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文博会明天开幕!以持续文化创新增强文化自信-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文博深圳 > 最新报道

深圳文博会明天开幕!以持续文化创新增强文化自信

2017-05-10
来源:深圳特区报

往届文博会。资料图片

   深圳新闻网讯 明天,第十三届文博会将在深圳拉开序幕。

  文博会,中国文化产业领域的年度之约。13年砥砺前行,文博会崛起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本届文博会有九大展馆和68家分会场,2302个单位参展,40个国家和地区的117个海外参展单位汇聚鹏城,99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万名海外采购商将前来参会、参展和采购,500项活动将精彩上演……

  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文博会,已成为深圳文化的一张名片、中国文化产业的一张名片,彰显了强大的文化自信。

  去年5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参观第十二届文博会展馆之后指出,文博会越办越红火,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缩影,“作为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会,深圳文博会已成为观察和研究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趋势的重要窗口。”

  文化自信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自信源于实力,实力来自创新。近年来,深圳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强化文化担当,为深圳勇当“四个全面”排头兵、争当“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尖兵,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和源源不绝的精神力量。

  当前,深圳正以《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为总抓手,按照“认准一个目标,实施一套方案,构建五大体系,一年干几件实事,坚持数年,必见成效”的总要求,夯实基础、补齐短板、谋划长远、创新发展,着力打造与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相匹配的文化强市。

  创新的旋律、文化的交响,正在鹏城激荡;文化蓝图上的字字句句,渐成现实中美好的点点滴滴……

  ●品牌的乐章:

  打造城市文化菜单,“月月有主题,全年都精彩”

  3月25日晚,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开幕音乐会在深圳音乐厅举行,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波兰、哈萨克斯坦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音乐家与深圳交响乐团组成“一带一路”节日交响乐团,共谱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和谐共生、和睦共融的华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为音乐季发来祝词。祝词表示,“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音乐季对于促进沿线各国艺术交流、推动文明互鉴和民心互通具有重要意义。

  在近一个月的音乐季里,来自近30个国家和地区12个艺术团体的700多位中外艺术家,为深圳观众带来了16场各具特色的国际精品演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班德林评价,“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不仅连接起历史与现在,更通向遥远的未来。”

  谈及深圳为何要举办“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小甘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首先,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立足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秉持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共同推进的理念,音乐季展示、融汇“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和地区在音乐领域的特色和亮点,通过音乐开展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沟通和认同,一定意义上是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城市,在贯彻国家倡议上的一种文化担当。其次,这一活动着眼于深圳的国际化建设。文化走出去和国际文化交流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音乐季汇聚了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12个艺术团组共700多位国际知名艺术家,对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很有裨益。第三,这一活动依归于提升城市的文化涵养和品位。音乐季通过创设高水平的音乐盛会,推动艺术创作,挖掘艺术人才,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增进城市文化福祉,也为其他城市开展文化建设探索途径积累经验。

  着眼国际人文交流,增进城市文化福祉。“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为深圳新添一个闪闪发光的文化品牌。

  环顾纽约、巴黎、伦敦、东京等国际名城,正是因其独特文化而充满魅力,而全年无间断地上演丰富的文化节庆活动,更是这些城市让人心驰神往之处。

  对标国际大都会,深圳在“2020方案”中提出制定“月月有主题,全年都精彩”的文化菜单,期望用一系列高品质、高水平的文化盛事,既丰富市民的精神生活,也不断扩大城市在全国乃至全球的辐射力、影响力,打造国际创意先锋城市。

  一年来,一个个新的文化品牌和节庆已渐从设想成为现实:去年11月,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在深圳举行;去年9月,首届科技影视周在深圳揭幕,将打造成国内科技影视界的“奥斯卡”;刚结束的首届深圳设计周,吸引了全球设计界精英参与其中……

  为构建以国际先进城市为标杆的文化品牌体系,2020方案还致力于汇集超级赛事和明星队伍群,建设运动活力都市。在八一女排首次以“八一深圳”的身份亮相联赛后,CBA劲旅“东莞马可波罗队”更名为“深圳马可波罗队”;加上中甲足球队,深圳第一次同时拥有三大球职业球队。《深圳市足球振兴行动计划(2016-2020)》也于去年出台。

