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景德鎮:科技賦能 探索中華陶瓷「基因密碼」

景德鎮:科技賦能 探索中華陶瓷「基因密碼」

責任編輯:程向明 2022-08-06 16:36:55 來源:香港商報網

 今年6月,當全球首個古陶瓷基因庫在景德鎮禦窯博物院揭牌時,便吸引了社會各界關注的目光,古陶瓷基因庫是什麼?如何建設與管理?數據如何使用?諸多疑問待解答。記者通過實地探訪,在與景德鎮禦窯博物院院長翁彥俊及科研工作人員交流中,試圖來破譯基因庫的密碼。

 一片古瓷 還原一個歷史場景

 眾所周知,由瓷而生、伴瓷而興、因瓷而名的陶瓷歷史文化名城——江西景德鎮,有着2000多年的冶陶史、1000多年的官窯史、600多年的禦窯史和100多年的現代陶瓷史。多年來,景德鎮禦窯博物院及其前身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在40多年的考古工作中,出土了數以千萬計的古陶瓷標本,這些標本帶來了海量的數據信息。但對研究人員來說,令其苦惱的不僅在於數據的發現存儲,還有如何對這些數據進行解析應用。

 好在有科技創新為文物研究做技術支撐。一塊平平無奇的陶瓷殘片,在數字科技的支持下,「搖身一變」為古陶瓷專家眼裡的「稀世珍寶」。在古陶瓷專家看來,景德鎮具備構建基因庫最好的瓷器樣品來源優勢。景德鎮的海量古陶瓷碎片時代序列齊全、考古信息豐富,蘊含的相關數據極具權威性——因為與珍貴的古陶瓷完整器相比,古陶瓷碎片更利於開展技術檢測,能適應能譜電鏡儀、拉曼光譜儀、X射線熒光分析儀等現代儀器設備對檢測對象的要求。

 翁彥俊說道,這些破碎的古瓷片,出土地點明確、地層清晰、品類豐富,可以表面觀測紋路,拼接還原器型,切片了解胚胎,磨粉分析材料乃至燒成溫度等。通過儀器觀察,可以解析出這些破碎的古瓷片中包含的上百條信息。一塊碎瓷片可還原一個歷史場景,每一塊古瓷片的價值都毫不遜色甚至高於同時期的傳世藏品。

 據他介紹,對於青花瓷使用的顏料,國內學界多認為,早期青花瓷生產使用的是來自波斯地區的青色顏料蘇麻離青,因為那裏曾進行過青花彩繪陶器的生產;而被後世譽為明代青花瓷器之冠的永樂、宣德年間青花瓷器,則兼用了進口顏料與國產顏料。但這些,大多是人們通過清代文獻資料和流傳下來的工藝去推測的,並沒有研究支撐。技術進步後,人們開始通過鐵錳比來推斷青花顏料的成分,但準確度依然存疑。

 「現在,古陶瓷基因庫通過先進的聚焦離子束顯微鏡,對青花瓷碎片進行了理化分析,證實其同時使用了國產和進口顏料。」翁彥俊表示,未來經過技術的不斷升級,還有望還原出古陶瓷標本在當時的燒製工藝、原料配方等,探尋景德鎮千年陶瓷工藝之謎,破譯人類古代瓷業巔峰時代蘊藏的「文明密碼」。

 一個標本 重構一場藝術交互

 走進基因庫內,一件件古陶瓷標本規整有序,記者發現每一件標本都是由殘片、截面、薄片、粉末4種形態構成,這4種形態充滿了「解構主義」特色,用分解的觀念,打碎、疊加、重組,再以數據化的形式表現這些碎片的組合體,立體藝術的單一視點描繪發展到多視點,賦予古陶瓷以生命,讓文物「活」起來,讓文化空間「活」起來。

