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篇】吉林大米:吉林農業的「白金名片」-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十八大以来 > 最新报道

【吉林篇】吉林大米:吉林農業的「白金名片」

2017-10-24
来源:香港商報

  吉林省委書記巴音朝魯(前左)、省長劉國中(後左二)、省委副書記高廣濱(後左一)在吉林省糧食局副局長張宏明(後右二)陪同下視察農博會吉林大米館。

  「你們是品牌」,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參加吉林代表團審議時為吉林大米「點赞」,已然決定了吉林大米的品牌高度。由此高度出發,吉林大米品牌化、高端化戰略啟動實施。幾年下來,吉林大米「好吃、營養、更安全」的整體形象樹立在了消費者心中,吉林大米的文化內涵烙在了百姓的心上,成為吉林省農業產業響當當的「白金名片」。吉林省打造吉林大米品牌,旨在推動吉林大米由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使企業增效,并帶動農民增收。截止到目前為止,吉林大米的直營店在全國有將近500家,一線城市商超專櫃有3000多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吉林大米、消費吉林大米。香港商報記者 冀文嫺馬力

  「五個一」工程擦亮「白金名片」

  吉林省處於世界最優的水稻種植帶上,優質的水源、優良的品種、適宜的氣候,還有得天獨厚的黑土地,生產出無論是口感還是營養成分甚或是外觀都一流的好大米。可是,由於不重視品牌建設,不重視宣傳推廣,省內的大米品牌多達近千個,稻米加工企業長期處於小、散、亂狀態,好米賣不出好價錢,有的甚至淪為別人的原料基地。說起「東北大米」可謂盡人皆曉,可說起「吉林大米」卻少有人知。

  在吉林大米品牌建設中,吉林省特別采取倒逼機制,用吉林大米這個核心品牌統領區域品牌,以區域品牌整合企業品牌,逐步淘汰一些弱小品牌;用品牌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選用優良品種,變「農民種什麼,企業收什麼」為「市場需要什麼、企業就組織農民種什麼」;聯盟企業還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大規模進行土地流轉,建設自有基地,實行「六統一」管理模式,堅持種植、收儲、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使吉林大米品質不斷提升。

  啟動吉林大米品牌建設以來,吉林一直相信,好大米是種出來的,更是管出來的。吉林大米的一切好,都是建立在生產、經營、管理措施好基礎之上。吉林大米就是從源頭抓起,從品種抓起,從種植抓起,從加工、儲藏、銷售抓起,每一個環節都不放松。為讓「吉林大米」成為真正的金字招牌,吉林省糧食局實施了「五個一」工程:集中打造一個核心品牌—— 吉林大米;組建一個產業聯盟—— 吉林大米產業聯盟;搭建一個電商平台—— 吉林大米網;制定一套標準體系—— 吉林大米系列質量標準;建立一個營銷網絡—— 吉林大米直營網絡。吉林大米品牌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2016年,吉林大米成功入選G20峰會和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指定用米;今年6月,在外交部「吉林全球推介日」活動中,王毅外長盛赞吉林大米說:「有人說日本的大米好,但是,我要在這里說:吉林的大米比日本的還好」;在今年8月剛剛結束的2017中國長春國際農業博覽會上,省委書記巴音朝魯誇獎吉林大米是吉林農業的「第一品牌」。「吉林大米」已經成為吉林人引以驕傲和自豪的「白金名片」。

  嚴格的質量標準體系和追溯體系,無疑是「吉林大米」重塑貢米榮耀的關鍵。吉林省糧食局組織省內糧油質量檢測專家,對《吉林大米地方質量標準》進行了立項修訂;組織編制了質量標準高於國標和地方標準的「吉林稻花香」、「吉林長粒香」、「吉林圓粒香」、「吉林小町」等4個品種的大米產業聯盟(企業)標準。探索開展質量可追溯體系試點,全省新建水稻產業物聯網示範應用信息采集點13個,62戶大米加工企業安裝了電子追溯終端設備。

