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前社会治理的“最高会议” 回应了哪些痛点?-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聚焦十九大 > 最新报道

十九大前社会治理的“最高会议” 回应了哪些痛点?

2017-09-21
来源:团结湖参考

  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19日在北京举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综治委、中央组织部等部门,对北京市东城区综治办等142个单位、北京市西城区等156个县(市、区、旗)以及122名个人在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突出表现,予以了不同形式的表彰嘉奖。

  这次大会规格非常高,习近平总书记接见了与会代表,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李克强总理、张高丽副总理等十多位中央领导参加会见。上一次中央召开如此规格的综治表彰大会,还是在200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发展是硬道理,稳定也是硬道理,抓发展、抓稳定两手都要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据多年从事综治工作的人讲,讲话中的不少提法都是“首创”。可以说这是十九大之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域的一次最高会议。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这个说法对于很多人来说比较陌生,简单地说,它就是在党委、政府领导下,以政法部门为主,多部门协同配合,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一套治理体系。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政法综治工作一向非常重视,多次作出重要讲话或者批示。社会的平安稳定向来被摆在突出位置,毕竟这是一切事业的基础。稳定的目标虽然坚守如初,但如果社会治理方式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节奏,很可能事与愿违。如何创新社会治理方式,考验着施政者的水平。

  这次参会之前,我本以为参会代表都来自体制内。后来发现,其中有不少是社会组织负责人。比如宝贝回家寻子网的创始人张宝艳,这是她第二次被总书记接见。公安部门已经将这个专门帮助寻找被拐儿童的公益组织,纳入到打拐体系中,被拐儿童的信息、家长的疑问由这个志愿组织收集、上报给公安部门后,能够快速得到回应。分组讨论后,我看到张宝艳向公安部长郭声琨反映被解救儿童的户籍问题,可见沟通非常顺畅。

  由党委政府大包大揽,转向党委政府主导、各方参与,是社会治理体系转型的突出表现。“群防群治”对于社会治安的作用极大,多少演艺圈的瘾君子都栽在“朝阳群众”手里。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朝阳区维稳办副主任王春发,这次也获颁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称号。我这个朝阳群众,终于见到“朝阳群众”的优秀代表。

  创新社会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现代化,首先意味着技术手段的更新换代。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在会上直言,要“敞开胸怀拥抱变化万千的世界”,提高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五年来,推进大数据整合共享,成为政法综治系统一项重要工作,并由部门主要负责人亲自抓。比如最典型的“雪亮工程”,将城乡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进行联网应用,使得刑事案件侦破率大幅上升。

  在这次会议上,孟建柱对于五年来总书记关于综治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做了十个方面的阐释。我个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对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关注,强调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去年底第一次参加中央政法工作会议时我就发现,一年来在朋友圈刷屏过的涉政法重大事件,几乎在会议中都有被提及、分析过。主动关注并回应社会痛点,成为政法综治工作的新风气。

  电信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校园暴力、拐卖妇女儿童、严重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会议报告里的这些关键词,在一个评论员眼里,背后是一起起被强烈关注的公共事件。而在综治工作者眼里,就是施力补缺的方向。

  孟建柱在会上着重谈及了“化解经济金融风险”问题,并将其列为诱发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问题的突出风险源。这其中既包括金融操控、关联交易等具有官商勾结特点的金融腐败行为,也包括了以“善心汇”等为代表的新型网络传销、非法集资等损害普通人切身利益的犯罪行为。在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总要求下,打击经济犯罪,尤其是近期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新型传销,将成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中之重。

  最近发生了两起中国女生在国外遭遇意外,却迟迟无法破案的事件。惋惜之余,很多人也在反思:深夜泡吧撸串,这些我们看起来理所当然的生活方式,其实背后是强大的社会治安体系在支撑。社会治安恶化了,人们才会有切身感受,而不断向好时,大部分人常常难以察觉。不过幸好有数据告诉我们社会综合治理的效果。

  去年,我国每10万人中发生命案0.62起,是世界上命案发生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五年来严重暴力犯罪和信访总量都有大幅下降,而人民群众对于社会治安满意度则上升了四个百分点,达到91.99%。在经济长期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社会也保持了长期稳定,被称为“两个奇迹”。功力深厚的综治系统像扫地神僧,平时默默无闻不为人知,只有当危险来临,人们才会感受到他的掌风。他们或许不需要赞美,但需要每个人的理解和配合。

  (文/于永杰)

[责任编辑: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