圖2:工作人員正在觀察標本.jpg

工作人員正在觀察標本

 據悉,入庫樣品採取「線上+線下」兩種形式構成。線下,科研人員將從景德鎮禦窯廠、落馬橋、湖田窯、南窯、南市街等當地瓷業遺址發掘出土的窯業標本進行整理,根據現有完整器物的年代、形制、工藝等特徵,選出最具代表性者組成「標準器物流」,並完成「標準器物流」中每件標準器物所對應的實體樣品製備;線上,進行虛擬樣品構建,以樣品為信息元,全面涵蓋景德鎮瓷器的「考古信息片段」-「胎料技術片段」-「成型技術片段」-「釉料技術片段」-「裝燒技術片段」-「彩繪裝飾片段」等基因片段信息。

 「在採集古瓷片標本信息時,我們採取了『7+X』的標準。」翁彥俊說,「7」是指除考古信息,古陶瓷基因標本的「形、胎、釉、彩、紋飾、底款、裝燒工藝」7個方面的核心信息,由景德鎮禦窯博物院與各家合作單位共建;而「X」則是所有延展信息,比如世界各大陶瓷博物館的同類收藏、相關聯的海外考古發現和歷史文獻以及現代學術研究成果等,這需要更多機構和個人共同參與,最終實現基因庫信息的共建共享。

圖3:景德鎮古陶瓷基因知識圖譜.jpg

景德鎮古陶瓷基因知識圖譜

 隨手點開智能化明宣德青花雲龍紋蟋蟀罐的數據,即可看到它的「身份證」——年代、品類、器類和形態信息一應俱全,同時還將「碎片化」信息進行「重構」,以智能美觀的界面在電腦和移動端顯示,給人以驚喜。用戶不僅可以看到明宣德青花雲龍紋蟋蟀罐的整體復原影像,還可以輕鬆檢索出基因庫中所有包含雲龍紋圖案的瓷器,關聯到蘇州博物館和日本戶栗美術館的相關蟋蟀罐收藏,並進一步延伸到有關青花瓷歌曲、梅州和漳州產瓷區等信息。眼前的一個陶瓷罐,在數字化開發下,瞬間就呈現出豐富的藝術交互體驗。

 一個課題 探索全球共建共享

 當前,很多科研機構主動拋出「橄欖枝」,希望加入景德鎮古陶瓷基因庫的隊伍和項目中。其中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可發揮自身優勢為建立景德鎮古陶瓷基因庫提供分析手段和技術支撐。

圖4:古陶瓷基因庫.jpg

古陶瓷基因庫

 「景德鎮古陶瓷基因庫,是一個不斷生長的基因庫。數據資源的開放共享,將持續不斷為中國乃至世界古陶瓷歷史的發掘和研究、陶瓷文化的發展和交流提供優良的平台,續寫以陶瓷為載體的文明交融新故事。」翁彥俊表示,未來三年,基因庫工作將主要圍繞基因標本的製作、基因數據庫的建設、古陶瓷國際標準的建立、有關世界性課題的培育等方面開展。

 他們計劃在1-2年內完成2400套(近1萬件)明代禦窯古陶瓷標本的採集和製樣,在3年內完成近2萬件景德鎮元明清官窯和部分民窯陶瓷標本的製作。下一步,還將建立和完善標本出借、數據授權、成果發布機制,計劃聯合國內外相關一流學術機構和學者,就共同關心的研究對象和目標,結合各方的優勢資源,組織3-5項世界性聯合研究課題,以有深度、有共鳴的方式講好中國瓷器故事,力爭成為中華傳統文化對外交流的國際化新平台。

 歷史上,開放與包容,讓景德鎮呈現出「匠從八方來,器成天下走」的繁榮景象。而今,在數字經濟時代,景德鎮古陶瓷基因庫以開放共享的「主人翁」姿態,正為這座千年瓷都展開與世界對話的全新內容。(郭美勤 彭倩玉)

顶图:破碎古瓷片的基因標本

責任編輯:程向明 景德鎮:科技賦能 探索中華陶瓷「基因密碼」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