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前奏之财经关键词】新常態 影响深远-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聚焦十九大 > 最新报道

【十九大前奏之财经关键词】新常態 影响深远

2017-09-26
来源:香港商報

  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發展取得非凡成就,國民生產總值超過11萬億美元,2013年至2016年經濟年均增長超過7%,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邁過8000美元大關,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連續超過30%。多位受訪經濟學家向本報表示,在經濟出現重大複雜變化的關鍵時期,中國領導人對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徵作出了經濟新常態的重大準確判斷,令國家經濟能夠持續穩定發展,其影響深遠,相信該判斷在今後相當長時間裏都會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香港商報記者 敖雷

在上海舉行的2017年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上,參觀者觀摩智能機器人家電生產展示。

  經濟增長持續領先世界

  2012年中國GDP增速「破8」,創下13年以來最低值,全球經濟增長亦大幅低於預期,一時間看空中國經濟的聲音甚囂塵上,外界普遍分析認為,經濟增速大幅回落恐將引發大規模的失業潮,進而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唱衰中國的「崩潰論」捲土重來。

  在彼時情景下,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時指出,中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要增強信心,從目前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當年11月,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首次系統闡述新常態。

  有論者認為,經濟新常態提出是中國最高領導人洞察目前經濟發展新趨勢,提出了新常態的指導思想,為新階段的中國經濟發展指明了正確方向。讓中國發展的信心更為堅定,亦給世界經濟吃下一顆定心丸。

  事實的確如此,中國在數年間用經濟連續穩定增長讓「崩潰論」悄然消退。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祝寶良指出,「中國經濟運行保持在了合理區間,經濟年均增長7.2%,大大高於同期世界2.5%和發展中國家4%的平均水平。」他表示,就業形勢穩定,城鎮新增就業連續4年保持在1300萬人以上,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基本穩定在5%左右。2016年,中國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總量的15%左右,比2012年提高3個百分點以上,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8000美元,接近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不僅如此,過去4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到30%以上,超過美國、歐元區和日本貢獻率的總和。

  增速現「由降轉穩」拐點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表現亮點明顯增多,各項宏觀經濟數據都顯現出明顯回暖勢頭。經濟學家認為,經濟新常態已邁入一個關鍵時期,已初步實現由高速增長到中高速增長的換擋動作,經濟增長趨勢6年來首次出現了「由降轉穩」的重要拐點,力爭從「新」入「常」。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向本報表示,「今年中國經濟將有望保持平穩增長,且水平不會低於2016年。」中國經濟發展和過去幾年相比出現了比較大的改變,已經出現「由降轉穩」的拐點。他分析說,過去幾年導致中國經濟增速下降的兩大因素出口和投資的增速都在回升,出口的增長今年1月到8月按每年計算,同比增長了是7.9%,投資今年1月到8月同比增長8.9%,高於2016年的6.9%。

  「經濟增長今年是一個重要的轉折,就是過去6年的增速下降告一段落。」張立群指出,出口和投資增速持續下降的過程基本上已告結束,料中國經濟今年出現平穩增長的基本態勢。儘管過去幾年經濟增速有所下降,但是就業水平沒有減少,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水平亦沒有明顯下滑,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上升態勢還會繼續保持。他強調,「由降轉穩」已經在穩的方面見到成效,接下來更重要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轉變發展方式和提高供給質量。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亦表示,今年上半年宏觀經濟已經給出一個穩中向好的局面,應該力求趨勢完成探底企穩,認識和適應新常態,應該爭取由「新」到「常」。他分析稱,中國經濟運行中的亮點明顯增加,景氣也在回升。「已經出現了一個近些年絕無僅有的平台期,並且非常有希望中期化。2017年如能實現與中高速增長平台的對接,將具有不尋常的意義。」他認為,這一平台最關鍵是中高速的特徵要伴隨著增長質量的提高,具有升級版的特點。

  經濟結構優化 邁向中高端

  受訪經濟學家指出,中國經濟發展既要看速度也要看增量,更要看質量,經濟發展要實現「雙中高」,即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祝寶良表示,近幾年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穩中有進,經濟質量效益提升。如消費持續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今年上半年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3.4%,位居「三駕馬車」之首;服務業佔經濟的比重達54.1%,服務主導的經濟特徵更加明顯。

  製造業作為經濟發展的基礎亦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祝寶良指出,裝備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增長明顯快於傳統產業,2016年裝備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達到32.9%和12.4%,比2012年提高4.7和3個百分點。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劇錦文則分析說,近幾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驅動方式實實在在發生著巨大的轉變,網絡經濟、共享經濟等飛速發展,顯現出經濟增長的推動力正在發生轉換。

  「近幾十年中國產業的結構擴大了許多倍,如鋼鐵、煤炭等都成為了世界第一,甚至於很多新的產品也躍居首位。」劇錦文直言,與西方國家通過經濟危機的方式淘汰落後產能的方式不同,中國通過政府行政手段來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而且成效頗為顯著。此外,一些新的產業也正在孕育和誕生,比如飛機製造、大數據等產業。

  隨著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中國經濟下行隨帶來的各種風險和挑戰也不斷增長。祝寶良向本報坦言,經濟新常態主要特徵就是增長速度放緩、結構優化調整等,在這個過程中確實存在一些風險,化解它們靠的只有創新和改革,從五大發展理念與供給側改革都在為此努力。

