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上海一境外輸入無症狀核酸異常   張文宏回應:不必要過度解讀

上海一境外輸入無症狀核酸異常 張文宏回應:不必要過度解讀

責任編輯:楊眉 2022-01-13 10:55:07 來源:香港商報網

 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今日(13日)在微博發文稱,近期國際上處於新冠肆虐的極高風險期。輸入性疫情的壓力巨大。1月11日上海一例境外輸入性無症狀感染者在隔離期滿後的7天健康監測期間,第7天核酸檢測結果異常,引發一輪關注。其實這樣的入境人員監測期出現狀況按照常規處理就是,不必要過度解讀。只是提醒相關人員今後一定要認真履行這個健康監測期,讓自己更安全,讓周邊的人更安全。

 這段時間,各地的防疫部隊可以說是「如履薄冰,枕戈待旦」。一旦有本土感染者出現,防疫部隊是事不過夜,所有密接以及次密接會第一時間進行管控,通過精細快速的工作,讓病毒得到管控,希望既防控了病毒,也儘量能夠讓生活和工作正常運轉。

 張文宏表示,今天上午在醫院辦公室新冠救治團隊再次對所有住院病例進行了梳理。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新冠病房的輸入性感染者數量也已經超過歷史最高,我們比較了奧密克戎變異株與前期德爾塔變異株的臨床特徵,與德爾塔相比,奧密克戎更快、更隱蔽,但是仍然具備不容忽視的殺傷力。隨後再次與科研團隊討論了近期疫苗加強針接種後對奧密克戎保護性研究的進展,同時也為即將進行中國自行研發創新的新一類口服抗新冠口服藥物的臨床研究準備。疫苗和藥物將是未來我們渡過大流行,回歸正常生活的核心科技支撐,中國的科技力量和防疫部隊一樣,一直在為全球順利渡過這場大流行,讓我們的國民免於傳染病的恐懼而不懈努力。

 團隊還就世衛組織新近總結的奧密克戎防控建議進行了深入的討論。世衛組織根據當前的全球證據,給出了防控的新建議,這些建議對於理解國際各國抗疫策略的差異性有著非常強的借鑑意義。國際的防控形勢正處於極大的不確定和防控模式的快速轉化之中,世衛組織更是針對奧密克戎發表了新的科學總結,包括以下內容:

 1. 奧密克戎變異株毫無懸念地在進化中取代了新冠世界的老霸主德爾塔。1月10日這一天,美國當日新增感染人數超過143萬,這是世界上自新冠流行以後單個國家的最高每日統計數。這個數字在近期內還會再創新高。在最近跨年的這一周 (2021年12月26日至2022年1月2日) ,全球的周發病率增加了71% 。但與此同時,這些國家的住院病人數量尚未超過去年高峰期,整體的疾病病死率也在持續走低。這個現象很容易給大眾造成一個印象,似乎這個世界更適應新冠病毒的持續流行了。

 2. 在這種情況下,世衛組織在新近發表針對奧密克戎流行的意見(1月7日更新的 「成員國加強奧密克戎變異株全球感染簡報與優先建議」)中指出,奧密克戎的社區傳播的發病率非常高,住院人數大幅上升已經在各國發生,並且還會加劇。由於預計奧密克戎傳播會迅速增加病例數,衛生系統的壓力將會顯著增加,對大多數醫療資源有限的國家是超負荷的和危險的。必須確保必要的衛生保健資源到位,以應對可能出現的需求激增。

 3. 這種情況下,各國目前並非全面放開,而是根據醫療資源的擠兌程度實施適度收緊策略,世衛組織特別指出,在疫苗沒有充分覆蓋和醫療資源相對匱乏的地區,應該繼續實施公共衛生與社會管理措施來降低奧密克戎的傳播速度,以避免發生醫療資源的擠兌,進而引發高病死率。強烈建議當前應該全面、多層次和有針對性的實施公共衛生和社會干預措施,以減緩奧密克戎變異株的傳播。

 4. 疫苗針對奧密克戎的保護力出現了下降。早期的數據表明,疫苗在對抗奧密克戎感染、疾病和住院治療方面不如對抗德爾塔病毒有效。與此同時,有證據表明,同源和異源加強接種可以增加疫苗效力,仍然可以維持對嚴重新冠的保護作用。

 5. 這場疫情以來,目前的現象是充分接種過疫苗的年輕人絕大多數可以安然度過,而住院患者中大多是未接種疫苗者,同時年老、體弱、與免疫低下的高危人群則是重症新冠的主要對象。

 基於以上信息,可以判斷出,當前新冠變異株引起的全球風險仍然很高。儘管有跡象表明病情嚴重程度較低,但奧米克戎在社區的傳播速度比德爾塔要快,會導致住院人數激增,給衛生系統和其他相關部門帶來嚴重後果和負擔。人類與奧密克戎的搏鬥還處於最艱難的時刻。

 同時也有跡象表明,情況在朝着有利於人類的方向發展。中國此時最佳的策略是保持戰略定力與耐心,維持強化疫苗接種與公共衛生防控策略兩手抓的策略,以時間換空間,最終在最合適的時間節點,以極低新冠死亡率順利度過大流行期,逐步實現生活的正常化。


責任編輯:楊眉 上海一境外輸入無症狀核酸異常   張文宏回應:不必要過度解讀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