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養老融合大勢所趨 港委籲建智慧安老社區-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2019全國兩會 > 最新报道

粵港澳大灣區養老融合大勢所趨 港委籲建智慧安老社區

2019-03-11
来源:香港商報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立法會議員梁志祥

  【香港商報网訊】全國兩會特派組報道: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立法會議員梁志祥,昨日在香港商報與深圳特區報共同組建的全國兩會粵港澳大灣區聯合訪談室接受專訪時表示,他比較關注香港人的福利問題,尤其是退休長者的生活安排,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出台後,將加速香港養老產業與內地的融合發展。他在今年的提案中,再次建議加快相應政策的完善與落實,在粵港澳大灣區建立智慧安老社區,讓港長者能在大灣區內地城市享受到優質的退休生活。

  落實養老津貼過河

  梁志祥說,香港是目前全世界人口平均壽命最長的地區之一,老齡化已經成為香港面臨的一大難題。現在回廣東省內生活的香港長者約有10萬人,另外每年還有約2萬名長者返回內地養老。這部分長者大部分是回到自己家鄉實行居家養老,很少一部分是去養老院生活。

  梁志祥介紹,港長者退休後,大部分願意回到廣東老家養老,目前主要存在的問題是:香港家人不方便及時了解長者們在內地的生活狀況、香港綜援金過河還存在不足,以及內地養老還不能提供完善的服務。他說,港府政策已經允許了一部分養老金過河,幾種類型加起來大約5000元港幣,還有其它津貼不能全部過度到內地使用,這樣一來就使得在大灣區養老的港長者,在收入來源不太充裕,他希望在大灣區規劃框架內,港府能採取措施完善。

  醫療一體化急需完善

  梁志祥還指,港長者到內地養老還存在醫療服務跟不上的難題。香港長者在香港的醫療服務基本是免費的,有時最多花費100元港幣左右,但在內地看病,費用要比香港高得多。還有兩地治療的藥物也有很大差別,有時在內地買不到香港醫院開的藥物,這些情況使得一些居住在內地的港長者,經常需往返香港看病,家人也很?急。現在香港大學在深圳開設了一家醫院,可以為香港長者提供與香港無差別的醫療服務,但這樣的點太少。他希望,香港政府應多舉措,在大灣區內地更多城市設立互助式綜合性醫院,為內地養老的港長者提供像香港一樣的無差別醫療服務,同時開通藥物的互聯互通,這樣就解決了許多在內地養老的長者後顧之憂,也讓其在港的子女更放心。

  對養老院的設施問題,梁志祥也建議可以在粵港澳大灣區建立智能養老院。他指,港府近年來也在大力推動健康老齡化,並將其列為未來創新科技發展的四大重點領域之一。香港已經建立了幾家設備先進的養老院,既有可輕鬆移動行動不便長者的機械,也有探測長者是否尿濕的設備,在讓長者生活更方便的同時,也節省了人力。

  梁志祥最後表示,大灣區內養老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他對這些建議的落實很有信心。

  吳秋北提多措對接粵港安老

  【香港商報网訊】本報兩會特派採訪組報道: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工聯會會長吳秋北在今年兩會提出多項建議,全與便利港人到內地生活有關,包括促進粵港政府對接,完善粵港澳大灣區內安老政策和服務;將港人回鄉證納入內地電子認證系統;以及容許港人在內地直接更換、補領回鄉證。

  在建議中,吳秋北提及香港人口急速老化,而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為港澳居民在廣東養老創造便利條件,若粵港政府安老政策有效對接,大灣區內其他城市或許將會成為港人安老的好地方。

  就此提出以下建言,一是做好灣區醫療合作。對香港長者而言,醫療配套是考慮北上養老的因素,只要內地能提供專業醫療服務,願意人數將大增,比如引進香港大學現代化管理模式的港大深圳醫院。他認為,政府要支持香港的醫療服務積極對接大灣區城市,提高各地的醫療水平,讓民眾在大灣區享受無差別的高質醫療服務。二是共同發展灣區安老院舍。內地空間足、人力資源充沛,正好可以緩解香港的社會壓力。而香港的管理經驗有利於大灣區內其他地方借鑒,形成鄰近城市提供土地和人力資源、香港提供管理及執行的合作模式,集各家所長把大灣區的安老服務發展起來。三是將「醫療?」使用範圍擴至大灣區的三甲醫院;四是建議讓港人參與內地基本醫療保險;五是設立跨區域救護車服務;六是提供香港長者內地乘車優惠待遇;七是生活津貼儘快擴至灣區。

  另一個建議是將港人回鄉證納入內地電子認證系統;或優化居住證的申請條件,讓更多有興趣的港人自願申請,享受國民待遇,融入國家發展。吳秋北還建議容許港人在內地直接更換、補領回鄉證,減少舟車勞頓及金錢開支,真正做到便民利民。

[责任编辑: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