  有論者認為,新常態下要蓄積經濟平穩增長的動力,提升經濟增長韌性都要依靠全面深化改革來達成,通過全面深化改革,釋放紅利以化解問題和風險。祝寶良指出,5年來中國採取了1500多項改革舉措,主要領域四樑八柱性質的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改革呈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的局面,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祝寶良坦承,中國經濟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除去人口紅利逐漸減少、資源環境約束強化、科技創新能力不足,還有結構性供需失衡、金融風險有所積聚、一些城市房地產價格上漲過快、民營企業投資活力不足等新產生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是改革發展中出現的問題,也會在加快改革發展中得到解決。」他強調說,要做出讓市場認可的改革。過去幾年,中國已經積累了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豐富經驗。這些經驗既是中國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也是未來克服風險挑戰、解決矛盾問題、繼續做好經濟工作的著力點。

  綠水青山照耀中國未來

  不少經濟學家近來均指出,中國經濟在歷經6年下降後,有望重回7%以上的增速,似曾相識的速度背後,已然是全然不同的經濟發展思維和大環境。5年來,中國經濟日趨協調發展、結構更加合理,生態環境正在力度空前的舉措下迅速得以改善。可以說中國經濟的體格正在從快速奔跑的「胖子」轉身為一個筋骨強健的年輕人,步伐堅實而穩定。

  環保稅開啟發展新時代

  2018年1月1日,環境保護稅法將正式施行,作為中國首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單行稅法,從「費」到「稅」的環保監管將走上更加規範化、平等化的道路。費改稅將通過稅收機制倒逼高污染、高能耗企業轉型升級,進而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

  「環保稅開徵不僅是中國稅制建設上的一件大事,更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有一個重要里程碑,它標誌著中國經濟增長新方式的到來,也將開啟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篇章。」北京市地稅局副局長唐學軍對本報記者表示,通過稅收的剛性約束將促使企業轉變生產方式,轉變不計環境成本的發展路徑,將有益於整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由於環保稅是按量徵稅,企業對環保投入的思維會因此完全扭轉。北京燕山石化公司副總經理焦陽對外表示,秉承「大企業要為國家做大貢獻」的思想,不斷加大環境保護投入,提升自身環保技術,升級環保設備。

  活力更足環境更優

  經濟新常態下的企業和政府的思維確實發生著很多轉變。有學者指出,儘管去產能經歷了之前政府以行政手段強制出清的階段,但今年以來淘汰落後產能已更多採取市場化、法治化的手段。祝寶良說,應注意到政府正在用法律法規的辦法,從環保、能耗、技術標準、產品質量及安全生產等標準來去產能,特別是環保的手段要遠遠優於行政手段,「對各種所有制企業來說公平競爭是一件好事。」他說,以環保手段去產能短期造成產量下降、價格上漲,但不會對經濟造成過大風險,預計下一步環保達標的企業集中度提高後產量也會隨之回升。

  應當注意到,中國不僅在出台各類規範化、平等化的法律法規,十八大以來還大幅取消或下放了數百項行政審批事項,大大優化了企業營商環境,令經濟活力更為充盈。在這一大背景下,也令眾多經濟學家有充足信心提出,中國經濟增長率有望在十九大後重返7時代,在未來5年至10年經濟總量極可能超過美國,人均收入順利躋身1.2萬美元高收入國家陣營。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餘地大的基本特徵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四個沒有變」不止是夯實了信心,更揭示了中國未來發展的趨勢。可以預見的是,在發展新思維引領的經濟新常態下,中國將是既擁有綠水清水的美麗環境,又懷抱金山銀山的光明前景。

  五大發展理念支撐新常態

  經濟發展新常態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經濟建設的一個重要論述。學者認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正是針對新常態確立起來的「五大發展理念」,亦是為全世界所公認的理念,在近5年時間裏,已令中國經濟取得了不俗成就。

  五大理念促提質增效

  「不光是指經濟增長速度,由過去過高的兩位數速度放緩到7%左右。」劇錦文向本報指出,經濟新常態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大以後針對經濟領域提出的重要論述,經濟新常態現在更主要體現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上面,即「五大發展理念」。新常態強調的是更為全面,與五大發展理念相一致的經濟發展新常態。能夠觀察到,作出新常態的基本判斷對中國經濟諸多方面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劇錦文表示,新常態理念剛剛提出時是要轉變經濟增長的方式,從量的擴張轉變為創新驅動的增長方式。大數據、雲計算等新興產業都是鼓勵創新的結果,使得經濟推動的引擎發生明顯轉換。

  劇錦文說,協調發展也取得長足進步,中國經濟從過去東中西部強弱分布,通過產業結構調整,西部省份經濟連續多年取得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增長。此外,城鄉差距亦在不斷縮小,扶貧工作卓有成效。

  「綠色發展方面成效同樣很顯著。」劇錦文認為,中國連續多次舉辦重大國際活動,有了APEC藍、G20藍等,但是還要看到對大江大河等治理亦有很大成績,霧霾確實在減少,河流在變清。

  劇錦文說,中國的共享經濟發展蓬勃,共享理念引領了全球潮流。在開放理念上,儘管很多發達國家都出現了「逆全球化」的聲音,中國領導人仍堅持在多個國際場合重申對外開放的主張,尤其是自貿區從沿海向內陸地區擴展,可以看出開放政策也正在發生巨大變化。

  具10年以上先進性

  「這些變化歸納起來就是五大發展理念所帶來。」劇錦文說,這些理念正是經濟新常態思想的具體化,包含了非常豐富的內容,並且是無論從中國或是西方國家來看都完全符合的先進理念,未來若一直堅持新常態下的新發展理念對中國經濟將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他相信這一思想在今後10年,乃至更長時間都可以引領中國經濟發展。

  中國經濟始終保持穩定發展亦得益於能夠迅速認識、適應新常態。劇錦文直言,中國擁有高效的行政體系,相比西方國家有著更強大的執行力,這也是相比西方的一個優勢,能夠將決策迅速具體落實到位。

[责任编辑:吴梓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