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供給側改革 五大領域精準發力-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聚焦十九大 > 最新报道

廣東供給側改革 五大領域精準發力

2017-10-20
来源:香港商报

馬興瑞表示,廣東堅持把製造業作為供給性結構性改革的主戰場。 盧偉攝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盧偉、黃裕勇報道: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中央主動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戰略部署,廣東省省長馬興瑞昨日在廣東團開放日上介紹說,作為中國經濟大省,廣東在5個領域精準發力,推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三去一降一補」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果,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供給的體量和效率不斷提高。

  經濟數據亮麗

  馬興瑞報出了一連串廣東經濟數據:2016年GDP總量接近八萬億元人民幣,占全國一成以上;源於廣東的財政總收入2.28萬億,占全國14%;廣東成為去年全國地方一般公共預計收入首個超過萬億省份,達到10390億。值得一提的是,廣東創新數據同樣亮麗:2016年全社會研發投入(R&D)達2035億,90%來自於企業;創新成果、國際專利申請,占據中國半壁江山;此外,廣東外貿總量連接5年超過6萬億人民幣,占中國外經貿的1/4。

  在推進供給側改革方面,廣東主要從五個方面入手推進。馬興瑞介紹說,在深化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方面,廣東取得更大實質性進展,特別是去產能、去庫存方面取得很大進展。他舉例說:去庫存方面,目前全省商品房的庫存消化周期為6.8個月,處於合理區間。在去杠杆方面廣東也取得很大時展,今年,廣東省國有企業負債率要降到65%以下,特別是今年廣東省出台《廣東省降制造業企業成本,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主要包括:降低企業稅收負擔等十條政策措施,預計為企業直接降成本620億,到2020年,可累計降成本2600億。

  振興實體經濟是主戰場

  廣東省堅持把制造業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戰場,大力推動制造業加快轉型升級,振興實體經濟。通過多渠道促進實體經濟健康發展,加快實現從數量擴張向質量提高的戰略性轉變,面向中高端發展,引導增量,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馬興瑞介紹說,現在廣東省要培育新的一批大規模的產業集群:包括武器、工業互聯網、4K超高清廣播電視、裝備制造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工作母機等。

  根據實際情况,廣東省還推出了基礎設施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在項目供給、投資供給、審批制度供給發力,馬興瑞透露,在這方面,廣東省預計在「十三五」期間總投資接近5萬億元人民幣,推進公路、鐵路、機場、能源、信息等十大領域基礎設施建設。據悉,今年上半年廣東省基礎設施投資大幅增長25.5%,為2010年以來最高的增幅。為此,廣東省還提出要建立一個規模在4000億-5000億的基礎設施投資基金,基礎設施投入也向各類所有制企業開放。

  在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新農村建設,廣東加快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確權、集體產權登記及林地、水田的改造等。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計劃用十年時間,投入1600億,徹底解決廣東新農村建設的短板,同時,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涉農的一產、二產、三產有機融合。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廣東還通過加強制度供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馬興瑞坦言,「在這方面廣東潜力很大」。通過推行「放管」和取消行政審批等改革,最近廣東省向廣州和深圳下放了124項省級審批權,隨后就會向各地市下放審批權。廣東還大力推進數字政府建設,推動政府審批流程的優化,進一步推進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投資和貿易改革,來大大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责任编辑:吴梓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