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篇】創新引領 砥礪奮進 蝶變長沙 湖南開放崛起「排頭兵」-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十八大以来 > 最新报道

【湖南篇】創新引領 砥礪奮進 蝶變長沙 湖南開放崛起「排頭兵」

2017-10-24
来源:香港商報

梅溪湖畔的長沙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資料圖片。

   2017年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發布的最新一期城市商業魅力榜單中,長沙再度躋身新一線城市之列,在全國33個主要城市過去10年GDP增長比較中,長沙以460%的增幅領跑全國。

  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南深入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不忘初心、砥礪奮進,全省在奪取全面小康、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的康莊大道上穩步前行。長沙,湖南省會,是湖南「創新引領、開放崛起」當之無愧的排頭兵,五年一個起點,五年一道征程,蝶變長沙分外美麗。香港商報記者趙啟東、張思靜

  創新之城 活力迸發

長沙自啟動三年造綠大行動以來,全市森林覆蓋率已達54.8%.

  從高鐵新城到黃花臨空經濟示範區,從岳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到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從南到北,從西到東,長沙這1181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天都在見證著其創新引領、開放崛起的進程。

  今年5月,長沙臨空經濟示範區獲批設立,成為內地繼青島、重慶、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后全國第7個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又一個國家級重大開放平台在長沙誕生,這對於不靠海、不沿邊的湖南構建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長沙打造東部開放型經濟走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在調研長沙臨空經濟示範區時寄語長沙,搶抓機遇,緊扣機場、圍繞航空作文章,把握臨空經濟和保稅經濟的產業發展規律,將示範區打造成為全省開放崛起的新高地。

  而在長沙的西二環東側,中南大學科技園(研發)項目總部,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這里是岳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的首開項目和區校合作的示範工程,這個中南大學與岳麓區合作共建的研發中心,建成后將是依託高校、融合城市、創新發展的「科技之源」。

  長沙以《岳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明確規定,岳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要圍繞打造創新創業高地目標,堅持以自主創新為策源、以成果轉化為主線,以大學科技城品質提升工程為引領、以校地合作創新工程為支撐,實現校區、城區、景區、園區四位一體發展,打造全國領先的自主創新策源地、科技成果轉化地、高端人才集聚地。湘江之畔,岳麓山下,這里是未來湖南實施創新引領戰略的主陣地。

長沙連續九年獲評最具幸福感城市。

  中國首條中低速磁浮商業運營示範線,也是目前世界最長的中低速磁浮商業運營線——長沙磁浮快線已於去年在長沙開通,對於這樣一條中國居首、世界排得上名次的軌道干線在長沙開通,長沙市民沒有太多驚奇。近5年來,長沙交通建設一路高歌猛進,「長沙速度」已成習慣。

  京廣、滬昆高鐵在長沙「十字交會」,地鐵1號線、2號線及磁浮快線、長株潭城際鐵路相繼開通運營,長沙跨入「高鐵時代」「地鐵時代」「磁浮時代」「城鐵時代」。黃花國際機場邁入「雙跑道時代」,躋身全球百強,長沙火車南站高鐵、地鐵、磁浮、長途客運、公交、的士「六站合一」,成為中部最大高鐵樞紐,長沙由過去通過性節點城市成為中國高鐵網絡下的重要交通樞紐城市。

  數據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的5年,長沙全市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440.35億元,是前一個5年的1.63倍,創新的投融資模式讓長沙迎來交通發展史上投資規模最大、發展速度最快時期。

  「作為省會城市,長沙發展一刻都等不得、慢不得、耽誤不得。」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胡衡華指出,要始終咬定創建國家中心城市實現基本現代化這一目標,堅持以項目建設為主抓手,以創新、開放為「雙引擎」,以產業升級為「命根子」,全力振興實體經濟。

長沙科技創新成果顯著,湖南瑞森有限公司機器人生產基地,雙臂智能協作機器人下線。

  開放之城 加速崛起

  長沙作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和長江經濟帶中心城市,如何在提速換擋期、結構調整期、政策適應期「三期疊加」中取得優勢,去年舉行的湖南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為長沙發展指明方向,「關鍵是要依靠創新、開放匯聚生產要素、培育發展新動力,發展高端產業、增創發展新優勢,打造新增長點、拓展發展新空間。」

