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篇】頂層設計 從「扶貧」到「脫貧」-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十八大以来 > 最新报道

【江西篇】頂層設計 從「扶貧」到「脫貧」

2017-10-17
来源:香港商报

赣州飞龙大桥

  從扶貧到脫貧,從扶貧攻堅戰到脫貧攻堅戰,一字之差內涵大不同。江西省委、省政府緊緊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基本方略,精準編制實施「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確保2018年全省基本消除絕對貧困現象,提前兩年完成脫貧攻堅目標。

  撰稿人:夏賢榮 郭美勤 黃穎 林穎萍 萬柔

  規劃藍圖 精準實施

  全面脫貧,首先要解決好「扶持誰」、「誰來扶」、「怎樣扶」這「三個問題」。

  「扶持誰」是打贏脫貧攻堅戰要解決的首要問題。這就要求把貧困人口、貧困程度、致貧原因等真正搞清楚,才能真正做到因戶施策、因人施策。

  摸清底數、建檔立卡,被稱為精準扶貧的「第一戰役」。江西明確以25個貧困縣、2900個貧困村、20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為精準扶持對象。

  解決好了「扶持誰」的問題,就要明確「誰來扶」。江西充分發揮各級黨委總攬全域、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嚴格執行脫貧攻堅一把手負責制,形成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一起抓的局面,扎實開展了各級部門定點幫扶貧困村工作,在全省3792個單位、10656名幹部進駐2900個貧困村開展幫扶工作,安排落實30萬名結對幫扶責任人,實現了全省貧困村和所有行政村有駐村工作隊全覆蓋,貧困戶實現了結對幫扶全覆蓋。

瑞金市苏维埃纪念园红五星熠熠生辉

  要解決好「怎麼扶」,需要找準脫貧路徑。

  江西打出精準扶貧「四個一」組合式扶貧戰略。即每個縣有一個省級領導定點扶貧;一個有實力的省直部門幫助扶貧;一個重點企業參與扶貧;連續10年,每年安排3億元專項扶貧資金,並統籌各項扶貧資金,集中支持中央蘇區和連片特困地區每縣每年1000萬。

  「實現全部農村貧困人口如期脫貧,政府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讓精準扶貧戰略更好落地。」江西省扶貧辦介紹,全省已構建五級聯動的政府主導扶貧格局:

  --省級打造「2+23」政策體系,「集團軍」合力攻堅。省裏出台精準扶貧攻堅決定和貧困縣考核辦法兩個文件,23個省直部門出台精準扶貧工作方案。

  --市縣打造「1+7」工作格局,「先鋒隊」協同推進。市、縣組建扶貧攻堅領導小組,下設產業扶貧、智力扶貧、保障扶貧等7個工作組。

  --鎮村採取「6個1」工作措施,「狙擊手」精準扶貧。每個貧困村一個部門定點幫,「第一書記」帶領工作隊駐村扶,脫貧方案量身定,每戶貧困戶落實一名責任人……

  五級聯動,讓項目從下達到落地,資金從投放到使用全部貫通,能夠有效增強脫貧政策的牽引力。

  激發動能 催生脫貧動力

力助贫困群众「挪贫窝」实现安居梦,图为瑞金市叶坪乡大胜村旧貌换新颜。

  江西利用扶貧到戶貸款和扶貧項目貸款貼息資金,支持扶貧龍頭企業、扶貧產業基地、貧困村「一村一品」建設和貧困農戶發展生產。加大產業化扶貧工作力度,促進具有區域特色的扶貧主導產業及其綠色食品生產加工基地的發展,拓寬貧困群眾增收的管道。

  于都,江西省贛州市的一個縣。83年前,8萬6千名紅軍從這裏出發,開始了舉世聞名的長征。當年長征出發地如今發展怎麼樣?當地老百姓生活又有哪些變化?

  在于都縣嶺背鎮金溪現代農業觀光園,村民鄒桃香自從在觀光園工作以來,一年工資有17000多元,因為工作認真負責,還有分紅6000元,加上土地流轉收入600餘元,總共一年能賺20000多元。鄒桃香笑呵呵地說,「不用去外面打工,日子越過越好,家裏也蓋了新房子。過去家裏吃稀飯都吃不上,現在天天有魚有肉」。

  興國縣瀲江鎮鳳凰村「農家書屋+電商」服務站點,63歲的村民鍾振源每天都會花1個小時來這裏看書,尤其是看一些養殖種植的書。他養了幾十隻雞,平時會把雞鴨蛋等農副產品拿過來,通過服務點在網上進行銷售。

  「之前去圩上賣,至少耽擱半天,還不一定能賣出」,鍾振源說道,「有了這個服務點後,半個小時就能回家,價錢也不低於當地,時間減少了,收入還增加了」。

  從天天吃稀飯到天天有魚有肉,從農副產品圩上賣到「上了網」,從外出打工到回鄉創業,從住土坯房到住上漂亮寬敞的樓房,這些百姓的生活變遷正是江西脫貧攻堅戰的縮影。

  這些變化的背後,正是江西的執政者們積極探索,創新精準扶貧新機制、新模式,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的關鍵,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

