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刊65周年商报老友记】施榮懷:阅读商报 是好选择-香港商报

【创刊65周年商报老友记】施榮懷:阅读商报 是好选择

2017-12-07
来源:香港商报

施榮懷

   創刊65年來,香港商報陪伴香港人走過漫漫歲月。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永遠名譽會長施榮懷從幼時就開始閱讀商報,熱愛足球的他見到記者就表示,「商報體育版對足球賽事的精彩報道,是我年輕時候的精神食糧,滿載回憶」。他亦肯定商報有關內地經貿的報道,指出「如果想了解內地的投資環境,閱讀商報是一個好好的選擇」。香港商報記者林駿強

  商報是「我年輕時的精神食糧」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永遠名譽會長施榮懷日前接受記者訪問,暢談商報創刊65年。

  施榮懷說,小時候他最留意體育消息:「(我)好細個已開始讀你們的報紙(《商報》),那時是香港足球蓬勃發展的時候,(商報的體育消息)好精彩!」

1970年代香港商报体育版

  回望本港1970年代初,施榮懷憶述本港球壇蓬勃的那些年。當時,體育版是他最愛閱讀的版面之一。他說,商報當年以大篇幅報道足球消息,笑言商報體育版是自己青少年時代的精神食糧之一。

  他提及當年本港球壇「班霸大戰」:「精工、寶路華、南華這三隊,(當年的)球迷一定捧一隊。」作為球迷的他,每遇賽事,會多加留意球隊排陣,翌日會追看賽事過程:「(當年)不如現在,打開電視、上網就可看到足球賽事;以前,聽收音機、看報紙;夜賽進行時,有時也聽不到(收音機)。」

  當年,球迷在球賽翌日,十分緊張賽果,都會買報紙追讀。施榮懷回顧當年閱讀商報足球賽事報道的點滴:「(賽事)翌日買報紙,看賽事經過;(報道)很精彩,幾多分鐘邊個踢到邊個,邊個有黃牌,邊個擺烏龍,邊個撞柱,文字寫得很清楚,有相片。」他不諱言,自己當年對足球賽事的熱愛程度,去到「場場賽事都有興趣」的地步。

  英超等國際賽事在今天已十分「入屋」,然而回到1970年代,外國足球賽事在香港仍未普及。施榮懷稱,當年對商報舉辦的賀歲盃賽事印象十分深刻,因那時才有機會看到頂級球星:「如紐卡素對巴西山度士(1972年舉行),(巴西前足球員)比利來港;(從報紙)看戰况、圖片,作為年輕人看得很開心。」這些追看足球賽事的歲月,對他而言仍是滿載回憶。認同商報「商港通幫」辦報定位

  除體育版外,施榮懷亦點評了商報其他版面。他認同商報着重工商、經貿、社團等消息的方向(編者註:香港商報新定位「財經大報商界平台」,強調「商、港、通、幫」),形容商報新聞報道全面,尤其在內地經濟新聞方面。

  他說,工商界都關注內地出爐的新政策,而商報在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等方面的報道,都比其他報章多。他續稱,本報關於工商團體活動、內地來港的招商活動等,報道都比較充足及全面:「如果想多了解內地的投資環境、投資情况、投資機會,(閱讀)《商報》真的是好好的選擇。」

  不時參與社會活動的他赞揚香港商報社團版報道亦很出色:「『文大商』(《文匯報》、《大公報》及《商報》)三份看齊(社團版),對於本港工商社團的消息絕不會看漏。」他還肯定本報社團版「圖片質素好,拍得精彩」。

  全面深入報道「帶路」與「灣區」

  國家發展一日千里,帶來重大機遇。施榮懷期望商報能多報道「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等的情况,讓本港工商界更了解國家的支援政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情况等。到內地從商多年的他,見證過內地快速發展,慨嘆本港部分媒體仍局限於負面報道,未能讓市民特別是年輕人了解國家真正的面貌。幫助港企深刻認識國家政策

  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澳大灣區規劃,都是本港工商界關注的重要議題。施榮懷指,工商界都在討論內地與香港如何一同「走出去」,而業界較欠缺的就是對內地政策的掌握及深入認識。

  他認為,本港媒體對於「一帶一路」倡議等呈現得仍不夠全面:「(報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當地情况是很重要的,如有哪些港企、國內企業在其中;有哪些(國家)政策幫你去(「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大家可多探索。」

