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港深地名故事|尋訪王氏大宗祠

港深地名故事|尋訪王氏大宗祠

責任編輯:楊眉 2022-11-24 23:30:23 來源:中國藝術報

 溪頭村,自帶田園詩意的名字,是深圳西大門松崗街道與東莞市接壤處的一個古村落。特區建設浪潮中,鱗次櫛比的工業廠房、商業樓宇,逐漸替換了村莊舊貌,縱橫的街道、廣場公園取代了田疇阡陌,隨着城市化進程,去掉「村」字,蝶變為「溪頭社區」。

 名字的更替,並不重要。溪頭村之前,這裏叫作「關涌」。如今,溪頭社區有戶籍人口5000多人,外來人口2萬多人。雖然已成為城市居民,但這裏家家戶戶都保留着製作酸菜的手藝。流傳了兩百多年的溪頭酸菜,在今天竟成了網紅特產,也成為溪頭人美好的農耕記憶。

 溪頭村原住民以王姓為主,保留比較完好的文物古蹟有王氏大宗祠等。一個秋日上午,我來到溪頭,尋訪王氏大宗祠。這座幾經修繕、完好保存的老建築,在四周現代樓宇的簇擁中,顯得那麼搶眼,不容置疑地證實這個老村落的存在。

 2012年,寶安區文體旅遊局將王氏大宗祠列為「不可移動文物」。這座宗祠與各處保存完好的祠堂一樣,像一部部原地打開的史志,記錄着深圳這座城市的人居史、農耕史、城建史。

 宋明以來,一支支來自中原的移民族群,分枝分丫,頻密地從各個中轉地分赴南粵諸地,成為廣東人口迅速增長的來源。

 先祖何時遷居關涌、在此開基的?溪頭村的王姓宗親們傾向於「宋朝」,這是一個能契合先祖一路南來遷移軌跡的時間:山西太原、福建莆田、東莞厚街而至溪頭村——其時,此地尚為東莞所轄,歸屬福永司,七八百年後的今天,為深圳市寶安區松崗街道溪頭社區。

 王氏大宗祠未載明興建年份,但兩次重修的時間卻被清晰記錄:第一次是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第二次是1999年4月。當然,面對風雨侵蝕,人為破壞等等,少不了大大小小的維護、修繕。

 走進王氏大宗祠,朝向南,三開間三進。由前中後三堂、兩天井、四廊房組成,磚木石結構,清水磚牆。大門門額書「王氏大宗祠」匾;前天井兩側設廊房,內為卷棚頂,有小拱門通前堂和中堂;中堂設六扉屏門,上掛「愛耕堂」木匾;後堂格局更為繁複考究,明間供奉祖先牌位。整個建築布局莊重、空間實用,採光良好,呈現濃郁的嶺南廣府建築風格,尤其是連廊設計與簷壁彩繪瓷畫,與珠三角各地古建築一脈相承。

 在東側廊房牆上,我們看到鑲嵌其間的一塊道光二十九年的重修碑。碑文記錄了重修緣起,其中表述:「我溪頭王氏族三世祖號居震,由莞邑厚街分遷而來。宋末迄今修造祠廟業經數次矣,至大清道光己酉(道光二十九年,即1849年)倒塌已甚……集腋成裘,苦心焦慮,始能修造祠堂及東嶽廟」。由此可見,彼時人們對祠堂建設的重視,也可見重拾一磚一瓦,要聚人心,集錢財,何其不易。

 我們來到時,祠堂前廳已經坐滿兩桌老人,滿堂的笑談聲。經人介紹,祠堂平日裏是保持開放的,有專人打理,村裏的老人們都習慣來這裏坐一坐,喝茶聊天。

 巧合的是,今年74歲、曾長期在村委工作的王林就老人正好也在其中。正是這位長者,全程主持了1999年的祠堂重修工作。老人回憶起當年的村容村貌,當然,他所描述的景致都已不復存在。聽了老人的詳細介紹,我們方知,祠堂的重修嚴格按照老祖宗的要求。當時,祠堂的整個牆體、天面已破敗不堪,人們將拆下來的原材料悉數保留,盡量物盡其用;為了能百分百按照原貌還原歷史,他們先拍下照片,再依樣施工,「修舊如舊」。

 重修祠堂責任大,壓力也大,資金都是宗親們一百兩百籌集起來的,其間困難重重。為不辜負宗親們的重託,王林就老人等負責祠堂重修的一行人當年還專程到佛山觀摩當地人修祠堂,恰巧見一位畫師正在認真雕畫門神。他默默觀察,心中暗嘆:畫得實在太好了!於是誠邀畫師到松崗幫忙。漆畫需要高度專注,一手端顏料,一手描畫,目不轉睛,畫師每天工作兩個小時,就得收工休息。連續畫了14天,終於畫好了。這期間,王林就老人安靜地陪着畫師,看着他一筆一畫地工作,從旁給予自己的修改意見,把門神畫得更有動感,更威武。

 祠堂後廳,靠牆整齊碼放着數十張木質大圓桌。了解才知,這是專門為村里每年的年飯準備的。團圓飯舉辦的時間不定,除夕前幾天均可安排,全村老小參加,包括遷往香港等地的宗親都邀請回來,四五百號人同吃一餐飯,每年不下五十台,好不熱鬧。陪同參觀的溪頭社區工作人員說起來也陶醉不已,作為年輕一代,他們對宗祠的印象,更多是對團圓飯、大盆菜這種儀式感的認同與嚮往。

 最令王林就老人難忘的是,他曾經跟隨厚街的宗親,組團到福建莆田尋根問祖,拜會那裏的族親、宗長。兩幅當時的大合照,經過放大過膠,懸掛在前廳牆上。老人希望這些傳統得以傳承,更多的年輕人能夠記住祖祖輩輩的來處。

 過去幾年,這座傳統底蘊深厚的宗祠,不但成為松崗的一處人文景觀,更以不同角色融入人們生活,成為松崗老年人活動中心,在節假日上演富有溪頭特色的敬老活動,讓傳統民風民俗、敬老愛老美德在這裏得以傳承。

 源遠流長,撫今追昔。從溪頭「王氏大宗祠」,我們可以感受到,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元素,祠堂不單是供後人緬懷、紀念先祖之所,更是一個承前啟後、賡續文化源流的標識,保護好祠堂,讓大宗祠以不同方式「活」在當下,就是守住傳統而優良的家風,為深圳這座城市留住別樣鄉愁,呵護無價的人文寶庫。

 (作者郭海鴻,係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深圳市寶安區作家協會副主席

 頂圖:王氏大宗祠

1667974714647177.jpg

責任編輯:楊眉 港深地名故事|尋訪王氏大宗祠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