衍生息。

 為移民「造」出3.75萬畝耕地

 峽江水利樞紐工程另外一個引人注目的亮點,是它所彰顯的民生至上的設計理念。該工程創造性地安排7個庫區防護工程和15片抬田工程,「造」出耕地3.75萬畝,減少外遷移民3萬人,節省移民安置和徵地補償費用約22.4億元,讓80%的移民不需要「外遷」,只需要就近「後靠」搬遷安置,免去了背井離鄉的辛苦。這一舉措開創了國內同類水利工程的先河,被贊為「了不起的創新」。

微信圖片_20211205112836.jpg

   移民新村和抬田工程

 這項恢弘的工程還有眾多可持續發展的設計與追求,他們將庫區古樹名物專項進行了移植保護,臨江土質邊坡生態防護、設置污水處理設備、庫底清理等一系列措施實現了對母親河的保護性開發,為峽江水庫水質達到國家Ⅱ類水質標準提供了保障;建設完工的峽江水電站總裝機容量360MW,多年平均發電量 11.42 億千瓦時,提供清潔能源的同時可節約38萬噸標準煤的燃燒,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87萬噸,可減少二氧化硫排放約1萬噸。

 水利科普的示範標桿

 整個樞紐工程及周邊生態環境、水文化、廉文化形成了深度融合。其中,水文化展示館是江西省首個集工程展示、經驗總結、水利水電科普等功能於一體的大型水利展館,面積1300平方米,以「水文化」為核心命題,圍繞「贛鄱玉峽、綠色工程」主題,分為工程篇、移民篇、生態篇、放眼篇四大篇章,展館運用文字圖片、高清視頻、現代聲光電技術、沙盤模型相結合的手段,突出多媒體效果與互動式體驗,以點帶面,對工程建設歷程、工程設計創新、移民抬田舉措、生態文明理念、水利科技知識等進行全方位展示,不僅彌補了地方水利科普和培訓的空白,還喚起了人們對水利科學的崇敬和熱愛,從而達到認識水利和宣傳水利的目的,成為江西水文化的一張亮麗名片。

微信圖片_20211205112839.jpg

   水文化展示館

 該館的意義不僅僅是用於展示,日後還能運用於自然科普教育,並對青少年開放,有計劃性地組織研學游,讓水利科學的種子,在下一代的心中萌芽。

 「四個峽江」共築幸福贛江

 據峽江水利樞紐工程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呂祖雲介紹,新班子立足新發展階段,圍繞打造「四個峽江」,做到防汛保安全、建設出精品、管理出亮點、作風保清廉。打造「安全峽江」,堅持底線思維,以人為本,全力保障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打造「數字峽江」,以科技創新為引領,開展信息化新科技與水利工程管理深度融合,將峽江水利樞紐現有的視頻監控、安全監測、水雨情監測、水上水下地形數據等多源、多尺度、多時空、多結構的要素數據整合到「水利一張圖」中,為工程精細管理、運行調度準確決策提供豐富的信息支撐。打造「人文峽江」,充分挖掘當代江西水利事業巨大成就和各類水文化資源,豐富各種手段和方式,以峽江水利樞紐工程為平台,鮮明展示地域特色和厚重文化底蘊。打造「生態峽江」,抓好魚道和魚類增殖站的運行管理,促進贛江漁業資源和水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最大限度地保護好峽江水庫水生態環境資源,為把贛江打造成幸福河作出新的貢獻。(文/郭美勤  莊正坤 圖/熊軍)

 頂圖:峽江水利樞紐

責任編輯:黃鶯 【百年水利看江西系列報道】峽江水利樞紐工程:贛鄱重器 生態典範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