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觀潮之二】高技術產業發力 中國制造邁向中高端-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聚焦十九大 > 最新报道

【中國經濟觀潮之二】高技術產業發力 中國制造邁向中高端

2017-09-14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报网讯】作為中國經濟「晴雨表」之一的制造業,投資增速自去年底開始恢復較高增長,其驅動力主要來自於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兩大產業增加值連續錄得逾兩位數的增長,并大幅領先於規模以上工業增速,顯示出中國制造業邁入中高端軌道的步伐正在加快。接受本報訪問的專家表示,新興產業持續加快發展將是工業穩定的重要支撐,制造業對投資增長的貢獻率大幅攀升,加上投資結構持續優化推動,中國制造的競爭新優勢將逐步顯現。香港商報記者敖雷

中國制造業邁入中高端步伐正在加快,競爭新優勢逐步顯現。圖為瀋陽北方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盾構機。資料圖片

  制造業升級培育新動能

  中國經濟的繁榮離不開制造業,經濟增速與制造業景氣程度聯繫緊密。近年來,伴隨中國要素成本快速抬升、技術來源限制增多,中國制造業面臨着低端外遷、中高端制造業競爭加劇的局面。

  對此,中國領導人在中共十八大以來作出了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形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政策框架。近日,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接受媒體訪問時指,中國振興實體經濟邁出了堅實步伐,「堅持以提高質量和核心競爭力為中心,制造業改造提升步伐加快,2013至2016年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高3.8和1.9個百分點」。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以后,新舊動能加快轉換,很多傳統行業的過剩產能在不斷清除掉,同時我們也在不斷培育新動能。」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強調,中國制造業領域中,新興制造業正在不斷成長。今年上半年,中國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3.1%和11.5%,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為12.2%和32.2%,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快6.2和4.6個百分點。

  從大量事實與數據不難看出,中國經濟結構優化,特別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特徵已經非常明顯。還應注意到,高技術及裝備制造業已形成占比快速穩定增長的態勢。今年上半年,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投資增速分別為27.4%、12.1%、9.2%、8.9%,均遠高於同期制造業5.5%的增速。

  外資普遍看好「中國智造」

  中國高技術產業投資持續增長,外資亦貢獻良多。今年1至7月,高技術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373.9億元,同比增長8.3%。其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醫藥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分別增長85.4%、9.8%和6.3%。專家指,在傳統制造業吸引外資規模增速放緩的情形下,先進制造業的外資規模則出現明顯的上升趨勢。

  全球制造業與工業化峰會組織委員會主席阿爾·歐拉瑪在上月舉行的「推進制造業升級」研討會上表示,中國制造業發展創造財富并在建立緊密國際合作方面起到示範作用,中國經驗將給世界其他國家發展制造業奠定基礎。

  尽管中國面臨技術型勞動力短缺、減排等對傳統制造業的挑戰,但一些跨國制造企業仍堅持看好中國經濟前景,追加在華投資。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數字化工廠集團總經理王海濱透露,公司決定未來在成都設立兩個技術中心,相信中國有能力推進制造業升級發展,亦希望藉此幫助中國實現「中國智造」的目標。

  外資在華投資加碼,亦有中國吸引外資政策力度大幅升級的因素。8月16日,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外資增長若干措施的通知》,力推22條舉措促引外資。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認為,中國正處於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轉型升級進程,相應地,積極吸引外商投資步入了重質提效的新階段。他說,「這次出台通知可以說是一套組合拳」,加大對外資的吸引還需要營商環境作為配套,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和完善基礎設施等。

  PMI數據穩居景氣區間

  記者注意到,7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4%,自2016年8月回到50.4%后,已連續12個月高於榮枯線,呈現出較為穩定的趨勢。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認為,今年以來,制造業PMI一直保持在51.0%至52.0%的運行區間,總體走勢平穩。

  PMI的平穩表現,讓市場服下了「定心丸」。東北證券策略研究助理許俊分析說,作為下半年開局數據,7月份的不弱表現實際為市場提供了較為充分的積極預期。「展望下半年制造業,經濟上有我們所強調的PPI、實際利率、利潤、資金面、償債能力和外需等因素,能夠支撐制造業至少在三季度維持相對的景氣區間。」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梁婧對本報記者說,尽管制造業增速有所放緩,產能過剩相關行業產品價格上漲和生產加快,但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仍保持兩位數的較快增長。「隨着季節性等非經濟因素影響的減弱,工業生產將有所恢復。」她說,中國新興產業持續較快發展仍將是工業穩定的重要支撐。

