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502
紅色建政 開篇茶陵
时间:2017-11-27 来源:華聲在線

 紅色建政 開篇茶陵

  ——寫在毛澤東締造的第一個紅色政權茶陵工農兵政府成立90周年之際

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向井岡山進軍(油畫)。
毛澤東締造的第一個紅色政權——茶陵縣工農兵政府舊址。
茶陵縣工農兵政府熱鬧非常的成立大會現場(油畫)
縣委書記彭新軍(前中)到貧困村督查脫貧攻堅工作。
縣委副書記、縣長江小忠(中)現場了解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本版圖片由茶陵縣委宣傳部提供)

  周懷立 周 萍 劉 彥 陳淩云

  “霹靂一聲震乾坤哪,打倒土豪和劣紳。往日窮人矮三寸,如今是頂天立地的人。粗黑的手掌大印,共產旗帜照人心……”

  1964年,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在人民大會堂首次公演,開場不久,一首描寫秋收起義的《農友歌》便響徹大廳,受到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的高度贊揚。

  坐在台下的毛澤東高興地鼓著掌,寬闊的臉龐上時而布滿笑意,時而又似乎陷入沉思。此時的他,也許想到了千里之外的小城茶陵,想起了幾十年前在他的領導下“粗黑手掌大印”的那個历史性時刻。

  那一刻是1927年11月28日,那一刻发生了一件足以影響中國历史的大事——茶陵縣工農兵政府成立了。那一刻,距離1949年他在天安門城樓上朗聲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不過短短的22年。

  現在,党史界已經一致公認,中國共產党建立紅色政權的历史始于茶陵。從茶陵到瑞金,到延安,到北京,中國共產党領導人民正是通過一路建立紅色政權,最終徹底推翻三座大山,開啟中華民族偉大复興的新征程。

  如今90年過去,穿越茫茫時空,茶陵縣工農兵政府成立的鞭炮聲仍然清晰可聞。走過漫漫歲月,茶陵縣工農兵政府大門口群眾歡快的腳步聲仍然蹬蹬作響……

  風雨如磐之中,尋路井岡之麓

  1927年,因為“四一二”,成為一個血腥的年份。1927年,也因為中國共產党領導的一系列起義,成為一個“暴動”的年份:8月1日南昌起義爆发,9月9日秋收起義爆发,12月11日廣州起義爆发。

  風起云湧的武裝起義,無一例外遭到國民党殘酷鎮壓。南昌起義失敗,廣州起義失敗,只有秋收起義在遭受最初挫折以後,在毛澤東的正確領導下,轉戰至羅霄山脈中段,與南昌起義余部會合後,井岡山站穩腳跟,開始了農村包圍城市的偉大革命實踐。

  正是在這一偉大的历史進程中,茶陵,這個因炎帝在此地云陽山发現茶葉而命名的邊遠的山區縣,開始以昂揚的姿態走進中國革命史。

  這一切,都與革命領袖毛澤東息息相關。

  1927年的11月初,井岡山上已經增添了不少寒意。正在井岡山茅坪療養腳傷的毛澤東,一如既往地翻閱戰士收繳來的報紙——這是他在那個信息閉塞的年代收集“情報”的重要手段。這一天,當翻閱剛剛出版不久的《民國日報》時,一條消息引起了他的注意:蔣桂戰爭爆发,湖南省主席何健決定從湘東湘中抽調主力參戰。

  此時,秋收起義部隊來到井岡山已經一個多月了。在這段時間里,毛澤東對井岡山進行了詳細調查,認為選擇這里落腳是正確的。但狹義的井岡山地區畢竟范圍有限,物產不豐,要養活大量部隊十分困難。

  蔣桂戰爭的爆发,使毛澤東心里看到了難得的展開部隊、施展拳腳機遇:反動派開始狗咬狗,對革命軍的发展不就是一個好機會嗎。善于戰略思維的他,立即把目光投向井岡山西麓的茶陵縣。

  此時的茶陵縣,號稱湘贛邊界地區第一大縣,人口較多,物產較豐。此地同時也是井岡山的西大門,打下茶陵,不僅可以巩固井岡山根據地,還能夠得到寶貴的物質補充,擴大政治影響,增加回旋余地。

