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中共江蘇省委「中國這十年·江蘇」主題新聞發布會舉行

中共江蘇省委「中國這十年·江蘇」主題新聞發布會舉行

責任編輯:嚴燕紅 2022-08-12 21:17:07 來源:香港商報網

    8月12日,中共江蘇省委「中國這十年·江蘇」主題新聞發布會在南京舉行。中共江蘇省委書記、江蘇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吳政隆作主題發布並回答記者提問,中共江蘇省委副書記、江蘇省人民政府省長許昆林回答記者提問。

圖1.jpg

中共江蘇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吳政隆作主題發布並回答記者提問

    吳政隆在主題發布時說,江蘇承載著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深切關懷、殷切期望。進入新時代,總書記親自為江蘇擘畫了「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新江蘇的宏偉藍圖;邁進新征程,又賦予江蘇省「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的光榮使命。「江蘇這十年」,就是8500萬江蘇人民以大地作紙、以奮鬥作筆,把總書記擘畫的「強富美高」新江蘇宏偉藍圖從「大寫意」一筆一筆繪製成「工筆劃」的十年。

    吳政隆說,今天,江蘇給大家發布的就是新時代以來「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的「十年畫卷」。在這幅畫卷上,「經濟強」的實力更加彰顯,高品質發展成為鮮明特徵。江蘇堅定不移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品質發展,高水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連跨6個萬億元臺階、達到11.64萬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2萬美元,居各省(自治區)之首,實體經濟占全省經濟總量80%以上,數位經濟規模超5萬億元,高鐵通車里程從627公里增加至2212公里,糧食總產量穩定在700億斤以上,以占全國1.1%的國土面積承載了6%的人口、創造了10.2%的經濟總量,綜合實力、核心競爭力、發展影響力邁上新臺階。在這幅畫卷上,「百姓富」的成果更加豐碩,高品質生活成為新的追求。江蘇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把為民造福作為最大政績。十年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一番,城鎮居民、農村居民收入均居全國前列,是全國城鄉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城鎮新增就業年均超過140萬人、占全國1/10以上,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實現度超過90%,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在這幅畫卷上,「環境美」的色彩更加絢麗,「美麗江蘇」圖景充分展現。江蘇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十年來,在經濟總量翻了一番多的同時,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2021年生態環境品質指標均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準。現在,江豚重現江蘇段,桃花水母再現太湖,藍天白雲成為常態,綠水青山觸目可及。在這幅畫卷上,「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標識更加鮮明,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豐富多彩。我們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黨員、教育人民,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兩手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文化事業蓬勃發展,文化惠民工程紮實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實現城鄉全覆蓋,湧現出趙亞夫、王繼才等一批時代楷模,大運河文化帶江蘇段成為全國示範樣板,文明城市數量居全國第一位,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開展,公民文化素養、文化自信達到新的高度,文化強省建設躍上新臺階。邁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全省人民牢記總書記殷殷囑託,始終沿着總書記指引的方向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堅決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光榮使命,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發布會上,吳政隆與大家一起深情回顧習近平總書記在鎮江丹徒考察時與老黨員親切交談、在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與科研人員親切交流、通過視頻連線見證跨境貨運班列從中哈(連雲港)物流基地鳴笛開行、親臨徐工集團考察、深入馬莊村考察、視察南通五山濱江片區等一個個重要歷史時刻、一幅幅歷史畫面,共同重溫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的親切關懷。吳政隆用鮮活的例子和詳實的資料,多維度介紹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在習近平總書記指引下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吳政隆說,

    十年來,我們牢記總書記殷殷囑託,堅決扛起「全面從嚴治黨」首先提出地的重大政治責任,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從嚴管黨治黨,紮實開展黨內集中學習教育,強化黨的組織體系和幹部隊伍建設,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斷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各級黨組織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全省政治生態更加風清氣正、健康向上。在前所未有的風險挑戰中、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戰大考中,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始終衝鋒在前,黨旗始終高高飄揚在一線。我們將始終堅持「嚴」的主基調,以趕考的清醒和堅定,把全面從嚴治黨、黨的自我革命不斷推向深入。

