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嶺 香港商報前董事總經理 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
美國《國會山報》近日報道,許多共和黨議員認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過於激進」。他們擔心,美國經濟陷入衰退會影響自己的競選連任。那些私下反對關稅,又不敢公開批評的共和黨議員暗中期待最高法院能夠叫停關稅戰。
共和黨策略師、參議院共和黨前助理布萊恩·達林稱:「議員們不好公開反對總統,因為付出的代價太大。他們巴不得最高法院介入,維護憲法賦予眾議院的徵稅權。」
事態發展證明,這些議員並非異想天開。4月中旬以來,美國已有13個州,包括加利福尼亞州、俄勒岡州、亞利桑那州、科羅拉多州、康涅狄格州、特拉華州、伊利諾伊州、緬因州、明尼蘇達州、內華達州、新墨西哥州、紐約州和佛蒙特州,將特朗普政府告到美國國際貿易法院,要求叫停加徵關稅違法行為。
如上所述,共和黨內部也暗流湧動。福克斯民調問及共和黨選民對特朗普第二任期前景看法時,75%的受訪者表示對未來四年感到「鼓舞」,這一比例固然很高,但與特朗普第一個任期同階段84%的比例來看,下降了9個百分點,反映了一種特朗普不願看到的趨勢。
不止於此,美國參議院財政委員會資深成員、來自愛荷華州的查克·格拉斯利以及其他州共計7名共和黨聯邦參議員與來自華盛頓州的瑪麗亞·坎特韋爾等民主黨參議員共同推出了《2025貿易審查法案》,要求恢復國會在貿易政策中的憲法角色,限制總統加徵關稅的權力。
此外,作為美國民主制度中重要的權力制衡力量,獨立選民亦成為特朗普聯盟中的一道裂縫。位於康涅狄格州的昆尼皮亞克大學民調顯示,今年1月,有46%的獨立選民表示不支持特朗普,如今這一比例上升到了58%,相差了整整12個百分點。特朗普頭上一度閃耀的光環似有褪色之勢。
北卡羅來納州共和黨聯邦參議員湯姆·蒂利斯認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是變相對美國家庭加稅,加稅幅度越大,共和黨的支持率就越低。他擔心,特朗普將重蹈里根覆轍。1982年,面對高利率和經濟滯脹雙重壓力。里根政府推動國會通過稅改法案,上調企業稅和消費稅,以增加財政收入,引發民眾不滿,最後在中期選舉中丟掉了26個席位。
他警告,如果到明年2月,美國還像現在這樣討論關稅問題,「那所有指標都將走向錯誤的方向。」
應該說,迄今為止,特朗普的選民基本盤尚未出現崩塌跡象,許多人仍迷信特朗普的關稅戰終將带來回報,「讓美國再次偉大」。可以預料,特朗普仍將以關稅作為談判工具,達成更符合美國利益的貿易協定,但如果他繼續誤判形勢,低估其他國家的報復關稅對美國經濟的衝擊,那麼,很可能「聰明反對聰明誤」。
4月22日,IMF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由於政策不確定性加劇、貿易緊張局勢以及需求勢頭減弱,2025年美國經濟增速將放緩至1.8%,較1月預測值低0.9個百分點,在發達經濟體中下調幅度最大。
此前,由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詹姆斯·赫克曼和弗農·史密斯等24位經濟學家聯名簽署了一份題為《貿易與關稅宣言:美國繁榮原則聲明》「反關稅聲明」,批評特朗普的關稅政策錯誤理解了普通美國人的經濟狀況。他們預計,「美國工人將首當其衝」,承受錯誤政策引發物價上漲和經濟衰退帶來的痛苦。
聲明還抨擊特朗普的「對等關稅」稅率以錯誤且草率的公式計算,沒有任何經濟現實依據,引發全球股市大規模拋售、各國報復性關稅和其他反制措施,正在影響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呼籲結束特朗普「前後不一致且具破壞性的貿易政策」。截至北京時間4月22日上午11時,宣言已獲1372人簽名支持。
毋庸否認,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大幅增加了美國經濟面臨的風險。4月25日,摩根大通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未來一年美國經濟出現滯脹的風險遠高於衰退,多數人認為,特朗普政府發起的貿易戰對美國經濟造成最嚴重的負面影響。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所長亞當·波森亦警告,美國出現衰退的可能性為65%,經濟很可能陷入滯漲,並悲觀地預測,即使不會陷入經濟衰退,「但無論如何,我們都將面臨通脹。」
目前,在美國參議院中,共和黨擁有51個席位,民主黨擁有47個席位;在眾議院中,共和黨擁有220個席位,民主黨擁有213個席位,僅占微弱多數。如果一年半載之後,美國增長放緩,通脹飆升,甚至像亞當·波森說的那樣遭受幾十年來最大的「滯脹」衝擊,共和黨明年中期選舉將面臨很大的壓力。
誠如得克薩斯州共和黨聯邦參議員、特朗普的鐵粉特德·克魯茲所言,關稅戰的結果很可能成為決定2026年中期選舉選情的最大因素。如果美國陷入經濟衰退,特別是嚴重的衰退,對共和黨而言,「2026年在政治上將是一場血洗」,不僅眾議院會落入民主黨手中,參議院同樣恐將不保。
中國有「自毀長城」一說,就美國現在「一超獨霸」的地位,打敗美國的只有美國自己。關稅戰損人害己,其危害性不乏慘痛教訓。難道特朗普會固執到撞了南牆也不肯回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