  決心既下。他馬上找來工農革命軍第一團團長陳皓和党代表何挺穎。兩人明白毛澤東的意圖後,都表示贊同。最後,毛澤東決定陳皓带部隊攻城。他自己由于腳傷未愈,只好遺憾地留在了山上。

  部隊出发之時,毛澤東特別叮囑部隊領導,打下茶陵縣城之後,要盡快建立革命政權。深思熟慮的他,已經下定了在湘贛邊界建立紅色政權、實行工農武裝割據的決心。

  11月17日,革命軍兵臨茶陵城下。城中果然空虛,駐紮城中的國民党湘東清鄉司令羅定和縣長劉拔克自知不敵,連夜遁逃。

  11月18日上午10時,革命軍輕取茶陵縣城。

  封建衙門成了紅色政權的“產床”

  攻下茶陵縣縣城之後,團長陳皓很是得意。他馬上對一營党代表宛希先等人說:“毛委員指示過要建立革命政權,我們趕緊把政權建立起來,就叫人民委員會吧。”

  宛希先來自湖北黃梅縣,是一名堅定而睿智的共產党人。秋收起義三灣改編時,他是第一個站出來響應毛澤東號召堅決表示革命到底的人。後來,盡管他早早犧牲,卻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與巩固作出了很大貢獻。

  群眾都沒有发動就要建立政權?宛希先對陳皓這種簡單、無知、莽撞的行為表示不解,建議先分散部隊发動群眾,帮助農民打土豪和恢复農民協會。陳皓不理宛希先的建議,在團參謀長徐庶、副團長韓昌劍的“支持”下,堅持將有過簡單“從政”經历的第一營三連副連長譚梓生任命為縣長。

  對于團長的任命,“譚縣長”不喜反愁,不知所措,只好請示“怎麼搞”。自己心里都沒底的陳皓,聞言顯得有些不耐煩:“哎呀,還不是按照老一套搞。”

  陳皓與“譚縣長”一起搬進了縣衙門。在接下來的幾天里,陳皓沉溺于吃吃喝喝,根本無心理事,而“譚縣長”也是有職無權、心中無數,對前來要求恢复工會組織的譚振林和要求懲辦劣紳的農會代表一概冷淡對待。

  這一現狀,使責任感極強的宛希先非常擔憂,于是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派戰士連夜送往茅坪。毛澤東接信後,感到陳皓的做法明顯走樣,于是立即寫了指示信,對陳皓等人的做法提出嚴肅批評,指出要建立工農兵政府,表示湖南省委前委委員宛希先可以代表前委做出決定。

  宛希先將指示信交給陳皓。陳皓見毛澤東口氣如此嚴厲,知道再也不好敷衍,只好召開連以上干部會,傳達指示信內容,並委托宛希先負責組建新政府。11月26日,在宛希先的指導下,茶陵縣委首先得以恢复,選舉陳韶為縣委書記。當晚,茶陵縣委就召開縣總工會、農會與革命軍代表聯席會議,討論建立工農兵政府的事宜。

  最終,會議選舉譚振林為工人代表,李炳榮為農民代表,陳士榘為士兵代表,並決定從代表中產生政府主席。在討論主席人選時,三名代表都相互謙讓,宛希先見狀說:“工農兵政府‘工’字打頭,譚振林同志,你是工人代表,你就擔任政府主席吧。”大家一致認同。隨後,會議又確定了民政、財經、青年、婦女部門的領導人選。

  萬事齊備。11月28日上午10點,茶陵各地兩萬名民眾聚集縣城洣江書院操坪上,參加茶陵縣工農兵政府成立大會。在一陣熱烈的鞭炮聲之後,宛希先代表前委宣布茶陵縣工農兵政府成立,並請出工農兵三名代表與群眾見面,“譚縣長”同時將縣長大印交到政府主席譚振林手中。