    十年來,我們牢記總書記殷殷囑託,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着力突破「卡脖子」技術,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在江蘇創新版圖上,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科技進步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布局建設了蘇州實驗室、紫金山實驗室、太湖實驗室等一批重大創新平台,鍛造了一批「國之重器」,納米、超算、物聯網、生物醫藥等產業和創新水平均居全國前列,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從56.5%提升到66.1%,全省區域創新能力居全國前列。我們將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勇當我國科技和產業創新的開路先鋒。

    十年來,我們牢記總書記殷殷囑託,把推進共建「一帶一路」與深入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緊密結合,放大向東開放優勢,做好向西開放文章,推動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更好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我們將更大力度推進開放強省建設,努力把江蘇打造成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成為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迴圈的戰略樞紐。

    十年來,我們牢記總書記殷殷囑託,堅守實體經濟「看家本領」,加快建設製造強省,着力構建自主可控的現代產業體系,製造業基礎不斷鞏固,先進製造業集群發展壯大,骨幹企業競爭力加快提升,全省製造業增加值占全國13.4%、全球約4%,規模超萬億元的行業達到5個,新型電力裝備、工程機械、物聯網、納米新材料等6個先進製造業集群入選「國家隊」,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數量均居全國前列。我們將深入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努力把江蘇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

    十年來,我們牢記總書記殷殷囑託,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把75%以上的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投入到民生領域,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在推動高品質發展中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更高水準的民生「七有」,交出更有溫度的民生答卷。我們將堅持把為民造福作為最大政績,一年接着一年幹、一件接着一件幹,紮實推進共同富裕,讓老百姓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十年來,我們牢記總書記殷殷囑託,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共抓長江大保護,全面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生態環境實現從嚴重透支到明顯好轉的歷史性轉變,綠色已成為江蘇高品質發展的鮮明底色,良好生態環境已成為江蘇百姓最有幸福感的公共產品,群眾對環境滿意度提升至93.6%。十年來,全省生態環境滄桑巨變,擁有國家森林城市8個、國家生態園林城市9個,獲聯合國人居環境獎城市5個,建成省級特色田園鄉村446個。從「一城煤灰半城土」變為「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徐州,從「垃圾圍城」變成全省聞名的生態鎮、電商鎮的耿車鎮,「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實現「華麗轉身」的張家港東沙化工園等,都是全省生態環境變化的生動縮影。我們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五新」「三主」定位要求,努力把江蘇建成美麗中國示範省。

    吳政隆說,「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的「十年畫卷」,處處彰顯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偉力和實踐偉力,處處浸潤著人民領袖對江蘇發展的科學指引和親切關懷,處處洋溢著人民群眾的歡聲笑語和幸福生活。「十年畫卷」如此多嬌,我們深切感受到有習近平總書記掌舵領航、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是黨之大幸、國之大幸、民之大幸;深切感受到「兩個確立」確立的是全黨的「頂樑柱」、人民的「主心骨」,確立的是思想的「定盤星」、行動的「指南針」,對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深切感受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為人民奮鬥是最大的幸福。邁進新征程,江蘇人民意氣風發、鬥志昂揚。我們將始終牢記總書記的諄諄囑託,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決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光榮使命,切實擔起「經濟大省要勇挑大樑」的重大責任,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始終保持幹事創業的拼勁闖勁,敢為善為、奮勇爭先,堅定不移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緊跟習近平總書記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不斷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圖2.jpg

中共江蘇省委副書記、江蘇省人民政府省長許昆林回答記者提問

    發布會上,媒體記者圍繞推動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共抓長江大保護、保障糧食安全、發展數字經濟、優化營商環境、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等方面踴躍提問,吳政隆、許昆林以詳實的資料、生動的事例、紮實的舉措回答了記者提問。

    江蘇省委新聞發言人,江蘇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張愛軍主持發布會。境內外35家媒體的58名記者參加發布會。(杜林 黃偉/文 吳勝 邵丹/攝)

    頂圖:發布會現場,境內外35家媒體的58名記者參加發布會


責任編輯:嚴燕紅 中共江蘇省委「中國這十年·江蘇」主題新聞發布會舉行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