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十大关注系列专访】宗第:改革開放培育生力軍-香港商报

【商界十大关注系列专访】宗第:改革開放培育生力軍

2019-01-23
来源:香港商报

 

  宗第期待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出台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余江強報道:香港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宗第親身參與和見證國家改革開放的歷程,在深圳投資辦事處是首批外資辦事處之一,為廣州建白雲賓館是當年的第一高樓。他最大的感受是內地人才的飛躍式變化,鄧小平派大批留學生放洋出國是超成功的政策,這些海外學子成為建設國家、促進改革開放源源不絕的生力軍。

  宗第指出,祖國偉大,人才鼎盛。大批留學生帶回了外國先進的知識和技術,先進的管理經驗和國際視野,在國家各行各業不同領域作出巨大貢獻。「俄羅斯鐵路技術本比中國先進,但當習主席帶着普京坐高鐵,又快又穩時,說明中國高鐵技術后來居上傲視全球。當然,這并非一蹴而就的事,而是很多人才經過長時間鑽研才能成功。」

  引進飛機配件建白雲賓館

  1985年,在深圳首批外資辦事處共有126間,宗第的燕京行是其中一間,「當年是中外合資,我們的公司是以轉口貿易為主,初期是土畜產品,后來是航空器材。中美建交后,通訊交通的大企業還不敢到內地,我們為中國航空引進飛機、直升機的配件。」

  宗第后來又投資廣州的酒店工程,興建白雲賓館,成為當年的第一高樓,引進外國電梯和意大利原裝紅磨石,裝修快速,還受到省領導任仲夷的表揚。他笑稱,當年派了200個香港師傅裝修天花板木廊,內地師傅因不懂其承托巧妙之處,還擔心會不結實而跌下來。「白雲賓館開了一間的士高,20元入場費,比起當時一般月薪60元,相當昂貴,但還是晚晚爆棚,結果投資很快就回本。」

  他笑稱,當年的內地員工在自己公司如入少林寺,經過一番培養,都成為被挖角的對象,他們都很長情。譬如當年代理的印刷機器,生產的外國公司已經關門,機器要維修,當年的同事即使已身居要職,一旦提出要求亦應允施援。

  冀大橋放寬行車高鐵加班

  宗第曾親身體驗港珠澳大橋的快捷,駕着私家車走了一趟,跑45分鐘便到了澳門。但覺得車流量相當疏落,最多是跨境巴士,私家車不多。他建議三地政府應該協商,提高大橋的實用性,進一步放寬通車條件,開放更多私家車跨境牌照的申請,讓更多車輛使用大橋,便利三地人員的往來交流。

  高鐵港段開通,宗第高度赞揚「一地兩檢」的便利,「一些舊口岸也應該想想辦法改成『一地兩檢』,例如去落馬洲到皇崗口岸,坐跨境巴士要上上落落兩次,相當麻煩。有關當局能否以人為本,也改成『一地兩檢』,減少旅客的奔波,更有利大灣區的融合。」

  常往深圳的宗第認為,高鐵很快,但班次上有優化的必要。目前高鐵班次多是到深圳北站,但他要到福田辦事,班次較少,「從香港坐到深圳北只是14分鐘,但等候去福田的車要坐一個鐘頭,得不償失。」他認為,深港的鐵路要像京津城際般省時方便,高鐵去福田客量較少,可以調動較少的車卡,加密班次。經濟陰霾重壓盼灣區規則

  宗第預料,2019年將是生意艱難的一年,因為前景不明朗,尤其是在中美貿易戰的陰霾下,中小企業承受的心理壓力大,變得縮手縮腳,不敢勇往直前,投資審慎。當然中美若能和解,簽署協議,有利好消息,會有助轉向,否則這場貿易戰不單是中美雙方受到影響,還會波及全球,歐洲等國家也不能倖免。

  他最后指出,今年值得期待的是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則出台,這個比東京、紐約灣區還要大的灣區,未來發展的潜力相當巨大,可以穩陣地投資,尤其是一旦打破地區性壁壘,開放市場后,將帶來持續的人流、物流、資金流,發展前景無可限量。

[责任编辑: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