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專訪】回歸廿載珠姐話香江: 遵循基本法乃必由之路!-香港商报

【独家專訪】回歸廿載珠姐話香江: 遵循基本法乃必由之路!

2017-05-31
来源:香港商报

  譚惠珠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20年來「一國兩制」總體獲得成功。  記者 林駿強攝

  【香港商报网讯】香港回歸祖國20年來,政制是最具爭議性的議題之一。大紫荊勳賢、身兼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的基本法委員會委員譚惠珠在香港回歸二十年前接受香港商報專訪時指,20年來,「一國兩制」總體獲得成功;然而,她對2014年本港爆發非法「佔中」運動感受深切,「一人一票」普選特首的機會更因反對派拒絕而丟失。她坦言,只要三分二立法會議員接受全國人大常委會「831」決定,香港隨時可重啟政改。回首20年,珠姐指起草《基本法》時就已料到政制問題最棘手;惟強調普選要跟從《基本法》,否則會令「一國兩制」變形、走樣。香港商報記者 林駿強

  譚惠珠於2013年獲頒大紫荊勳章。 資料圖片

  譚惠珠,港人多親切地稱其「珠姐」。珠姐從政幾十年,港英時代就當上市政局議員、行政及立法局雙料議員。及至回歸後,當選臨時立法會議員,1998年起又擔任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及基本法委員會委員至今。珠姐是本港頗具影響力的資深政治人物,2013年獲頒大紫荊勳章,真正實至名歸。

  珠姐於1997年5月接受本報專訪。資料圖片

  普選因泛民拒絕而丟失

  回望過往20年,珠姐指,香港「一國兩制」總體上成功落實:「香港保持資本主義社會運作,做到『港人治港』;立法會選舉的民主成分愈來愈強;雖然行政長官選舉,因泛民不支持導致香港失去普選機會,但特首選舉其實也正逐步開放。」

  20年間,香港面對過許多高低起伏。對珠姐而言,於「一國兩制」及《基本法》感受最深切的,莫過於香港於2014年秋發生了79天的非法「佔中」:「普選到了家門口,結果因泛民不支持而丟失。其實,《基本法》說得很清楚,其中45條說,行政長官由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經民主程序提名,然後進行普選;由選舉委員會過渡至普選,是政治、民主體制上的大躍進;香港好多市民希望有這一票選舉行政長官。」

  是次政制討論雖無果而終,但珠姐仍明言:「只要立法會三分二議員可接受(全國人大)『八三一』決定,就隨時都可啟動(政改)。而重啟政改,要基於『八三一』決定,這是人大作出的法律規定。」

  特首不以政黨作載體產生

  有份參與起草《基本法》的譚惠珠,娓娓道出這部香港「小憲法」與政制相關的事宜:「《基本法》是香港的憲制性文件,寫得很清楚,特首選舉要有提名委員會提名;具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由四大界別(指工商金融界;專業界;勞工、社會服務、宗教等界別以及政界)各佔四分一,在『誰也不能吃掉誰』的情況下產生;(普選)沒法子擺脫《基本法》第45條的明文規定,用『公民提名』、『三軌制』等提名,一拋出這些方案,形同不預備依《基本法》進行普選,中央肯定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

  她續引伸道,如果連《基本法》45條這寫得如此清楚的條文都可以不守的話,會令人以為《基本法》許多其他條文都可不守,而這樣的結果只能是「『一國兩制』會變形、走樣。」

  珠姐指,政制背後有許多複雜問題:「從《基本法》設計來說,香港不走政黨政治,不會搞在朝黨、在野黨輪替,所以行政長官不用政黨作載體產生。」

  「行政長官為何不能是政黨一分子?因他要執行《基本法》,要向中央及特區負責,而不是向某某政黨負責。」珠姐強調行政長官不用政黨政治的原則。她稱,《基本法》言明要兼顧各階層利益,達至均衡參與;這樣情況下以「四合一」方法組成提名委員會,能在香港拿到「最大公約數」來提名候選人,繼而「一人一票」選出特首,而不必走政黨政治。

  中央對特首具有實質委任權

  回首當年起草《基本法》,珠姐承認當年就已料到政制是最棘手、最難處理的事,爭議最長也最多:「政制方案當年有40至50個,各黨各派都有看法;草擬時就訂了幾個規矩:第一,要保留港英時行之有效的方法,即行政主導;第二,行政、立法關係是互相配合、互相制衡,而不只是互相制衡卻不配合;第三,要兼顧各階層利益;第四,要循序漸進發展;第五,要有利資本主義制度的發展。」她明確指,政制改革的大前提,並非以多少人有票作為大原則。

  對於行政長官選舉,珠姐強調,香港是持份者,中央也是持份者。中央(對行政長官)的委任是實質的,不希望有選出來的人選卻不能委任的情況;對於什麼是(行政長官)適合的條件,中央當然有發言權。」

