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醫耀華夏】推動中醫藥高質量發展

【醫耀華夏】推動中醫藥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萬思琪 2022-01-14 14:49:50 來源: 人民日報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中醫藥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為新時代中醫藥振興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黨中央、國務院對新時代中醫藥工作作出戰略部署和頂層設計,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出台《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印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實施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中醫藥發展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局面。

    如何充分發揮中醫藥資源的獨特優勢,進一步激發和釋放中醫藥的功能和價值,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取得新進展、新成效?日前,全國政協召開雙周協商座談會,邀請部分全國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圍繞「加大中醫藥資源的發掘和保護」協商議政,為中醫藥發展建言獻策、凝聚共識、匯聚力量。

    秉持科學,守正創新

    當前,中醫藥高質量發展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面臨不少挑戰。委員、專家們認為,為中醫藥發展提供更加強有力的科技支撐、為其注入創新活力尤為迫切。

    「中醫藥臨床優勢顯著,但科學研究薄弱,科學表達面臨很大困難,臨床療效『說不清』、作用機理『講不明』,導致中醫藥科學性備受質疑。」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盧傳堅委員說,中醫藥研究投入亟須加強,亟須引進現代科學技術。她認為,中醫藥原創資源豐富,資源存量龐大,但科學研究投入欠缺,原創優勢難以彰顯。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資助經費中,西醫和中醫投入比例懸殊,全國目前尚無中醫領域學科類國家重點實驗室。

    「建議以原創性、基礎性、前沿性研究為抓手,聚集優勢資源集中攻關,力爭理論源頭取得重大突破。」盧傳堅建議,應面向中醫藥原創基礎理論設立專項,推動中醫藥原始創新;在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中,加強中醫藥科研平台的建設力度,提高重大科技項目對中醫藥研究投入的佔比。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中醫藥作出了積極貢獻。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和團隊研製出的中藥新藥「宣肺敗毒顆粒」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臨床篩選出的有效方劑「三藥三方」之一。此次雙周協商座談會,張伯禮院士也來到現場。他認為,要堅持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強化問題導向,不斷引進現代科學技術為我所用,用現代科學解讀中醫藥的作用原理;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強化臨床實證和作用機制研究,推進中醫藥科技創新。「特別是國家應該設立中醫藥科技重大專項,鼓勵多學科交叉,聯合研究,用現代科學來解讀中醫藥,推進中醫藥現代化。」張伯禮說。

    「當前,中醫藥科技支撐能力和外向型人才還不能滿足對外交流合作需求。」上海中醫藥大學副校長陳紅專委員認為,「中醫藥應加快『走出去』步伐,建議開展中醫藥國際大科學計劃,以國際上大家非常認同的針灸作為大科學計劃的先導項目,產生更多國際公認的針灸臨床療效證據。」他還建議,要用現代的交叉科學技術詮釋針灸防病治病的科學內涵,解釋穴位經絡的科學道理;同時加強中醫藥標準的制定,推動國際合作能力建設。

    挖掘瑰寶,傳承精華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結晶和瑰寶。委員、專家們認為,必須做好中醫藥資源的發掘、保護和傳承工作,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

    中醫藥炮製技藝是中國傳統醫藥的關鍵製備和提取手段,是中醫臨床用藥的必備程序。2006年,中藥炮製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當前,一些優秀的傳統炮製技藝面臨着後繼乏術、後繼乏人的困境。必須加快推進中醫藥炮製技藝傳承和人才培養進程。」中日友好醫院中醫部主任張洪春委員建議,加大創新發展中藥炮製技藝的支持力度,將中藥炮製技藝與理論的研究列入國家科研重點項目,積極推進炮製裝備的現代化與信息化;完善人才培養模式,把傳統「師徒傳承」模式融入現有教育體系,開設「炮製老專家傳承工作室」,為經驗傳承提供平台;推進校企合作、職業教育,讓經驗豐富的行業專家參與「訂單式」人才培養,為社會輸送高質量的應用型人才。