  「真的沒有想到,總理百忙之中會給我們回信,還這麼快回了!」在瑞金市黃柏鄉坳背崗萬畝臍橙基地,鄧主平捧著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回信,激動不已。

  總理在回信中表示,為果農喜獲豐收,利用互聯網平台打開銷路,遠銷歐盟等國際市場感到由衷高興。總理鼓勵鄉親們經營好臍橙品質,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它,把金黃的臍橙變成致富法寶。總理要求,要適應農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形勢,進一步打開銷路,提高農業綜合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總理肯定了鄉親們通過辛勤探索,不僅為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創造了新鮮經驗,也為發展品質農業提供了有益啟示。總理在回信中希望果農要結合實際不斷開拓創新,努力帶動更多的鄉親儘快脫貧,早日走上現代農業發展和小康之路。

  家有致富果,心有小康夢。有了總理的關心和點讚,有了黨中央、中央部委的大力支持,江西全省上下脫貧致富的信心越來越足,在全面小康路上大步邁進。

於都長征第一渡

三百山下的富硒温泉

  不忘初心:中央部委的老區情懷

  作為原中央蘇區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贛州脫貧任務最重,責任最大,由於戰爭創傷,加上資源稟賦、交通條件、產業結構等因素,贛南的經濟發展遠落後於全國和全省平均水準。2011年按國家貧困線標準,這裏有貧困人口215.5萬人,佔全市人口的近四分之一,貧困發生率高出全國平均水準16.5個百分點。

  贛南特殊的地位,特殊的貢獻,特殊的困難,得到國家特殊的支持。

  在2011年底至2012年初,中央領導就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問題先後作出七次重要批示,指出贛南蘇區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大貢獻和巨大犧牲。如何進一步幫助和支持贛南蘇區發展,使這裏與全國同步奔入小康社會,讓蘇區人民過上富裕幸福的生活,應當高度重視和研究。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關心贛南的發展,他反復叮囑: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工作要抓好,這有政治意義。

  2012年4月,由中央有關部委組成的聯合調研組到贛南,為贛南蘇區振興發展「把脈開方」。

  高低不平的泥濘路,陰暗潮濕的土坯房,照明用的松油火把……眼前的情景,讓調研組人員心情沉重。

  「把老區的真情實況帶上去,把群眾的期盼願望轉化為政策,是我們這次調研的初衷。」聯合調研組的同志說,不然,我們就對不起這塊紅色的土地,對不起贛南的十多萬革命先烈。

  2012年6月28日,《國務院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正式出台,若干意見11部分共45條,含金量十足,其中11次提到「試點」、17次提到「重大」、18次提到「示範」、108次提到「支持」。

  若干意見將「民生」二字放在了突出位置,提出解決好民生問題是振興發展的首要任務,要優先解決突出民生問題,凝聚振興發展民心民力。

瑞金市叶坪乡九丰现代农业连体多功能大棚

  隨後,12個「國字頭」支持文件、88個部委幫扶意見彙聚贛南。大到戰略定位、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小至村民住房、老表喝水、學生讀書……既兼顧當下,又著眼長遠,充滿了黨和國家對贛南蘇區的濃情關懷。

  「文件好,關鍵還在於落實。」贛南的幹部群眾牢記習總書記的囑咐,在振興發展的實踐中,大膽探索,將國家扶持振興發展的利好政策轉化為加快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五年來,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的重大平台建設快速推進、密集落地。龍南、瑞金經開區及贛州高新區升格為國家級園區,贛州綜合保稅區、進境木材國檢監管區建成運行,贛南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全國加工貿易承接轉移示範地、瑞(金)興(國)于(都)經濟振興試驗區加快實施,「老區中的特區」優勢進一步凸顯,贛州成為江西乃至全國擁有國家級平台最多的設區市之一。

  五年來,贛州市財政支出的近七成、新增財力的近八成用於改善民生;實施旅遊扶貧、光伏扶貧、扶貧車間等產業扶貧項目,讓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進入產業鏈,增強貧困戶自身造血能力,確保長效脫貧;優化教育、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整合資金資源改善城鄉養老機構基礎設施和服務功能。

  五年來,贛州151.74萬人脫貧,佔江西省脫貧人口數的一半,貧困發生率從26.7%下降到5.7%;近300萬農民告別了透風漏雨的土坯房,飲上了乾淨水,用上了穩壓電;人均可支配收入8729元,是五年前的1.9倍。

  數字顯示,2012年至2017年是贛州經濟社會發展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老百姓受益最多的時期。

  五年中頻繁落地的一項項精準幫扶政策,給這裏970萬人帶來的不僅僅是生活、生產形態的改變,更有這個國家振興發展所蘊藏的強大活力和滋養。

[责任编辑:郑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