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義工做愚公誓移垃圾山 4年上山下海清理4.5萬袋垃圾

義工做愚公誓移垃圾山 4年上山下海清理4.5萬袋垃圾

責任編輯:楊穎婕 2022-07-31 09:50:07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退休消防處救護員冼力求,四年前創立「上山下海執垃圾」組織,在多人受到感召下,組織共舉行逾3700次執垃圾行動,撿拾逾4.5萬袋垃圾。他直言,垃圾仍然到處都是,他只能化身精衛鳥、愚公,與義工們努力不懈,不妄想光明可以戰勝黑暗,但期望不讓黑暗愈佔愈多。他慶幸港人近年的環保意識愈來愈強烈,義工團體及自發去執垃圾的人多了不少。

 現年59歲的冼力求,在退休之前幾年開始有意識地執垃圾,「劃獨木舟去到海岸線見到垃圾一堆堆,好礙眼」,於是便撿拾一兩袋放落艇。2018年4月18日他正式退休,這天亦是他生日,生日後他與友去划艇,撿了多袋垃圾,但從獨木舟運到西貢碼頭再丟到垃圾桶花了不少時間,於是想到不如開團,讓更多人參與,以達至事半功倍。他又同時不想做公園、馬會門口的阿伯,想過一些充實生活,結果在退休後的第八天(即4月26日),他在社交媒體上創辦「上山下海執垃圾」群組(下稱:群組)。其初衷是「垃圾是破壞環境的東西,執走是做好事,希望多些人參加,讓好事做得更多」。

 幾年下來,組織增長得很快,截至7月27日,群組會員有8180人,他與義工們合共舉行3729次活動,執垃圾逾4.5萬袋(每袋大約重四五公斤)。有幾次活動出席人數較為踴躍,有百多人。他坦言,會員中大部分人都在「食花生」(袖手旁觀),真正活躍者不足20人,較活躍的則為百多人。有時活動無人響應,他照樣出動,執得幾多得幾多,他常以這句口頭禪「莫以善少而不為」激勵自己。

 運走垃圾最為艱辛

 7月12日,記者約好冼力求踏上執垃圾之旅。為何稱「旅」,因為地點是清水灣蝦山篤扭紋洞方向的海灣,扭紋洞近年成為行山界的打卡熱點,人多垃圾自然也更多。甫見面,即喚冼力求一聲「貓哥」,因為他是愛貓之人,人稱貓哥。這次活動是第3669次,除了他,只有一名義工鄭永泰(泰哥)參與,泰哥說,執垃圾很有意義,可周圍去,執幾多又無限制,覺得自由好玩,因此成為活躍成員。

 這天氣溫很高,天文台發出酷熱警告,清水灣天空只見藍色,沒有一片雲。抵達大坳門路蝦山篤入口時大約10時10分,其進入路徑望而生畏,因為是崎嶇斜坡,也是密林,約一半路段須攀繩而下。步步為營之際,十分鐘後即到達。這個近扭紋洞的海灣並不大,但滿地垃圾,有竹、木、發泡膠、膠樽、漁網、纜繩、餐盒,甚至連坐墊也有。扭紋洞因水漲關係未能到達,但在進出的岩石邊見到一個放了垃圾的綠色膠袋,應是不久前有人丟下。

IMG_7314.JPG

優先撿拾炒飯即發泡膠粒。

 貓哥帶了23個洗衣店送的大膠袋,將垃圾逐件放入,最優先處理的是他們稱為炒飯的發泡膠碎,它們易被海水沖走,微粒體積亦易進入食物鏈。撿拾間,已戴了手套的泰哥仍被一束漁網中的魚鈎刺傷手指,幸無大礙。烈日當空下,兩人要用大約一小時,才執完23袋垃圾。貓哥說,在蝦山篤執垃圾不難,但等會運走才艱辛。果然,他們運垃圾像接力賽,一人每次拿幾袋垃圾走上斜坡一小段路放下,由另一人接力再運,記者也參與了一小段路,結果足足用了45分鐘才運到大坳門路,再放到對面垃圾桶旁邊。

IMG_7424.JPG

23袋垃圾分批運上崎嶇斜坡,逐批運至地面,遠方可見藍色大海及清水灣鄉村俱樂部。

 不想子孫變「膠人」

 在高溫33度暴曬差不多兩小時,我們不得不在有遮陽的長椅歇息。貓哥說,蝦山篤這個海灣是垃圾黑點,因整個清水灣形如袋口,灣後則是山,垃圾湧入來後不會被吹走,所以長期積聚垃圾,海灣也無瓦遮頭,夏天較少來,因運送辛苦,冬天則一周來幾次。其他垃圾黑點如屯門沙洲、龍鼓洲及龍鼓灘,大嶼山大澳及二澳,分流及煎魚灣,因屬珠江出口地帶,而珠江流經很多市鎮和村落,垃圾自然不少,他試過在大嶼山籮箕灣執到一個簡體字的內地海岸保護區牌。他慨嘆人類才是造成垃圾黑點的原因,「垃圾點樣嚟?就係啲人無公德心,周圍丟,像昨天吧,在西貢海發現成袋新鮮垃圾,好多人玩船P(遊船河),用一次性餐具、裝冰膠袋,用完就丟落海;以前見過有班後生撐艇到白沙洲,坐低食嘢,飲汽水、啤酒,跟住起身就走,留下一堆垃圾;飛鵝山觀景台車路邊也全是垃圾,大部分人摣車去,垃圾很易帶走,但偏偏就丟低。」

IMG_7320.JPG

蝦山篤扭紋洞方向的海灣滿地垃圾,執之不盡。

IMG_7383.JPG

運走垃圾異常艱辛,首要放上巖巉斜石坡。

 貓哥在炎熱天氣下,邊說邊抹汗,但沒有停下來,他指出,大部分垃圾都有塑膠,漁網繩都是用膠做,紙巾入面都有膠纖維,塑膠一萬年不化,但會碎到肉眼也看不到,成為微塑膠進入食物鏈,最近新聞便講到人體血液、細胞、胚胎都有微塑膠,「我不想自己的子子孫孫變咗膠人,去驗身時,姑娘話你嘅膠成分超標喎,日後大家係咪想咁」。為了後世人不變膠人,他視執垃圾如食飯,當是日日做的事情,隨着年紀漸長,體力明顯下降,已不可能每天做,他呼籲群組內的成員不要「吃那麼多花生」,一年最少參加一次活動,他笑言有獎勵,就是隊章一個,記者這次出席活動也獲得一個呢!(香港商報記者 鄭玉君)

 頂圖:「貓哥」冼力求(右)與義工鄭永泰執完垃圾後擺出指定動作,但原動作是背向鏡頭,意謂任何人也可進行執垃圾這活動。 記者 鄭玉君攝

責任編輯:楊穎婕 義工做愚公誓移垃圾山 4年上山下海清理4.5萬袋垃圾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