  現場群眾親眼看見代表自己的三個代表坐在台上,都非常高興,自发組織了聲勢浩大的大街遊行活動。沿途群眾見狀,都紛紛鞭炮迎送。

  當天下午,工農兵政府移駐位于城關鎮前進村三角坪的原縣衙門。原茶陵縣衙門系南宋至清代的州(縣)署衙門,始建于南宋中葉之末,佔地面積1.8萬余平方米,建築面積4975平方米,建有頭門、儀門、牌坊、大堂、二堂、三堂、廨舍、內宅、後花園等,內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氣勢不凡,等級森嚴,是一個典型的封建衙門。

  然而,此時的茶陵已經今非昔比。坐在縣衙門的早已不是高高在上的封建官員,而是工農兵自己的代表。短短幾天時間,一座典型的封建衙門,就變成了新生紅色政權的“產床”。在工農兵群眾的歡呼聲中,大門口舊衙門的匾牌被卸下,換上了“工農兵政府,蘇維埃精神”的大幅對聯。

  工農兵政府的成立,使偏遠閉塞的茶陵縣一下子登上潮頭,走在了時代的前列。

  不朽的“工農兵”,永遠的“人民”

  工農兵政府成立之後,貧苦的茶陵群眾喊著“打土豪,分田地”的口號,相繼在幾個區也建立了工農兵政府,其中該縣馬江區工農兵政府11月30日就緊跟著成立,成為全縣成立最早的基層工農兵政府。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就在茶陵人民期盼著真正實行“打土豪、分田地”時,形勢卻在驟然发生了變化。12月初,蔣桂戰爭結束。湖南省主席何健很快將目光轉向湘東茶陵。茶陵縣工農兵政府成立的消息,使他如芒在背,必欲拔之而後快。

  為拔掉這刺背之“芒”,何健抽調湘軍一個團,加上上月逃出茶陵的清鄉司令羅定的千余人馬,于12月24日從醴陵向茶陵出发,26日進抵茶陵縣城外圍。雙方接觸後,革命軍明顯處于弱勢,形勢危急。更糟糕的是,此時的團長陳皓思想已經发生實質性變化。過不慣革命隊伍的艱苦生活,對革命前途悲觀失望,使他心里的天平迅速向國民党傾斜。

  12月27日,假意按照宛希先的正確意見回师井岡山的陳皓,卻拆掉了東去井岡山的城東浮橋,轉而向南行進。原來,5天前,他就致信正在南邊安仁縣駐紮的他黃埔軍校老师、國民党十三軍軍長方鼎英,准備率隊投靠。但令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郵差送信時被在縣城巡查的宛希先截獲。宛希先展信一看,感到事態嚴重,一刻不敢怠慢,立即寫信報告了遠在井岡山的毛澤東。毛澤東接信後,馬上带隊趕往茶陵。

  此時的陳皓,不知事已泄密,也不知毛澤東接信後已經趕到茶陵城東。在這里,毛澤東派人進城打探一團去向。得知陳皓果然要向南叛逃,毛澤東大驚失色,立即率隊轉而向南追趕。

  此刻,置身軍中的宛希先发現方向不對,也立即提出質疑,卻在茶陵城南的湖口鎮被陳皓強行捆綁起來。千鈞一发之際,毛澤東及時趕到了,果斷制止了陳皓的叛逃行為。如果毛澤東晚來半小時,陳皓就可能带著井岡山的主力投敵而去,井岡山的斗爭史將會重寫。

  “湖口挽瀾”,是一個井岡山斗爭史上的大事件。至此,茶陵縣工農兵政府在縣城的40天历史也宣告結束。但茶陵縣工農兵政府並沒有解散,之後一直繼續堅持斗爭,直到1937年停止工作。

  茶陵建政,掀起了茶陵縣的革命熱潮。從這時開始,茶陵人民就認定了共產党,成千上萬的茶陵兒女投身革命大潮,前赴後繼,矢志不渝。以茶陵子弟為骨干,中央蘇區後來組建起了紅軍主力第六軍團。抗戰時期,這支部隊成為著名的三五九旅。

  在漫長的革命歲月里,5萬多茶陵兒女為全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英勇獻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正式確認在冊的革命烈士就有5301人。1955年至1964年,被中央軍委授銜的茶陵將軍達25人,茶陵縣也因此成為全國有名的“將軍縣”。

