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汇聚助阵“艺术深圳-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艺术深圳 > 图片新闻

名作汇聚助阵“艺术深圳

2017-09-19
来源:深圳特区报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2017艺术深圳,吸引了国内外的众多画廊参展。这些画廊经营多年,也带来了很多“压箱底”的艺术藏品。本报记者为读者梳理了五件值得关注的作品,与观众共同欣赏艺术的恒久魅力。

  林风眠《临山而居》(纸本彩墨)

  索卡艺术中心带来的这件林风眠《临山而居》的画作,堪称本届艺术深圳最贵的作品,它的价格达300万人民币。这幅作品描述了一幅岁月静好的山中景色,是林风眠上世纪40年代所作。

  整幅作品构图精妙,用墨浓淡咸宜,韵味十足。林风眠的水墨画别具一格,既对视觉形式和空间意境予以大胆开拓,但并未舍弃、且更为强化传统最为可贵的写意精神。林风眠将其西画学养与传统大写意技法巧妙对接,通过对写意精神的勤奋修持和灵性发挥,来熔铸其令人耳目一新的鲜灵笔墨意境。

  赵无极《迷失森林》(五色石版画)

  作为把东方韵味带入西方油画的大师赵无极,他的版画作品也别具风格,充满绘画性。与人们对版画一般意义上的理解不尽相同,他运用版画的技法、材料,用西方现代的绘画理念来表现东方的内容,而且由抽象到极度抽象化。

  早期赵无极的作品还能依稀看到物象虚无缥缈的影子,后期的作品连符号的影子都不见了,有的只是直抒胸臆的大块色彩,混搭、交错、自然流淌充满东方玄学的虚幻。一般人不理解主要是从画面中看不到具体的“真实”物象。这正是艺术高境界之所在。

  安东尼·葛姆雷《赤 IV BARE IV》(铸铁)

  安东尼·葛姆雷于1950年生于伦敦,是当代著名的雕塑艺术家。在其艺术生涯中,葛姆雷一直以自己的躯体作为原型,并以此为出发点探索躯体与其寓居的空间之间的关系。

  在这件雕塑作品中,艺术家用铸铁做了小小的雕塑。虽然它个头不高,静止在那里,却有着不容忽略的存在感。犹如机器上的零部件,雕塑的各部分完美地咬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整体,让人不得不思考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安东尼·葛姆雷的很多作品都在思考社会中个体的生存和存在状态。他的作品里,雕塑只是一小部分看得见的地面建筑,弥漫在其间的气氛与思考、与社会反应互动频繁的行为,才是雕塑之下庞大的根系。这种扎实、理性、数据化的特征正是安东尼·葛姆雷区别于他人之处。

  约琳德·福格特《话题和强度之三》(纸上作品)

  约琳德·福格特被视为当代绘画最有力的代表人物之一。福格特的大型绘画被看作是对非视觉信息的转化:将哲学、音乐和诗歌转化为二维的绘画。对我们的高雅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审视、构建和分析是她作品中的基本理念。她参加了13届沙迦双年展,并在2016年参与了在苏黎世的第十一届欧洲当代艺术双年展。她曾受多个国际知名机构之邀参与创作项目,如:美国贝克博物馆、罗马当代艺术博物馆和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邬建安《刑天-舞九》(纸本镂刻)

  作为年轻一代艺术家,已过而立之年的邬建安,现任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副教授。在今年5月,他带着牛皮手工镂刻的《九重天》、背绢彩色剪纸拼贴的《大河的诞生》和纸上水墨水彩拼贴的《五百笔》等作品走进了威尼斯双年展。

  邬建安是一位传承、借鉴、反思中国民间艺术的当代艺术家。近年来,他专注于以当代的视角对中西方经典文学、宗教和哲学文本进行重新解读。其中,最为经典的是《山海经》,从早期的《刑天》到最近的《征兆》,艺术家为我们提供了连接神话世界与当代思考的契机。

[责任编辑: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