吉林省東部地區生態環境圖。

  從品牌到名牌 任重道遠的品牌建設之路

  近幾年來,「吉林大米」品牌建設成效斐然:

  大米產業聯盟體系基本形成,核心企業由最初的7戶增加到目前的27戶,相關的規章制度正逐步完善;

  吉林大米系列地方標準即將出台,標準查新、樣品采集、品質檢測、比對分析、數據匯總等工作已全部完成;

  大米質量追溯體系建設已經啟動,相關配套設施將逐步完善;良種育秧基地初步形成,優良品種的選擇範圍更為廣闊;

  中高端大米占總量比重進一步提升。去年,全省中高端大米產量達到11億斤,同比增加13.4%;

  企業自有基地面積進一步擴大。今年,省內大米企業自有基地(含流轉和訂單)達到170多萬畝,同比增加13.3%;

  大米品牌建設還帶來了直接的經濟效益,據了解,吉林省稻米加工產業,已初步擺脫「稻強米弱」的狀態,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而作為稻米的生產者,稻農的收入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在永吉縣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的核心區,土地流轉金已達到每公頃1.5萬元以上,而農民在這里打工的年收入也超過了3萬元……

  在品牌的引領下,吉林省糧食種植結構及產業發展發生了可喜變化。與品牌建設之初的2014年相比,3年的時間,全省水稻播種面積增加了近100萬畝,達到1300萬畝,優良品種覆蓋率超過80%;中高端大米產量由9億斤增加到15億斤,增長了66%;全省水稻加工業產值由240億元上升到280億元,增長了16.7%。去年,吉林省按國家最低保護價收購的水稻只有2.7億斤,占總量的2.3%,絕大部分水稻以高於保護價的價格流向市場,帶動農民增收10億元以上。

  汪洋副總理去年在吉林考察,對吉林省通過打造大米品牌引領現代農業發展的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中國糧食行業協會副會長恓建偉認為,吉林大米品牌建設適應市場消費升級需要,是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鮮活樣本。

  然而,從品牌到名牌,「吉林大米」的建設之路還有很遠很遠。

  吉林省糧食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要保持「吉林大米」長盛不衰,下一步要做的工作就是加大在良種培育、基地建設、大米加工、倉儲設施、金融支持、質量監管以及培育骨干龍頭企業和企業家隊建設等方面的投入,切實搞好大米品牌基礎工程建設。

  為加快吉林大米品牌整合步伐,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抱團出擊的營銷策略,吉林省成立了以大米加工、銷售以及品牌策劃企業為主體的吉林大米產業聯盟,實施「產業聯盟+」戰略,以大聯盟帶動區域聯盟,以區域聯盟帶動企業經營。目前,大聯盟核心企業已經發展到33家。松糧集團以「查干湖大米」品牌為紐帶,整合周邊30戶企業組建區域聯盟,種植基地由整合前30萬畝擴大到50萬畝,稻穀加工能力由12萬噸擴大到50萬噸,年銷售收入由1.5億元增長到10億元。

  為了有效鎖定中高端消費人群,吉林省打破傳統的經營方式,積極構建線上線下互動、省內省外互聯、直營分銷互補的吉林大米銷售體系。探索「互聯網+吉林大米」營銷模式。搭建「吉林大米網」電商平台,開展網上信息查詢、線上銷售、網絡結算業務,全面推廣「線上註冊發展會員,線下體驗配送大米」的「O2O」營銷模式。目前,全省已有63戶大米加工企業在淘寶吉林大米館、京東、1號店等電商平台開設網店161個,線上導入會員140餘萬人,線下開設大米體驗店220家。鼓勵省內大米企業「走出去」,在銷區城市建立吉林大米直營店、商超專區(專櫃)。目前,已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開設統一標識的吉林大米直營店30多家,商超專櫃300多個。配合渠道建設,在重點城市商業街區、知名網站以及央視、機場、飛機等高端媒體加大廣告投放力度,加強線上線下品牌宣傳,擴大吉林大米品牌影響。

