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大家谈】堅持改革開放終成大贏家-香港商报

【改革開放40年大家谈】堅持改革開放終成大贏家

2018-10-02
来源:香港商报

资料图

  作者:立法會議員 吳永嘉

  歲月變遷,滄海桑田,改革開放今年已屆不惑之年。如果說改革,是從農村開始,那麼,開放當屬廣東為先。香港與包括廣東在內的泛珠三角地區唇齒相依,經濟發展得天獨厚;與此同時,港澳同胞積極參與改革開放,帶去了資金和技術,以及豐富的市場經濟運作經驗。應該說,香港在國家改革開放40年中,除了是貢獻者,也是受惠者,特別是建立和鞏固了香港作為國際商貿、物流、航運、金融和專業服務中心的地位,體現了與國家同發展、共繁榮。

  新時代改革開放需要香港

  正是靠着改革開放,不斷打破束縛思想的桎梏、掃除阻礙發展的藩籬,中國成功開闢了新的發展空間,從國民經濟瀕臨崩潰的邊緣奮起直追,經濟總量一路超過意大利、法國、英國、德國、日本,穩居世界第二。我們打開國門,從封閉到全方位開放,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成為世界經濟最大的確定性、主要的動力源,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

  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指出:「40年來,中國人民始終敞開胸襟、擁抱世界,積極作出了中國貢獻」;「今天,中國人民完全可以自豪地說,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習近平主席同時宣布了多項中國降低貿易壁壘、擴大開放的舉措。

  新時代國家的改革開放,包括香港,需要香港,也將進一步成就香港。香港未來更應充分利用「一國兩制」所賦予的優勢,以及牢牢把握「一帶一路」倡議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所帶來的歷史機遇,既能促進自身繁榮發展,又可繼續在改革開放進程中發揮獨特作用。

  以前我們說香港與珠三角是「前店後廠」,香港這個「店」最重要的優勢在於貿易與金融服務,珠三角則扮演「世界工廠」的角色;時移勢易,這個角色定位必須要重新界定,隨以工業4.0所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興起,重視「實體經濟」、「再工業化」成為近年來各個先進經濟體的新方向。因此,香港要思考在原有貿易與金融服務的基礎上,投放更多資源發展創新科技;珠三角的廠商亦要轉型升級,順應先進製造業的必然趨勢。

  珠三角「前研後製」

  粵港澳大灣區不僅為「再工業化」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經濟腹地,而且為香港與珠三角在創新科技發展方面賦予了新的內涵。中央明確表示支持香港做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早前已經放行科研資金南下,同時公布了國家科技部將與本港創新及科技局,就科研、人才培育和成果轉化等方面簽訂合作安排;另外,中科院轄下的廣州生物醫藥及健康研究院和北京自動化研究所,亦將落戶科學園,從而提升包括香港在內的整個大灣區科研創富實力。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日前訪問珠三角先進製造業工廠時提出一個「前研後製」的概念,對新形勢作了形象的比喻。

  我認為,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細則出台在即,將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契機,讓香港與珠三角攜手推進科技創新和「再工業化」的發展,利國利港利民。

  回首改革開放艱辛歷程,恰似一幅「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巨幅畫卷。過去40年,是堅持改革開放、發展市場經濟的40年,也是展現我國強大自我調節能力,推動中國經濟航船不斷前進的40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初,國務院批覆同意撤銷深圳經濟特區管理線。至此,這條存在了近40年的標誌線被正式撤銷。對已經深度融入世界、引領發展潮流的中國而言,這更像是用一種頗具象徵意義的方式向改革先行者致敬。

  有道是:「智者建橋,愚者建牆」。目前美國主動挑起針對中國的貿易摩擦,這恐怕不只在貿易領域,還在「中國製造2025」,而且很可能是通過「貿易戰」的方式,迫使我國在貨幣金融等不同領域作出更多的利益讓渡。經常將「美國優先」掛在嘴邊的特朗普,自其上任後選擇逆潮流而動,悍然發動一系列單邊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既違背全球化的市場規律,亦因此造成眾叛親離的局面,終將自食其果。

  總而言之,我們應當繼續高舉自由貿易的大旗,推進經濟全球化,優化我國出口的產品結構和區域結構。因為只有堅持改革開放、發展市場經濟,才能提升民生福祉;也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充滿危機和不確定性的世界經濟格局中,認清形勢、砥礪前行,不僅會成為最大的贏家,而且是最後的贏家。

[责任编辑: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