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十周年·人物故事】失獨教師喜獲千金 先天失聰口齿过人-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汶川十周年 > 最新报道

【汶川大地震十周年·人物故事】失獨教師喜獲千金 先天失聰口齿过人

2018-05-12
来源:香港商报

  北川中学教师蹇绍琪夫妇震后喜获千金蹇韵涵,有重度听力障碍的她如今口齿伶俐。 李颖 摄

  【改变人生】

  一晃十年過去了,四川地震災區的父老鄉親們過得怎麼樣?經歷了深入骨髓、痛徹心扉的痛楚之后,那一個個生動的靈魂,10年來經歷了怎樣的人生?那些曾經游離的身心,是否有了恰當的安放?帶着這份牽挂和思念,本報記者近日專程奔赴災區,回訪北川新縣城、德陽綿竹清平鄉、汶川映秀鎮災民,了解他們真實的生活狀况。相比今天災區美麗的居住環境,我們更關注的是「人」本身——災區人民的所思所想,他們的精神狀態才最牽動人心。我們重返災區,從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尋找答案。(撰稿:李颖 张丽 付莉莉 郭代勤 施美 许介入)

  5月的北川,空氣清新怡人,處處繁花似錦。下午5時,位於新縣城中心位置的永昌小學門口,記者從等待接孩子的家長人群中一眼認出了曲山中學(原北川中學初中部)的黃安蓉老師。上一次見到她,還是在汶川地震周年之時。如今9年過去了,她的臉上有了些許歲月的痕跡。記憶中的她有着一張蒼白的面孔,如今卻是健康紅潤的臉龐。而最大的變化在於,她的雙眸有了神采,閃耀着久違的光芒。她也明顯比9年前健談了許多。說話間,一個小女孩活蹦亂跳地撲進黃老師的懷里,大聲地叫了一聲「媽媽」,黃老師的臉上頓如花朵般綻放,記者剎那間明白了她與9年前判若兩人的原因所在。

  地震中痛失愛女

  眼前這個叫做蹇韻涵的小女孩今年7歲了,是黃老師與她的丈夫、北川中學音樂教師蹇紹琪在地震后所生下的小女兒。2008年5月12日,他們的大女兒被那場特大災難奪去了生命。當時正在讀高一的大女兒身高1米71,不僅成績優秀,而且面容姣好,鋼琴、唱歌、跳舞,樣樣拿得出手。她鍾愛羌族皮鼓舞,希望有一天能夠踏進解放軍藝術學院的大門。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5.12」地震發生時,蹇教師正帶著115名學生在縣里參加一個頒獎典禮。慌忙中,他帶着學生們前往縣委大院避難,最后學生無一遇難。但等他回到學校時,卻發現女兒如同白天鵝,永遠地飛走了。

  大女兒的離去無疑是對人到中年的蹇老師夫婦最沉重的打擊。震后經歷長時間的療傷,夫婦倆才并肩從巨大的陰影中走出來,開始考慮孕育一個新生命。然而,失去愛女的痛楚嚴重影響到夫婦倆的身心健康,想懷孩子卻怎麼也懷不上。經歷了漫長的尋醫問藥之路,2010年10月,黃老師終於懷孕了!到2011年7月,誕下了小女兒,取名蹇韻涵。喜不自禁的蹇紹琪夫婦大張其鼓地跟同事們慶祝了一番,大家都為這個新生命的到來而感到高興,這個來之不易的小女兒也給蹇老師夫婦的生活帶來了無限的樂趣和希望。

黄安蓉老师在检查蹇韵涵背诵课文 李颖 摄

  遭遇人生二次打擊

  然而,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當小韻涵長到一歲時,蹇老師夫婦卻發現,小女兒不太聽得見聲音,每當呼喚她時,她總是反應很慢,要喊兩三聲才轉過身來,於是帶她到醫院檢查。輾轉綿陽、成都多家醫院之后,確認她有重度聽力障礙。這無疑讓蹇老師夫婦遭遇人生第二次打擊。當時41歲的黃老師頓時感覺像天塌下來一樣,好不容易有了新的希望,一下子又掉進冰窖里。

  絕望之中,他們得知安裝人工耳窩可以幫助女兒獲得聽力,但僅僅安裝一隻耳朵,一套下來就要26萬多元,這對震后剛重建家園的蹇老師夫婦來說是一筆無法承擔的巨款。所幸中國殘聯在得知小韻涵的情况后,資助了大部分費用,兩歲的蹇韻涵終於在右耳安上了人工耳窩。即便如此,小韻涵也不會自動學會說話,需要進行大量的聽音練習。由於蹇老師一心撲在學校,身為母親的黃老師為此付出了相當多的心血。

  在蹇老師家的客廳里,一面小鼓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黃老師說:「我每天敲鼓訓練她的聽力,敲一下,就看她的反應如何。再敲,再看她的反應,讓她學會對聲音有反應。教她發音,a、o、e,一個音一個音地發。從聽音到發音,再到單詞和詞語,再到說句子。」

  冀小女長大自食其力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訓練,奇跡發生了!如今的韻涵能閱讀文章,口齒非常伶俐,可以說是同類病例中百里挑一的範例。如果不是事先了解,旁人根本發現不了她是一個聽力有障礙的小孩。每天清晨6點,小韻涵便起床大聲朗讀,《三國演義》《格林童話》不在話下。她還在相聲比賽中獲得第一名。她小小年紀還很會攝影,會彈琴、跳舞,充滿藝術天賦。

