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人神楷模,武聖人關公的君子風範

人神楷模,武聖人關公的君子風範

責任編輯:高心雲 2022-01-27 01:24:11 來源:香港商報

 君子,是儒家思想所提倡的理想化道德人格。「君子」一詞,原指「君王之子」,後引申為「貴族男子」的普遍稱謂,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文聖人孔子創建儒家學說時,對「君子」一詞進行了深刻、具體的改造,從君子的道德、修養、禮儀、行止、價值觀、人生觀等各方面,都注入了態度、立場鮮明的道德文化內涵,使得「君子」一詞從此具有了道德上的準則,成為孔子心目中理想人格的道德典範。

 《論語》是記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全書20篇492章,15584字,「君子」一詞就出現了107次,從《學而》「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到《堯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收尾,構建了一整套君子人格、道德修養理論體系。

 諸如「君子喻於義」、「君子坦蕩蕩」、「君子和而不同」、「君子成人之美」、「君子義以為上」、「君子義以為質」、「君子求諸己」、「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等這些對中華民眾影響至為深遠的語句,都出自《論語》。

 《論語·述而第七》中,孔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意思是說,堯舜那樣的聖人我是見不到了,能夠見到當世具有君子風範的人,這就足夠了。由此說明,君子風範在孔子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

 在孔子心中,成為「君子」,是成為「聖人」的必經之路。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君子」?《孔子家語·五儀解》中,孔子說:「所謂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怨;仁義在身,而色無伐;思慮通明,而辭不專;篤行信道,自強不息,油然若將可越,而終不可及者,君子也。」

 意思是說,所謂君子,他們說出的話必然忠誠可信,一諾千金,內心沒有怨恨;他們擁有仁義的高尚美德,但從不炫耀;他們考慮問題全面透徹,思路清晰,但從不武斷專橫、仗勢欺人;他們努力踐履所學,知行合一,遵循道義,堅定不移,從一而終,自強不息;他們表現得從容淡定,看似很容易超越,但終不能達到他們那樣的境界高度。有這樣德行的人就是君子。

 「君子」是世人尊敬並效仿的道德典範,也是歷代中國人孜孜以求、努力達成的理想型人格。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武聖人關公不僅是古今以來名將中允文允武、儒雅知文、絕倫逸群的君子形象典範,更是從名將、到君子、再到聖人,乃聖乃神、萬世人極、亙古一人的人神楷模。

 關公在《三國演義》第二十六回中,對南陽陳震說:「人生天地間,無終始者,非君子也。」關公以一生的光明磊落,忠義品格,有始有終地完美踐行了儒家思想所倡導的君子人格風範,受到了世人的敬重和推崇,由人中之聖,而到三教共尊、三界共尊的至尊至聖神明。

 明代學者吳從先在《關聖贊》中讚揚關聖說:「從天地有義,獨主大義盟;從天地有勇,獨主大勇軸。蓋惟氣有盛衰,貞以一心,則貫古今而常王,正不以吞吳吞魏,以扶漢鼎而得公也。第前之神武,非公不繼;後之神武,非公不開,凡人之至者皆聖。聖即神,而天地古今之脈盡系之,締福社稷,又其後矣。」

 中國歷代典籍中,有義有勇的英雄人物層出不窮,代不乏人。而一千八百年來,關公一直作為忠義的代表,神勇的典範,屹立在中華兒女的心中。原因在於關公的忠義浩然之氣,護國佑民的理想信念,萬古不磨,貞以一心,矢志不移,所以冠古絕今,成神入聖,與天地同壽,與日月同輝,成為代表中華民族精神的文化符號,全世界華人的精神圖騰。

 有忠有義,言出必諾的君子人格風範,是關公成神入聖,受到上至帝王,下至百姓,儒釋道教,士農工商,全民頂禮膜拜的人格基礎。

 《論語·子路》中,孔子曰:「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孔子認為,君子言出如山,對自己說得話擔負責任,認真對待,不會食言而肥,見異思遷。關公心口如一,言行一致,知行一體,符合孔子一貫倡導並追求的君子人格道德標準和要求。關公因而被後人推崇為比肩文聖孔子的武聖人,成為儒家思想理論從廟堂走向民間的道德踐行者和君子人格標桿。

 弘揚關帝慈善基金會  彭允好

責任編輯:高心雲 人神楷模,武聖人關公的君子風範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