  ●文明的共鸣:

  凝聚强大正能量 提升城市精气神

  深圳已连续四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正争创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

  一座文明的城市,离不开文明的市民。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印发了《深圳市民文明素养提升行动纲要(2017-2020年)》,将开展“修心”“养德”“守法”“尚智”“崇文”“健体”六大行动,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养。

  该《纲要》是2020方案中的重点项目,为深圳创下又一个“第一”:这是广东省以党委政府名义推出的第一个关于市民文明素养提升的纲要,其系统性、创新性、先进性均走在全国前列。

  2020方案提出,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城市精神体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城市精神得到塑造和弘扬……深圳,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努力培育适应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文明市民,把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城市的文明创建、法治建设、改革创新中,为深圳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在深圳,18岁成人礼这样进行——“苍穹之下,国旗为证;十八立志,放飞青春。”5月7日,2017深圳市成人礼在市民中心举行,近300名青年代表共同发表成人誓言,参与“致敬国旗、长者开礼、感恩行礼、宣誓成礼”等环节,开启崭新人生历程。

  在深圳,文明新市民这样锤炼——每年新入户的市民在办理入户手续时,均可免费领取“入市礼包”,包括深圳家书、市民礼仪一系列培训材料;上好“入市第一课”,宣读庄严“入市承诺”,充满仪式感地完成角色转变……

  在深圳,核心价值观这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10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广场)已建成,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率先为无偿献血、器官捐献、志愿服务等文明行为立法鼓励文明善行,同时以法治力量约束惩戒不文明行为。

  在深圳,文明这样成为最美风景——14届关爱行动举办两万多项爱心活动;注册志愿者达130万;无偿献血总量600多吨,人均捐款全国第一;“日行一善”公益行动深入生活;丛飞、孙影等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

  去年11月,许多人的朋友圈里被一条新闻刷屏——六旬老人马老伯从青海托运过来的32吨土豆,因故滞留深圳,老人和土豆的照片被发到了网上后,迅速引起爱心市民的接力转发和关注,无数人赶到观澜“抢购”,32吨土豆几乎一夜卖光。

  “土豆事件”在今年感动深圳表彰晚会上,当选2016年深圳十大关爱事件。同时入选的还有救护车“无忧避让系统”、腾讯“99公益日”等。

  主持人白岩松感慨:“以前很多人提到深圳,会提‘深圳速度’,但随着大家对关爱行动的了解,现在很多人会说‘深圳温度’,今年关爱行动又添加了许多内容,让我看到了‘深圳宽度’,只有这些加在一起,才会成为‘深圳高度’。”

  ●改革的旋律:

  向创新要出路 以改革谋未来

  3月28日,深圳特区报“读特”新闻客户端3.0版本上线。

  读特上线一年来实现了快速成长,在深圳主流舆论阵地的传播力、影响力日益扩大。如今,读特更亮出了“读特,最懂深圳”的口号,将加快改革创新步伐,打造成为植根深圳、走向全国,与深圳城市形象、地位和城市影响力相适应的移动新媒体平台。

  一流城市需要一流媒体、一流传播力。根据2020方案,深圳正全面构建以媒体融合发展为标志的现代文化传播体系,重点打造“读特”、“读创”等在全国具有显著影响力的新闻客户端。到2020年,实现新媒体用户过亿,三大集团总资产突破200亿元,综合实力位居国内第一方阵。

  “不改没有出路,迟改没有新路,改了没有退路”。深圳三大文化集团加大改革力度,深化改革总体方案出台,读特、读创、壹深圳、全民阅读APP、掌上书城等一系列移动客户端上线,融合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迈出新步伐。

  改革转型给报业集团经济上升注入了强劲动力,“瘦身计划”卓有成效,报业经营企稳,各种指标稳中有升,深圳新闻网完成股份制改造将挂牌新三板,深圳报业地铁传媒有限公司成立,力争探索具有深圳特色的传媒产业发展新路径。广电集团已完成全媒体融合新闻中心、全媒体新闻指挥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CUTV)已形成移动新媒体、广电安全云等核心业务,“壹深圳”客户端全国用户超过200万。出版发行集团加快推进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建设,将打造数字出版品牌,实现深圳出版“弯道超车”,同时大力推进“一区一书城、一街道一书吧”战略落地,简阅书吧已达26家。