  最難能可貴的是,韻涵具有非常好的專注力。她的語文、數學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由於韻涵只安裝了一隻耳窩,聽得還是不真切,學習英語感到吃力,47歲的黃老師就跟著學校同事,從頭開始學習英語,再一點點地教給女兒。

  「遇都遇到了,不堅強也沒辦法,你只能去面對。」經歷人生如此多的跌宕起伏,黃老師說起過往的經歷時已非常平靜,但這份平靜中有著非同尋常的力量。

  「我和蹇老師年紀都大了,我就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將她撫養成人。我們只想盡可能多地訓練她,把她培養成一個自食其力的人。」

  小蘊涵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她的人生仍擁有無限的可能性,在此我們祝福她平安、健康地成長!

  蔣雨航:由被救者變施救者

蔣雨航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地動山搖,掩埋了正在睡覺的蔣雨航。那時的他,剛被分配到汶川縣映秀鎮公路管理處工作。

  2008年5月17日,被廢墟困住的蔣雨航歷經124小時后,終被獲救。那時的他,重見天日的第一個念頭是,希望自己以后能像消防官兵一樣救人。

  被埋124小時獲救

  「地震發生時,是我剛開始工作的第一年。當時,我剛下夜班,正在睡覺,突然間就地震了。后面我就被困在了廢墟里,124個小時,五天五夜,沒有任何食物,全靠毅力在支撐。」電話那頭的蔣雨航在和記者講述這段經歷時,還心有餘悸。

  幸運的蔣雨航最終獲救了,救他的是上海消防官兵們。「我遠遠地就聽到有人在呼喊我的名字,我心里就知道自己能獲救了。被救出來的那一剎,我心里就暗暗發誓,以后自己也要成為一名救人的消防戰士。」蔣雨航說。

蔣雨航在被埋124小时候获救。

  最終,他的願望實現了。2008年底,20歲的蔣雨航成為挽救自己生命的上海消防隊伍中的一員。經過半年多的訓練,他領到了自己的橙色訓練服,服役於上海消防特勤支隊彭浦中隊。

  夢想實現的路上,蔣雨航常常冒着生命危險去執行任務。「2010年的時候,一艘船舶發生了火災。我當時是以攻堅小組的身份率先去尋找火源,最終成功找到了火源。也因為表現良好,立了三等功。」蔣雨航說起了他的消防兵生涯。

  「這個還不算危險,最驚心動魄的一次是倉庫火災的經歷。當時,上海某地的倉庫發生了嚴重火災。我和戰友們一起進入倉庫,準備救火。踏入倉庫后,溫度反而越升越高。我們意識到情况不對,立即撤出倉庫。就在所有人撤出倉庫門的一剎那,整個倉庫坍塌了。」電話那頭,蔣雨航輕描淡寫地說起這些經歷。電話這頭的記者卻不禁為他捏了把汗。

  地震后對生命更加敬畏

  談及地震對他的最大影響,蔣雨航說:「我意識到生命的珍貴,會更加認真地對待自己的工作。2010年,我第一次報考軍校落榜了。但是第二年,我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軍校。」

  十年的一線救援生涯,蔣雨航始終保持着對生命的敬畏。他表示,消防隊員還會經常去營救小貓小狗。由於對生命充滿了敬重,再加上消防隊員的職責,他每次都會盡全力去營救小動物。

  「在我眼里,它們都是一條珍貴的生命。」蔣雨航堅定地說道。今年3月份,蔣雨航調動工作,從上海回到家鄉凱里市,成為黔東南消防支隊戰情保障大隊助理。當記者問及他以后的職業規劃,蔣雨航說:「我希望自己一輩子都是消防官兵。」

  【記者手記】從心理重建到生命重建

  記者曾經分別於汶川地震周年和兩周年之際赴災區采訪,今次是第三度來到災區,深深感受到災區的點滴變化,而更令人欣慰的是災民們心態的轉變。

  我們欣喜地看到,他們漸漸走出了傷痛,開始了新的生活。無論是在地震中痛失愛女,人到中年再遇二次打擊的教師夫婦,還是被埋124小時奇跡生還的青年,救出10餘人卻失去老伴的映秀「好人」,以及來川救援堅守十年的志願者,他們都回歸到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每一個日日夜夜,每一聲家長里短,每一份柴米油鹽,都那麼真切地閃耀着幸福的光芒。他們真實地生活着,如同你我一般,平凡的生活彌足珍貴。

  在巨大的災難面前,他們無比悲痛,卻又如此堅韌。正是這份堅韌,讓他們在歷經人生磨難之后,仍懷抱希望和勇氣,重建家園,步入日常生活之中。

  更加引發觸動的,是災民們正經歷從心理重建到生命重建的升華。原為大學心理教師的志願者劉猛,十年前赴災區創辦「媽媽之家」,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撫慰因地震失去孩子的失獨母親。如今十年過去,經他做過心理輔導的240餘位失獨母親中,有180位已生育了新的生命。

  記憶無法抹去,但傷痛可以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撫平。從心理重建到生命重建,我們真切地感受到這十年里災區人民的成長。歷經磨難,他們的心胸更加有厚度,他們的人生更加有張力。李穎

[责任编辑:郑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