  历史還在續寫。當年茶陵縣工農兵政府的三名工農兵代表,除了農民代表李炳榮1928年英勇犧牲以外,譚振林和陳士榘後來都一直跟著毛澤東轉戰南北,成長為党和軍隊的高級領導人。譚振林成為國務院副總理,仍然一直在“人民政府”工作。陳士榘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上將,擔任過工程兵司令。

  茶陵縣工農兵政府作為中國共產党第一次建立紅色政權的實踐,受到史學界的高度評價。學界認為,茶陵縣工農兵政府不僅在中國共產党的建政史具有無可置疑的首創地位,而且第一次實現了國際共運史上在農村建立政權的重大突破,第一次實踐了“槍杆子里面出政權”的偉大真理,第一次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強烈願望,具有深遠而重大的历史意義。

  茶陵建政,是毛澤東關于“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思想的一次偉大實踐。繼茶陵縣工農兵政府之後,井岡山地區的寧岡、遂川等縣也相繼成立工農兵政府。由此開始,這一紅色建政形式在全國星火燎原,直至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茶陵縣工農兵政府的成立,第一次明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建政性質,明確了紅色政權的人民屬性,因此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堅決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毛澤東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主導下,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新中國所有的權力機構都被真誠地冠以“人民”的名義:人民政府、人民軍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人民銀行……甚至錢币都以“人民币”命名。

  斗轉星移,宗旨不變。党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同樣反复告誡全党,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党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創造者,是決定党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依靠人民創造历史偉業。

  紅色建政,開篇茶陵。紅色茶陵,彪炳史冊。

  紅色茶陵,闊步走進新時代

  茶陵人民不會忘記1927年這一发生在這塊紅土地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並始終以此為傲。2004年,茶陵縣委、縣政府決定,在原址复建已毀于戰火的茶陵縣工農兵政府。2005年,該縣投資2000萬元,對佔地1.8萬余平方米、建築面積4975平方米的舊址進行全面修复。

  重建後的茶陵縣工農兵政府,恢复了建築原貌,增添了茶陵革命历史的展覽內容。今天,人們只要置身其中,就仿佛回到了那個火熱的歲月。茶陵縣工農兵政府舊址复建之後,相繼被列為全國紅色旅遊30條精品線路之一,成為湖南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全民國防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為井岡山干部學院現場教學點,並被錄入《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二期名錄》。

  1949年以後,被毛澤東贊為“茶陵牛”的茶陵人民,更是发揚戰爭年代拼死向前的精神,投入到了創造美好生活的建設大潮之中,將一個偏僻邊遠的邊界縣建設成了現在交通便捷、產業興旺的湘贛邊區中心縣。

  今天的茶陵縣,是全國商品糧、茶葉和生豬生產基地,全國陶瓷產業轉移承接示范基地,全國重點油茶縣、省煙葉生產基地縣。2013年至2016年,全縣GDP總量從129.2億元增加到173.7億元,年均增長9.3%;財政收入從10.52億元增加到13.33億元,年均增長10.1%。

  更為令人稱道的是,作為羅霄山脈片區扶貧開发重點縣的茶陵縣,在脫貧攻堅的路上已經邁出關鍵步伐。

  2014年,全縣建檔立卡初始貧困人口20430戶75417人,貧困村80個,貧困发生率達13.8%。茶陵縣委、縣政府以強烈的历史責任感,與株洲全市統一步調,確定了2017年全面脫貧的堅定目標。到2016年,已累計減貧44899人,貧困发生率下降至5.5%。2017年,全縣將堅決確保實現縣“摘帽”、59個貧困村出列、2.1萬貧困人口脫貧的目標任務。

  從明年開始,茶陵將開啟基本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繼續走向富饒美麗幸福的新時代。該縣的目標是,到2020年,全縣GDP年均增長8%以上,財政收入達到17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900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萬元,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萬元以上,城市化率達到58%。

  云陽山翠,洣江水綠。

  看著今天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茶陵大地,我們每一個人都會禁不住充滿深情地道一聲:紅色茶陵,你沒有辜負作為“紅色建政”第一縣的历史殊榮。光榮,永遠屬于這塊永不褪色的紅土地!

[责任编辑: admin]
Copyright © 2014 中国名片|湖南故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