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來論】「一帶一路」十周年 共建共贏再出發

【來論】「一帶一路」十周年 共建共贏再出發

責任編輯:程向明 2023-09-14 17:28:59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副秘書長 李宇陽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一帶一路」倡議作為全球公共產品及國際合作平台,過去十年秉持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堅持開放、綠色、廉潔的理念,努力實現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的目標,已取得斐然成績,不僅搭建起了「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互聯互通格局,亦在深化各國政策溝通、重塑國際貿易、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日,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貿易發展局共同主辦的第八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在香港成功舉辦。此次活動邀請到數千位海內外政商人士及非政府組織代表,一同總結回顧了「一帶一路」過去十年的發展,共同探討了未來如何高質量合力推動倡議,以及香港在「一帶一路」中所發揮的作用及扮演的角色。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亦以視頻方式出席論壇開幕式發表主旨演講,並對香港提出四點希望,勉勵香港需保持獨特地位,發揮獨特優勢。

 丁副總理提及到的四點希望恰恰是中央對香港的殷切囑託,亦符合香港的實際情況,更為香港未來在共建「一帶一路」的過程中指明方向。無論是深化與內地合作,共同開闢「一帶一路」市場;還是聚焦專業服務,發揮人才優勢;抑或是深化人文交流,促進民心相通。在筆者看來,這些希望總結起來就是寄語香港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能夠強化各類專業服務,打造「一帶一路」綜合服務平台,發揮其在金融保險、法律海事、文化交流等各方面的作用,支持「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積極落地,有效滿足「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各類服務保障需求,從而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雖然「一帶一路」倡議會帶來基建及貿易的合作空間與龐大商機,但由於倡議涵蓋的國家地區人口眾多,涉及的領域較廣,地域差異性較大,且多涉及大型投資項目,往往要面臨政治、經濟、社會法律和自然災害等諸多風險挑戰,這項系統性工程並非一帆風順。但「一帶一路」倡議絕非如西方媒體所描述的「東方馬歇爾計劃」一樣輸出中國的意識形態,主權擴張或引致債務危機。事實上,共建「一帶一路」是符合國際社會的根本利益,彰顯人類社會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國際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積極探索,將為世界和平發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為何筆者要特別提及香港需強化各類專業服務,打造「一帶一路」綜合服務平台,恰恰是「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存在的風險挑戰凸顯了相關風險保障需求。以本人所服務的保險公司為例,自2016年起,累計參與承保在亞非、南美、歐洲及大洋洲等多達140個國家與地區的「一帶一路」保險項目,以國際化和多元化的保險方案提供了超過2893億港元的海外風險保障,行業覆蓋能源、基建等國家重點對外投資領域,切實發揮了香港作為「一帶一路」項目保險樞紐的優勢,為「一帶一路」沿線提供充分保障。香港保險業的優勢及成熟已無需多言,但面對風險複雜多樣,為使中資企業更好地走出去,更好地統籌資源與國際市場接軌,於是催生了大量解決特殊風險和個性化風險管理的需求,這無疑為香港保險業發展提供了寶貴契機,香港保險業更可以藉此努力建設成為區域乃至環球風險管理中心。

 毫無疑問,「一帶一路」經過十年共建,從夯基壘台到落地生根,早已成為開放包容、多方參與、互利共贏的全球公共產品。根據統計,截至今年6月,中國已與152個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餘份「一帶一路」合作文件,而中國與他們的年均貿易額從2013年的1萬億美元,倍增至2萬億美元,年均增長8%,去年中國對「一帶一路」國家的對外直接投資亦接近210億美元,按年增加3.3%。加快「一帶一路」建設,有利於促進沿線各國經濟繁榮與區域經濟合作,加強不同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世界和平發展,是一項造福世界各國人民的偉大事業。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共建參與「一帶一路」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香港在國際項目的營運經驗、承保技巧、風險管理方法等,既有助於內地企業走出去,亦可以強化自身優勢。而「一帶一路」建設的好壞不僅肩負着推動傳統中華文明轉型的歷史擔當;更推動近代人類文明的創新,從而打造一個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與安全共同體的國際社會合作平台。

責任編輯:程向明 【來論】「一帶一路」十周年 共建共贏再出發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