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業遂談國家主席任期修改問題 有利於維護黨中央權威-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2018全國兩會 > 兩會焦點

張業遂談國家主席任期修改問題 有利於維護黨中央權威

2018-03-05
来源:香港商报

 

大会发言人张业遂就大会议程和人大工作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香港商報网訊】本報兩會特派采訪組報道: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昨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新聞發布會。大會發言人張業遂表示,本次大會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對憲法部分內容進行修改,審議和通過憲法修正案。

  審議通過修憲案是人大會重要任務

  張業遂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2018年1月,中共中央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了關於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在討論的基礎上提出了憲法修正案草案,提請本次會議審議。

  張業遂說,憲法只有不斷適應新形勢,吸納新經驗,確認新成果,做出新規範,才具有持久生命力。1982年憲法公布施行后,根據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和發展分別於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進行了四次修改。

  張業遂表示,2004年憲法修改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又有了許多重要的發展變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黨的十九大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重大戰略部署,確定了新的奮斗目標。為更好發揮憲法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的重大作用,需要對現行憲法做出適當修改,使黨和人民在實踐中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成果成為憲法規定。

  修憲須堅持四項原則

  張業遂表示,修改憲法是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事關全局的重大立法活動,「這次修改憲法的原則是:一、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二、嚴格依法按程序進行。三、充分發揚民主,廣泛凝聚共識,確保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四、堅持對憲法做部分修改,不作大改的原則,做到既順應黨和人民事業發展要求,又遵循憲法法律發展的規律,確保憲法的連續性、穩定性和權威性。」

  在回答記者有關國家主席任期修改的問題時,張業遂說,目前,中國共產黨黨章對黨的中央委員會總書記、黨的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憲法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都沒有做出「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的規定。憲法對國家主席的相關規定也采取上述做法,有利於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有利於加強和完善國家領導體制。

  國家監察委同中紀委合署辦公

  針對有關國家監察委員會的問題,張業遂表示,國家監察委員會是中國特色的反腐敗工作機構。國家監察委員會同中央紀委合署辦公,履行紀檢、監察兩項職責。

  他介紹說,監察法就是反腐敗國家立法。通過制定監察法,實施制度創新和組織創新,把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經驗上升為法律制度,對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統一領導,構建權威高效的監察體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两会人物:香港回歸儀式司儀張業遂

  在昨日舉行的人大會議新聞發布會上,張業遂接棒傅瑩,作為本次大會發言人首次亮相。張業遂是歷來第8位全國人大發言人,現任外交部副部長、黨委書記,曾任中國駐美大使、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等等。值得一提的是,他曾在1997年香港回歸儀式中,擔當中方司儀。

  說起這位「外交老兵」的經歷,張業遂20世紀70年代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學院,其后被選送至倫敦經濟學院深造學習。學習結束后,張業遂留在駐英國大使館工作,后調回北京,在外交部國際司、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等多個崗位工作,歷任外交部禮賓司司長、部長助理、副部長、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中國駐美國大使等職。現任外交部負責常務工作的副部長。

  2008年張業遂出任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走馬上任便趕上中國10月擔任安理會輪值主席,他坦言挑戰「來得太快」。據報道,僅2010年1月中國作為安理會輪值主席國期間,他就主持了21場正式、非正式會議和磋商,通過了四項決議和一份主席聲明。

  2010年3月,張業遂以第九任中國駐美大使的身份抵達華盛頓。他拜訪美國各界,走訪美國地方各州,用美國人喜歡的方式進行溝通,解決了許多棘手問題。

  張業遂曾在電視節目中提到回歸儀式的細節:「能不能在7月1日0時0分0秒,準時升國旗、奏國歌,是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的最重要的象徵,也是整個交接儀式成敗的關鍵,也是我們籌備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我們做好了一切準備,不管在這之前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們都會準時地升起國旗,奏起國歌。」

  張業遂說,整個儀式的程序,是以0時0分0秒為基準而設計:「由0時0分0秒往前推,在這之前一共有17項程序,我們把每一項程序的大體時間都計算出來。」

  香港商報兩會特派采訪組:

  崔衛平 曲直 齊曉彤 邢寶華 莊海源 劉深 林駿強 梁希賢 敖雷 李苑立 鄧建樂 唐學偉 唐竟淳

[责任编辑:吴梓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