  他建議,商報應加強上述報道:「對於『一帶一路』,好多人(指香港工商界)都覺得無從入手;香港企業單打獨斗一定不行。內地政府有許多政策可幫助內地企業,讓它們一起『走出去』;而一般香港中小企,如不是與大企業聯手、跟隨他們,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就很難有大的作為。」

  施榮懷表示,現時內地一定有不少政策可助內企「走出去」,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這些政策,香港企業是否有可能可以享受到?我相信有些是可以的」。他希望商報能在這方面多作報道,讓讀者了解內企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正在做的工作。他舉例,有些內地企業數年前已到非洲發展、設廠,在當地建立關系,「現時媒體對於國家扶持政策報道得不多,建議商報在這方面加強報道」。全面公正報道國家面貌及變化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亦是內地日后發展的重點。施榮懷稱香港企業到內地發展已有時日,港人於內地投資經驗很多,然而世易時移,內地已高速發展。如今,港企或已跟不上內地轉變,內企想法比港企快比港企多甚至比港企好,如香港在電子商貿、信息

  科技等的發展上都比內地落后,內企將互聯網運用在生意上也有了很大發展,故港企需自我突破。

  另一方面,港企到內地發展,必須面對的還有「國民待遇」問題:「有些事一定要內地身份證才可做,要有內地資歷才可做。我相信這慢慢會有改變,而且國民待遇是相對的。香港是祖國一部分,國家能否修訂政策,內資可以做的,港資是否都可做?這有法律、技術上的問題要解決。」此外,兩地專業認證的差异,亦是長遠要面對的問題。

  施榮懷經商多年,自言「跑內地三十多年,見得很清楚」。他說,「內地發展一日千里,快過香港很多軟件、硬件高速進步;即使從商者,也會認為自己跟不上;內地確實已從『站起來』走到『富起來』,到現在正在『強起來』。」他慨嘆,香港一些別有用心的媒體,對內地印象仍停留在比較負面層面的報道:「中國那麼大,人口有那麼多,有些地方已先強起來,有些地方才富起來。(有媒體)捉住這些(不平衡)事情去放大,令香港市民看不到(內地)真正的面貌。」「媒體就應多報道內地面貌的改變。」他說,「媒體要全方位、公正去報道國家正在發生的變化,而不是片面地、一味地報道負面新聞。否則,某程度上會令港人特別是較少接觸內地的年輕人,不知道國家正在發生什麼事。」

  他續指,現今社會大家都少看紙上文字而多看互聯網。故此,他希望商報除在文字報道外,亦可多用互聯網、短片形式介紹國家,如在網上以一兩分鐘短片介紹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的好處。

施榮懷(中)到内地经商多年,十分关注珠三角地区情况。

  期待整個社會積極有為

  新屆特區政府上任后推出各種經濟、民生措施,施榮懷感到社會氣氛有好轉。惟他指立法會氛圍仍不盡如人意,反對派仍在為一己之私而寸步不讓,政府釋出的善意得不到應有回應:「(政府)橄欖枝伸出了,有否預期理想的效果?我是打問號的。」他直言,修改立法會議事規則或是唯一有效及最快、最能撥亂反正的方法。至於近年冒出來的「港獨」,他堅定表示反對,稱社會各界包括媒體都應「口誅筆伐」。香港應更好融入國家經濟體系

  施榮懷表示,體會到現屆政府都關心工商界,銳意發展經濟。他期望港府往后能更加積極,「香港融入『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都需要『政府與政府』去商討、推動。」

  除希望政府積極有為外,施榮懷亦希望工商界甚至社會各界都積極有為,更好地融入國家經濟體系當中:「(內地)十幾億人口,香港企業能做到一個省、一個市的生意就已不得了。」他說,「香港始終要融入(國家)!即使香港優勢很多,如法制、專業服務、城市管理,但與內地差距已愈來愈縮窄。尤其是,香港與深圳、廣州、北京、上海以前差距確實大,但現在反被超越!」

  說到未來發展,施榮懷期望香港能抓緊國家機遇:「粵港澳大灣區是香港發展的絕好機會;而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香港)與內地一同『走出去』,機遇則更多。」他表示,全世界的確都在排隊買票,希望乘搭中國發展快車,而香港可以免費優先上車,本身就好幸運。

  最后,施榮懷提醒香港處境是「不進則退」。他又以足球為喻:「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就如踢足球一樣,入波的不一定好波;以前,連尼加(英國前球員)、告魯夫(荷蘭前球員)都不如美斯(阿根廷現球員)腳法好,但他們入波最多。」

施榮懷(左二)出席在深圳举行的政改座谈会后会见传媒。

[责任编辑: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