  深化文艺院团改革,是提升文化实力的一个突破口。市委宣传部、市文体旅游局经过一年多调研,形成《深圳市深化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谋定而动、蓄势待发,将充分解放生产力激发活力,推动文艺院团出精品出人才。

  作为中国最互联网的城市,深圳不断网聚时代正能量。“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排行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每月在媒体上发布,为全市“民意引领、民智参与、民生共享”改革新机制提供平台。深圳坚持共建共享共治,坚守“为民”、“文明”、“法治”,让网络空间充满温暖、阳光和希望;双微联动,打造“指尖上的服务型政府”提升善治能力……迄今,深圳已连续4年获城市网络形象排行榜全国十佳城市。

  ●文化的合鸣:

  健全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润泽民生

  4·23世界读书日,一场场阅读活动在深圳火热举行。

  当天,众多市民聚集在社区、公园、商场等100个不同的阅读场所,开启“共读半小时”美好时光。《深圳阅读蓝皮书(2017)》首发、阅读座谈会举行、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发布……380场活动让市民共享阅读之乐。

  促进文化惠民、改善文化民生,一直都是深圳文化建设不忘的初心。

  无论是对公共文化设施的营造,对公共文化活动的推进,还是对文化产品的精心打磨,对文化服务的系统深化,深圳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深耕细作,已然形成了一套较为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的优质提供,需要高屋建瓴——去年,深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深圳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等,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和标准不断完善。

  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即将投入使用,深圳歌剧院的研究论证,以及一大批区级文化中心的建成,将为深圳带来新一轮文化设施的大步前进。

  公共文化服务的普惠市民,需扎根基层。深圳着力助推原特区内外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新建的五大书城全部集中在原特区外,让“一区一书城”从设想走向现实;宝安、龙岗正在规划建设“新三馆”;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图书馆调剂书库等一批重点大型文化设施也将成为原特区外地区新的标志性建筑。

  丰富市民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作品不可缺席。

  为向党的十九大献礼,深圳正精心打造大型政论片《创新中国》、反映改革开放40周年重大主题的电视剧《面朝大海》《追随》《我们中国》等一批优秀歌曲蓬勃涌现;去年以来,纪录片《一个农民的故事》荣获中国视协纪录片长篇类最高奖……一批原创文艺精品,以文化的力量不断扩大城市影响力。

  ●产业的强音:

  以“文化 ”为抓手,走“质量型内涵式”发展新路

  明天,“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将在特区土地上第十三次绽放。

  本届文博会,“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产业发展成就展”将精彩亮相,“一带一路·国际馆”更加耀目,68家分会场遍布全市……

  以文化之名义,聚四海之宾客,举文博之盛会。

  在文博会推动下,深圳文化产业走出了“文化 科技”、“文化 创意”、“文化 金融”、“文化旅游”等新路径,带来高质量文化增长。文博会扎根深圳以来,深圳文化创意产业保持了平均20%的增长速度,已成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和主要口岸。去年,深圳文创产业增加值1949.70亿元,增长11.0%,占全市GDP10%。

  开年不久,深圳文化产业领域捷报频传——华强动漫《熊出没·奇幻空间》票房突破5亿元,创下深圳原创动画电影票房新纪录;第64届德国iF设计奖,深圳独揽142项大奖;珠宝企业TTF举办的中国生肖珠宝设计展在巴黎开幕……

  这也正符合“2020方案”明确的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新目标和定位——走“质量型内涵式”发展之路。

  未来五年,深圳还将推动新建20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新增2至3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或基地,推动文博会产业园区建设,在前海设立首家文化银行等,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为文创产业带来勃勃生机。

  文化,与发展同行,与城市共舞。

  一座城市的文化影响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唯有通过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才能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

  文化创新路上,深圳脚踏实地、砥砺前行。

  侧耳倾听,创新的旋律、文化的交响,激荡昂扬;展望未来,一个因文化而更为宜居美好的深圳,值得期待。(深圳特区报记者 翁惠娟 韩文嘉)

[责任编辑: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