  工人在中航工業重卡生產車間組裝重型卡車。資料圖片

  【产业前瞻】中國制造有望「彎道超車」

  「中國與美、德、日等處於第一和第二方陣的制造強國差距在縮小。」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工程院制造業研究室主任屈賢明接受記者采訪時直言,這主要是規模擴張帶來的效果,「總的來看,要徹底改變中國制造業的發展方式,還須繼續努力」。

  在專家看來,中國制造奮起追趕世界制造強國第二、甚至第一方陣,具備多個「彎道超車」的理由。屈賢明指,第一,中國城鎮化建設和發展中國家的強烈需求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第二,中國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和世界最完善的產業體系;第三,中國企業普遍有危機感,轉型升級的願望非常強烈;第四,中國政府制訂了正確的戰略和路線,着力解決存在的短板;第五,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建設制造強國的需求相結合,給中國后來居上、趕超發達國家提供了良好機遇。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裝備工業研究所所長左世全亦認為,中國制造業正處在爆發前夜,向好的趨勢逐步明朗。德國、日本等制造業強國整體轉型耗時達二三十年之久,對於中國制造的前景應保持理性和樂觀。

  智能制造是推動中國制造業邁入中高端的關鍵,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亦專門指出智能制造將是主攻方向。專家研究認為,人工智能能夠加速推進中國的智能制造進程。國際管理諮詢公司埃森哲發布報告稱,人工智能將能提升中國經濟增長率1.6%,特別是對於制造業將獲益匪淺,到2035年人工智能有望推動中國勞動生產率提高27%。

  屈賢明指出,目前國家正通過《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智能制造和機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專項等方式,持續推動智能制造發展。「智能制造將使中國的制造業發生革命性變化。」他認為,中國的智能制造頂層設計基本就緒,專項行動全面落實,試點示範初見成效,城市地區梯次展開。「中國已經度過智能制造的培育期,進入了成長發展期。在2025年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將進入應用階段」。

  談到2025年中國制造要邁向世界強國之路,屈賢明直言,目前最擔憂的仍是兩個問題:一是產品質量差的問題能否根治;二是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薄弱的問題能否徹底改觀。

  【专家把脉】仍需打造國際貿易新優勢

  作為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中國曾長期伴隨着附加值低、質量差的形象。如今,這一局面正隨着中國不斷加大在高技術產業上的投資逐漸得以改善,一大批中國產品和裝備在國際市場打響了知名度。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對本報表示,中國需要打造國際貿易上的新優勢,包括產品品牌、質量、技術方面等,相信不斷優化的投資結構會逐漸令競爭優勢增強。

  「中國產品在高技術投入上帶來的優勢已經在體現,只是沒有完全顯現,這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白明表示,中國領導人對經濟運行把脈很準,習近平主席在APEC北京會議上系統闡述「新常態」時就指出中國經濟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他分析指,從目前經濟發展來看,高技術產業的投入和增加值保持較高增長、房地產貢獻日益回落,都符合之前的判斷。

  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很大程度得益於制造業出口的繁榮。

  白明表示,尽管歐美經濟有所復蘇,但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鮮少與其他國家分享成果。此外,中國賴以起家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所遇到的國際競爭亦愈發激烈;中低端制造業上如越南、柬埔寨等國亦發起了有力的挑戰;至於高端方面,歐美國家「再工業化」又帶來資本回流。

  「因此,我們要加快打造國際貿易新優勢,包括品牌、質量、技術等。」白明直言,這個過程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會有一段時間差,同時亦不能忽視進口本身所帶來的「補短板」作用。他強調,中國堅持在高技術產業上的不懈投入,已逐步令中國產品顯現出新的競爭優勢,高鐵、核電、家電、通訊設備等都已在國際競爭中具備一定優勢,未來需要做的是打造更多「華為」、「三一重工」這樣的企業。

[责任编辑: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