  珠姐強調,香港的政治體制,不只是選舉產生就符合所有條件:「選出來的人,一定要執行《基本法》;國家對香港行使主權、中央對香港有全面管治權、香港於《基本法》授權下運作等,都是重要的考慮條件。」

  譚惠珠簡歷

  1945年11月2日 生於香港(祖籍廣東中山)

  1973年 倫敦大學法學院,獲榮譽法學士學位

  1974年 於英國格雷氏法律學院獲法學士學位

  及檢定大律師資格,返港於律師樓工作

  1977年 創立香港警察隊員佐級協會

  1979年4月 市政局議員

  1981至1991年 立法局議員

  1984至1994年 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

  1985年 創立勵進會

  1985至1989年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成員

  1989年 獲香港中文大學法律榮譽博士學位

  1991年 加入自民聯,後擔任副主席

  (1997年併入港進聯,續任副主席;

  2005年,又併至民建聯)

  1993至1998年 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

  1998年起至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97至2002年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成員

  2006年起 香港和解中心榮譽顧問

  2013年 獲頒大紫荊勳章

  其他職務:

  教育統籌委員會委員、香港中文大學校董、交通諮詢委員會主席、香港勵進會主席、港事顧問、香港機場管理局董事成員、香港警察隊員佐級協會會長、香港大律師公會會員

  港青應積極融入國家發展潮流

  採訪中,譚惠珠希望港人特別是年輕人,要立足香港、放眼國家,在「一帶一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抓住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大潮。她寄語年輕人要多認識日益強大起來的祖國,多認識《基本法》及「一國兩制」,要了解到香港及自己的前途始終與祖國連在一起。

  政治不是香港「主菜」

  珠姐說,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曾說中央支持香港發展經濟,初心、信心從來都沒變過:「說白了,香港的命脈、生存之道,就是搞經濟,而不是搞政治。港英時代,政治都不由港人搞;現在,港人搞起政治,但絕不要視為『24小時的工作』。(政治)不是食飯『主菜』(main course),香港『主菜』其實是經濟。」

  珠姐呼籲港人特別是年輕人要放眼國家。「香港應在『一帶一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發揮國際金融中心作用。」她指,香港的未來都要與珠三角融合在一起,融進「整個大灣區」。「(香港的)唯一出路就是融入大灣區、南中國的發展,沒有其他什麼選擇!」

  香港不可以疏離國家

  譚惠珠寄語青年人,既要多認識《基本法》,更要多認識祖國,要將自己的前途與中國聯繫在一起:「坦白說,香港人包括年輕人、立法會議員,對於國家的認識尚不足夠,需要下工夫。香港未來發展,必定與國家融為一體,尤其是今後會開通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等。」

  「香港不要認為能『自己顧自己』,這是不可能的事。」結束採訪前,珠姐最後說,「香港不可疏離國家,更不可能『獨立』!」

  優先解決房屋民生問題

  譚惠珠指,回歸20年來,香港貧富懸殊加大,樓價亦高得不合理,社會有一定民怨。本港民情是希望先解決好民生問題,因此,她對候任特首林鄭月娥寄予更多期望。

  回歸20年香港獲矚目成就

  珠姐說,香港20年來最大成就是做到全球金融中心、世界離岸人民幣中心,「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等陸續有來,令香港可繼續發揮自己的優勢。同時,她讚揚香港是發展得很好的法治城市:「(香港)是全世界第四個被評為司法獨立的地方;而且,亦是國際仲裁中心。」

  她指,作為法治城市,香港做到審判獨立、司法獨立,達到不偏不倚。始終能保持法治社會,這對香港保持競爭力很重要;同時,香港亦是以廉潔為榮的城市。

  別再阻止政府找地造屋

  談及問題,珠姐亦不諱言:回歸以來,香港經濟雖有增長,但「財富增長只令某一方面的人受益,大部分人受益較少」,因此,社會貧富懸殊情況愈趨明顯。

  「樓價方面,是絕對不合理,製造了很多民怨。即使是最近的行政長官選舉,大家最關心的都是房屋,其次是教育,第三是醫療,之後才是民主進程。(香港)要急於解決的,首要是房屋問題,民情首要是解決房屋與民生,這遠大於解決普選問題。」

  珠姐認為,房屋問題其實是土地供應問題。「如果生態效益不高的郊野公園、棕地、農地都不能動,亦不能夠填海,(香港)是倒自己的米。」她感慨道。

  盼建制團結支持林鄭施政

  對於香港未來發展,她期望在新一屆特區政府帶領下,建制派能夠精誠團結:「這是難得的機遇:今次(行政長官)選舉,建制派基本上都是凝聚一起,支持林鄭月娥;選完之後,這種團結、凝聚力仍是很重要。」

  她稱,建制派在立法會佔大多數,是「真真正正在立法會作為引擎的動力」:「如果是在外國(或地區),建制派在立法會佔多數票長達20年、且又團結的話,該地區的發展一定會突飛猛進。」她一再重申,建制派要繼續團結,支持林鄭月娥。

[责任编辑: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