    中醫藥古籍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醫藥傳承創新的源頭活水和豐富寶藏。「當前,古籍資源底數不清,珍貴文獻缺乏系統的整理,大量古籍文獻沒有得到有效開發和充分利用,專業人才奇缺。」全國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王國強建議,應加快《中華醫藏》的編撰出版,開展海內外中醫藥古籍資源的普查,加強出土醫藥文獻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實施中醫藥古籍數字化重大工程,建立中醫藥古籍數字資源庫。此外,還要加快培養中醫藥古籍文獻保護研究和開發利用的專業隊伍、創新團隊和複合型人才。

    傳統中醫藥中,優質的道地中藥材是關鍵。甘肅省農業科學院院長馬忠明委員認為,只有建立健全種子種苗繁育體系,保證中藥材質量,才能使中醫藥在健康養生、治病救人中發揮獨特優勢,進而促進中醫藥的產業化、現代化。他建議,應加快中藥材種子資源保存、評價和利用,加快制定中藥材種子種苗管理條例或辦法,建立國家中藥材種子種苗質量區域檢測與評定中心,建立質量追溯體系,保證種子種苗質量。

    人參是最具代表性的傳統道地藥材,在中醫藥領域佔有重要地位。吉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秦海濤委員建議,道地人參藥材要實現產業化、規模化發展,應強化人參全產業鏈標準化建設,加強科技創新支撐和新技術應用,讓科技勢能轉化為產業動能。

    完善制度,強化管理

    委員、專家們認為,推進中醫藥高質量發展,亟須改革完善相關評審機制,強化中藥資源保護和生產管理。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原副局長馬建中委員認為,中醫藥的特色優勢和多元價值發揮得還不夠理想,原因之一是醫保政策和價格政策引導機制有待完善,中醫藥發展動力還不足。

    「醫保是激勵約束醫療服務行為、引導醫療資源配置的重要槓桿。」馬建中說,「但在調研中了解到,多數地方沒有把中醫優勢病種納入按病種付費範圍,中醫藥報銷存在不合理限制,符合中醫藥特點的醫保政策亟待建立完善」。他建議,在政策層面,探索符合中醫藥特點的醫保支付方式,適當提高中醫藥服務報銷比例;在實施層面,制定醫保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政策性文件,鼓勵各地開展多層次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試點,為制定國家醫保政策提供經驗借鑑。

    「中藥新藥審評註冊效率低,再加上化藥、生物新藥的強勢競爭,致使中藥企業對中藥新藥的開發積極性不高。」山東省工商聯副主席林凡儒委員說,「現行工藝標準也嚴重滯後於科技進步,許多中藥品種工藝是在20多年前審批的,近年來隨着新技術、新設備的不斷湧現,老工藝標準已嚴重滯後於科技進步。」

    林凡儒建議,應改革完善中藥註冊、審評審批管理,在中藥新藥臨床試驗、上市申請註冊、審評審批和知識產權保護上提供政策支持,激勵中藥創新藥研發;實行中藥生產工藝變更備案制,支持企業採用新技術、新設備優化生產工藝,促進中藥製劑生產工藝變更更加科學、合理及中藥製劑質量均一穩定。同時,建立反映中醫藥特點的中藥評價技術體系,構建不唯成分論的綜合質控標準,對符合中醫辨證施治理論的新增適應症放寬審批要求。

    「現在常用的500餘種中藥材品種中,質量總體較好,少部分合格率仍然較低。」江西省科協主席史可委員表示,保障中藥材質量及其穩定供給,是支撐中醫藥事業和產業發展的物質基礎,但當前中藥資源管理仍然薄弱,存在無序採挖現象,加之未配套實施藥材「優質優價」管理,導致藥材質量不穩定。

    史可建議,應加強中藥資源法規建設和保護監管執法力度,保障中藥資源可持續利用。同時,進一步強化優良品種選育、種植技術提升、生產過程技術規程執行以及農藥化肥使用管理和監督;探索改革中藥材生產計劃管理模式,確保中藥材的質量;同時進一步提升中藥產品質量標準及其檢驗技術水平,提高藥品市場監管能力。

 

責任編輯:萬思琪 【醫耀華夏】推動中醫藥高質量發展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