  「長沙發展長期依靠投資拉動是難以為繼的,必須轉向創新驅動。要有戰略定力、有歷史耐心、有舍得意識、有突破精神,把管理(體制)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產品創新貫穿於項目建設、產業發展、績效考核等方面。」中共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胡衡華強調。

  長沙以開放包容之勢,勇於接受新事物,積極培育發展新產業。今年上半年,長沙新興產業呈現百花齊放之勢,新材料、移動互聯網、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制造、大數據、3D打印、北斗導航、生物醫藥、航天航空、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行業影響力持續提升。

中國首條中低速磁浮商務運營示範線,也是目前世界最長的中低速磁浮商務運營線——長沙磁浮快線在長沙開通。

  位於麓谷的中電軟件園,從建成之初就積極對接國家創新驅動、「互聯網+」等戰略,帶動長沙電子信息產業及其關聯產業發展。目前,該園已經引進了騰訊、微軟、亞信、中興通訊、航天科工、華為等電子信息與軟件服務類企業2300餘家。

  據長沙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趙躍駟介紹,創新平台接踵落戶長沙,僅長沙高新區就先后獲批國家高技術產業化基地、國家軟件產業基地、國家新材料產業基地……引進聚集各類創新平台近600個,其中國家級平台67個、省級平台370多個,國家級研發機構數量居全國高新區第4位。

  長沙以開放創新推進發展,經濟發展實現「加速度」,綜合實力屢上新台階。數據顯示,長沙地區生產總值已連續突破7000億、8000億、9000億元大關,去年達到9356.91億元,在全國省會城市中穩居第6位。2017年,長沙將成為中部第2個、全國第13個地區生產總值跨越萬億元的城市。

  幸福之城 民生為本

長沙已邁入「地鐵時代」。

  看一座城市的發展,除了經濟指數,還有人民的幸福指數,歷屆長沙市委、市政府都將提升人民幸福指數作為考核政府工作成績的重要一環,作為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重要部分。2016年,長沙市榮獲「2016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十周年最高榮譽大獎」,這也是長沙連續第九年被評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斗目標,一直是長沙發展所踐行的宗旨。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民生感受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標尺,一件一樁為老百姓辦實事,增強群眾的獲得感、認同感。」長沙市市長、湖南湘江新區黨工委書記陳文浩說。

  或許,這樣一組數據能夠更直觀體現長沙市委、市政府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為長沙幸福感增添的「砝碼」:5年來,長沙投入2968億元改善民生福祉,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比例達73%以上;5年來,全市城鎮新增就業人數72.7萬;長沙市民出行交通體系不斷完善,「地鐵時代」「磁浮時代」「城際鐵路時代」相繼到來;平均每千人擁有衛計人員9.63人,今年人均期望壽命達79.08歲。

  按照新修訂的全面小康監測指標體系測算,長沙全面小康實現程度目前已達97.2%。長沙創新城市建設理念,統籌推進清潔城市、暢通城市、綠色城市、靚麗城市建設,蟬聯全國文明城市,城市品質不斷提升。城市建成區由316平方公里拓展到364平方公里,主城區常住人口突破400萬人。

  長沙實施的「三年造綠大行動」,已完成綠化3.45萬公頃,新建各類公園120個,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9.7%,城市中心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為11.56 平方米。地綠了,空氣也好了,2016年長沙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67天,相比2013年增加70天,空氣質量優良率從2013年的54%提高到73%。

     《長沙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要更加注重群眾內心的幸福感受,建設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讓城鄉居民學有優教、病有良醫、勞有豐酬、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共建共享幸福家園。

      五年風雨砥礪,長沙給力前行,過去的五年,這座城市的發展既有日新月异的變與化,也有精耕細作的沉與穩,從對基礎設施的精細化打造,到基礎之上的創新推動,從促進血液快速流動到造血功能的形成,無不表明這座中部之城在開放發展思路上的戰略之宏大、思路之清晰、格局之廣大。

      未來的長沙,將以七個持續,即持續打造「三個中心」、持續推進產業發展、持續培育創新生態、持續拓展開放合作、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持續提升治理能力、持續改善民生福祉,迎來跨越新發展,全面展示創新引領開放崛起示範區和排頭兵的風采。

  這是一座活力之城,這是一座開放創新之城,這更是一座幸福之城,這是長沙。

[责任编辑:吴梓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