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民融合加速實現富國強軍夢-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聚焦十九大 > 现场直击

軍民融合加速實現富國強軍夢

2017-09-25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网訊】第二艘航母順利出塢下水,C919客機完成首飛,嫦娥五號奔月征程穩步推進……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科學統籌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在更廣範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推進軍民融合,努力實現發展和安全兼顧、富國和強軍統一。

  軍民融合有益國家長遠發展

  2013年,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指出,要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努力形成基礎設施和重要領域軍民深度融合的發展格局;2014年,他強調要「努力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2015年3月12日,習近平強調,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

  在人民軍隊90華誕的重要歷史節點,習近平深刻指出,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是中國共產黨長期探索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規律的重大成果,是從國家發展和安全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應對複雜安全威脅、贏得國家戰略優勢的重大舉措。

  目前,中國正處於由大向強發展的關鍵階段,經濟體量變大了,受到的壓力阻力也變大,如果軍事力量跟不上,越發展風險越大。只有實現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才能實現軍事能力整體躍升和國家經濟實力增強的雙贏,構建軍民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國防和軍隊建設在促進轉型、增加就業、孵化高新技術等方面的溢出效應和牽引作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拉動投資和消費需求,促進技術創新和經濟轉型升級。

  放眼世界,軍事技術與民用技術的界限趨於模糊,軍民融合已成為各國加速發展國力軍力的共同選擇,發達國家主要領域的軍民融合度高達80%以上,而中國這一比例僅在30%左右。目前,中國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0萬家,只有數千家進入軍工行業;發達國家國防科研成果轉化率達到50%-60%,而中國僅在15%左右。中國軍民融合在觀念、體制、機制、政策、法規、標準等方面存在一系列矛盾制約,於是催生了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

  打破利益壁壘 實現法治保障

  早在2015年,新版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目錄面向社會公布,軍工領域向民營企業開放的範圍被擴大。與此同時,隨著一系列文件落地,鼓勵軍地企業參與競爭的政策導向愈發鮮明。截至2015年底,獲得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的民口單位佔到了總數的三分之二,軍工企業、民口國有單位和民營企業共同支撐武器裝備科研生產的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在軍地資源共享方面,根據規劃,中國將新建以及續建74個機場,到2020年民用運輸機場數量將發展到260個以上。「十三五」時期,軍地統籌安排的一批戰略性、基礎性、支撐性重大項目,比軍地單獨建設匡算經費節省近30%。國家導航衛星應用、海上維權綜合保障平台、國家氣象保障、網絡空間戰略預警與積極防禦等軍民融合工程正在抓緊論證建設。

  目前,軍民融合政策法規立改廢釋工作分領域展開,軍民融合綜合性立法工作有序推進,支持軍民融合發展的地方性政策法規相繼頒布,應融則融、能融盡融的強大法治保障體系正在形成。

  人才技術多元融合

  近年來,軍民融合正向網絡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海洋資源、航空航天等領域縱深推進。在軍工產業集中的陝西西安,全市從事軍品科研生產的民口企事業單位數量,由2010年的60多家增加到現在的近300家,配套產品涉及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等各軍兵種。而隨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應用,帶動升級了智能汽車、無人機、物聯網等一批新興產業,預計到2020年將至少產生4000億元的產業效應。

  在人才建設方面,借力軍民融合,部隊人才和地方人才兼容發展,越來越多的高素質人才投身國防事業。火箭軍部隊藉助地方科研集團科技、人才優勢,建立11個軍地協作人才培養站和6個科研成果孵化基地,培養上千名專家型導彈技術骨幹,帶出一支近百人的導彈旅總工程師隊伍。與此同時,一批又一批軍隊幹部服從組織安排到地方工作,在各條戰線各個行業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習近平也為軍隊人才培養進一步指明方向:優化軍隊人員構成,節約軍隊人力資源成本,延攬社會優秀人才為軍隊建設服務。

[责任编辑: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