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堅定走自己的道路-香港商报

中國堅定走自己的道路

2018-09-28
来源:香港商報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國家經過這40年,無論是經濟力量抑或是國際地位,都大幅提升,與香港毗鄰的深圳,就是活生生的例證,由40年前尚未開發的農村,搖身一變已經成為國家重點創科重鎮,人民生活水平不單已經大幅提升,更孕育出將華為、騰訊等能走向國際的巨企。

  國家有很大進步

  記憶中,20多年前筆者隻身到英國留學,於一所寄宿學校就讀,當年英國本地人看來對於中國沒有多大的認識,有個別的當地人有時甚至會用帶有取笑的眼光看待中國。在他們眼中,中國等於貧窮,汽車沒多少,只能以單車代步,令人知道中國的存在的或許就只有李小龍式中國功夫或者中國外賣食物。

  當年的國際社會,聚焦的往往是日本,西方人眼中認識的亞洲人往往是日本人,走在街上當地人主動用亞洲語言跟你打招呼,劈頭一句就是日本語「你好」。早年到歐洲商場遊客區標示牌只有日本語,鮮有中文。可是,今天國際上大家對中國認識多了,中國亦在國際上成為舉足輕重的國家。

  筆者雖然並非國際關係專家,但有一個顯淺道理相信大家會認同,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首先也取決於自身經濟實力,任何強國之道,必然是先搞好經濟建設。40年來改革開放,成功令相當部分國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當然,今天內地仍存在收入不均,或者農村人民依然處於基層生活水平,有待改善等,但不能否認,相比於40年前,已有很大的進步。

  以自身方式處理問題

  在國際上,中國面對的風浪一點也不小,近期美國總統特朗普不惜發動傷人損己的貿易戰,說穿了,亦是要抑制中國發展。畢竟中美關係多年來已發展出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情況,中國的經濟動力有相當部分來自於出口貿易,長遠來說,國家希望發展出自身穩健的國內消費市場,足以帶動內需,推動經濟,這樣可以減少受制於人的處境。

  然而今天中國能站穩陣腳,不斷發展,亦非常需要自身穩定的國內政治局面,社會相對穩定,國家才能集中精力處理問題,解決經濟問題。眼見過去不少北非及中東國家受茉莉花革命影響,政局動蕩,口裏說要改變社會、改變國家命運,換來的卻絕不是那些動人漂亮口號的目標實現,相反承受的只是民不聊生,生活沒有好過。當然,一直以來,不少西方意見認為要將西方民主選舉政治制度套在中國身上,但這根本沒有考慮到「水土不服」的問題。國家要按照自身環境、背景、歷史等設定適合及屬於自身的制度,盲從人家的制度或因而產生巨大社會矛盾,對國家及國民自身利益來說隨時有害無益。我們對國家要有信心,中國要堅定地走自身的道路,以自身方式處理問題,這樣才可確保國家穩定發展,迎接未來改革開放的更多個十年。

  立法會議員 周浩鼎

[责任编辑:肖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