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主席視察香港一周年 港雙向服務平台作用日顯-香港商报

習主席視察香港一周年 港雙向服務平台作用日顯

2018-07-05
来源:香港商报

  習近平主席銳意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發展兩地「互聯互通」,使香港亦真正成為連接內地和海外的「重要中介」和「雙向服務平台」。

  【香港商报网讯】記者鄺偉軒报道:習近平主席去年視察香港時曾指出,香港是連接內地和國際市場的重要中介,是國家「引進來」、「走出去」的雙向服務平台。事實上,香港享受「一國兩制」制度優勢,既能夠分享內地廣闊市場和發展機遇,亦經常作為國家對外開放「先行先試」的試驗場,佔得先機。

  鞏固港離岸人民幣中心地位

  近幾年中央透過政策支持鞏固香港的離岸人民幣中心地位,彰顯香港作為連接內地和國際市場的「重要中介」的作用。其中一個重要的舉措是於2014年11月17日「滬港通」開通當日,同步取消香港居民每日最多兩萬元人民幣的兌換限制。

  星展銀行(香港)財資市場部董事總經理王良享說,取消香港兌換人民幣上限,內地與香港市場實現「互聯互通」,提高港人民幣匯款上限至8萬元,以及推出香港離岸人民幣同業拆息,均使香港具備全面的人民幣離岸中心的條件。

  王良享還指出,昔日兌換人民幣設有限制時,投資者面對人民幣匯價波動性時伸縮性較細,「但如今取消設限後,機構投資者不論從事投資還是融資活動時,均可進行大額操作」。他認為,取消兌換限制,可鞏固香港在人民幣業務上的「先行先試」地位。

  除了放寬人民幣在港兌換及匯款限制,近年中央支持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發展的另一舉措就是確立香港離岸人民幣同業拆息機制,讓人民幣在港形成孳息曲線(Yield Curve)。王良享認為,在確立香港離岸人民幣同業拆息機制後,可給予銀行客觀基準(Benchmark),讓銀行根據客戶的信貸條件放款,從而讓香港的人民幣資金成本透明化,促進香港的人民幣拆借活動。

  香港城市大學工商管理碩士課程協理主任陳鳳翔認為,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早已形成離岸人民幣兌換價格(CNH),而據此形成的CNH孳息曲線,是全球唯一離岸人民幣指標,香港可透過上述指標衍生不同類別的人民幣衍生產品,包括CNH期權以及利率掉期交易(IRS)等。

  展望未來,陳鳳翔認為,內地或需較長時間方能邁向自由兌換,故此相信香港將有較長時間維持當前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地位。陳鳳翔稱,香港當前已經是國際兌換人民幣最具彈性的離岸中心,不僅個人沒有兌換上限,且企業亦可自由兌換人民幣,故相信未來人民幣業務仍聚焦跨境業務的範疇下,香港仍可維持人民幣業務的領先地位。

  讓港成連接資本市場橋樑

  體現香港作為「重要中介」和「雙向服務平台」角色的另一大舉措,是透過落實「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及H股全流通,讓香港作為連接內地和環球資本市場的橋樑。透過實現資本市場「互聯互通」,國際投資者可利用香港參與內地股債市場。

  香港投資基金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表示,「滬港通」和「深港通」能夠配合國際投資者的日常運作模式,使內地更快融入國際金融市場,並且促使MSCI將A股納入其國際指數之內。黃王慈明稱,昔日透過 QFII 及RQFII 進入市場,國際投資者在匯錢方面,亦面對相當多掣肘,如今落實「滬港通」和「深港通」後,可促使內地投資者採用國際慣例,滿足國際投資者的需要。

  香港交易所舉行「債券通」開通儀式,兩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再揭新篇章。

  港金融影響力需輻射灣區

  習近平去年蒞臨香港視察期間,表明香港是國家「引進來」、「走出去」的「雙向服務平台」。而上述定位在透過「互聯互通」落實後,香港若要鞏固連接內地與世界的地位,下一步應爭取在粵港澳大灣區內擴大商機,包括爭取日後在大灣區內銷售香港基金,將香港金融業的影響力折射至該處。

  為了將香港金融業的影響力延伸至粵港澳大灣區,香港城市大學工商管理碩士課程協理主任陳鳳翔認為,香港可為某些商品發展定價機制,同時可與深圳以至大灣區內其他城市,聯手推動商品業務。事實上,港交所(388)已在前海租用土地,籌建從事商品交易的前海聯合交易中心(QME)。該中心目前正等待正式開幕日期。香港投資基金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也指出,香港監管機構可要求將香港的基金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銷售,折射香港的影響力到大灣區,從而促進區內的人流及資金流。

  另一方面,「滬港通」、「深港通」和「債券通」在2014年、2016年和2017年先後開通之後,內地監管機構又在接洽「滬倫通」。有觀點認為,若「滬倫通」開通,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勢將面對激烈競爭。對此,黃王慈明認為,即使「滬倫通」搶先開通,亦不會對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有影響。她表示,「香港是『互聯互通』的試點,但『互聯互通』對香港並非『獨家專利』,若秉持上述看法,將構成觀念上的錯誤。」她還認為,香港在國家金融業開放的過程中,應接納不同模式,又指「滬港通」和「深港通」這兩大開放渠道仍未充分發揮;即使「滬倫通」開通,但若內地資本市場發達,香港亦可從中受惠。

  粵港澳大灣區大力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港成內地資本市場開放試驗場

  香港作為內地對外開放「重要中介」和「雙向服務平台」的地位,還由央企在香港實現整體上市及落實H股全流通得到體現,全球投資者透過香港享受內地金融領域對外開放的盛宴。

  央企在港實現整體上市

  央企「整體上市」過去一直是「只聞樓梯響」。在香港擁有多個上市平台的華潤集團和光大集團,雖然過去曾傳出有意在香港整體上市,惟最終未能如願。及至近幾年終於有整體上市的成功案例,並顯示出香港是央企對外開放的重要平台。

  2014年4月,中信泰富透過「現金加發行股份」的方式,以2865億元收購中信集團99%的資產,並且易名「中信股份」,實現整體上市。2015年,中信股份引入泰資正大集團和日資伊藤忠商事,並合組公司「正大光明」,冀通過引入外資股東實現央企對外開放。

  同時,為加強國際投資者對央企的參與,聯想控股(3396)及中航科工(2357)分別於今年4月及5月,獲中證監批准成為「H股全流通」的試點公司。從上述例子表明,香港已被視為內地資本對外開放的「試驗場」。

  香港作為亞太地區主要國際金融、貿易、船運、旅遊和資訊中心,被視為內地資本對外開放的「試驗場」。

  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稱,當前內地金融體系尚未完全開放,為了獲取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好處,並降低開放過程中的風險,以香港作為對外開放的立足地是最好的選擇。陳文鴻續指,香港與國際接軌,加上香港有足夠能力監督中資企業,故對中央來說,香港是金融業唯一對外開放的「試驗場」,別無他選。

[责任编辑: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