  創新營銷策略。吉林省正用品牌宣傳方式、推介方式、銷售渠道和組織形式等方面創新,用全新的方式方法,讓全國人民認識吉林大米、愛上吉林大米,讓「吉林大米」這張「白金名片」越來越閃亮。

  講好「中國好大米」的故事

  吉林大米品牌建設的核心目的就是讓「吉林大米」成為高端大米品類的領先者。品類來源於文化。中國的農產品很多都打上了地域文化的深深烙印,但卻混在土特產的行列中,淹沒在千篇一律的說辭中。如果仔細挖掘,便能挖出幾火車皮都拉不完的歷史淵源,但這些品類資源幾乎無一例外地都在呼呼大睡。

  此前的吉林大米便是如此。地處世界三大黃金水稻帶的吉林省,自唐代以降,吉林盧城之稻便是歷代皇朝「貢米」的供應之地。公元1682年,康熙東巡至吉林市,詩云:山連江城清水停,稻花香遍百里營,粗碗白飯仙家味,在之禾中享安寧。此等可以為吉林大米品質背書的品類資源,直至近年才被挖掘出來。

  吉林大米品牌戰略首取原產地驅動策略,被人遺忘已久的吉林大米品類故事亦將成為「高端吉林大米」的旁白、註解、說明。

  「資源驅動型」產品推動模型最終要實現的就是將資源轉變成文化,進而轉變成品類的代言。作為一個產地屬性品牌,時任吉林省糧食局局長韓福春說,并不是所有產自吉林的大米都可以叫「吉林大米」。在吉林大米產地驅動策略的第二層,是細分品類的界定。在「吉林大米」這個統一產地品牌之下,吉林省糧食局納入了三個細分產地和四個優質品種。三個細分產地東部火山岩大米、中部黑土有機大米、西部弱堿大米,以及四個品種,吉林圓粒香、吉林稻花香、吉林長粒香、吉林小町。

  在任何行業的裂變中,研究渠道不是根本,研究品牌不是根本,研究技術不是根本,研究價格策略也不是根本,消費者需求形態研究才是根本。高端大米的功能絕對不可忽視,也就是說產品的功能要點,要非常尖銳和鋒利才能劃開消費者的心智,找到品類的機會。

  產品功能,簡單來說就是賣點。物質賣點的使用必須從受眾群的共性需求入手,鋒利的賣點語言要像斗牛士的最后一擊一樣精準和凶狠。對於大米這種大眾主食而言,可感知、可理解、可識別是關鍵,進一步要讓消費者認同「我可以從中得到更多」——功能價值、社會價值、情感價值等等。

  在對吉林大米的功能特色界定上,吉林省糧食局結合四個品種的統一特徵,確立了「好吃、營養、更安全」的品牌內涵。好吃,自不必說,有歷代皇家貢米來背書,好吃在於味值,外觀、黏性、硬度、味覺和氣味獨一無二;營養,則需要科學檢測為依據,諸如蛋白質、微量元素含量借以權威數據說話;更安全,不消說,切中了高端消費群體、普通消費者共同的價值觀,耕種的嚴格監管確保了吉林大米無有害物質殘留檢出、重金屬含量高於國家標準百倍的「更安全」。

  為深挖吉林大米的文化基因,吉林省出版發行了《貢米》一書,有關部門以此為腳本拍攝了《天下貢米》紀錄片,形象生動地講述吉林大米優越的種植環境和悠久的歷史文化;邀請行業內知名專家做客高端論壇,解碼「吉林大米現象」,剖析吉林大米「好吃、營養、更安全」的品質內涵;憑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專業的學術解讀,在全國30多個城市開展50多場吉林大米文化宣傳和品牌推介活動,尤其是今年在浙江開展的吉林大米文化節,把大米品牌宣傳推向高潮,兩省11對城市「以米結緣」,結成「對子」,在浙江11個地市舉辦吉林大米宣傳推介活動,有效地促進了兩地的產銷合作。

  以上舉措的實施,無疑為「吉林大米」品牌建設找到了一條正確的道路,形成了風行南北的「吉林大米現象」。

[责任编辑: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