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同向 共築美夢 「八大行動」湘江之濱啟航-香港商报

同心同向 共築美夢 「八大行動」湘江之濱啟航

2019-07-09
来源:香港商报网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已經實現經濟快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時刻不忘回頭拉一把它的「命運與共、志同道合的非洲好朋友、好夥伴、好兄弟」。在當前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不斷抬頭的背景下,中國願意一如既往地加強和非洲國家的密切往來,打造新時代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近日,在湖南湘江之濱,中非經貿合作再度揚帆起航,第一屆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在此圓滿落幕。中國將在投資、貿易、農業、基建、園區合作等領域和非洲加強合作,以幫助非洲擺脫貧窮落後的局面,讓非洲人民共享時代文明和繁榮。陳娟 朱輝豪
 
  中非加強合作水到渠成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去年9月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提出,中國願以打造新時代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為指引,在推進約翰內斯堡峰會確定的中非「十大合作計劃」基礎上,同非洲國家密切配合,未來3年和今後一段時間重點實施「八大行動」。
 
  作為落實「八大行動」的第一條具體舉措,由中國商務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主題為「合作共贏,務實推進中非經貿關係」的第一屆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日前在中國長沙落下帷幕。作為落實中非合作論壇經貿舉措的新平臺,地方對非經貿合作的新窗口,本屆博覽會聚焦新時代下中非經貿合作的重點領域,推動中非在貿易、農業、製造業、服務業、金融業以及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合作取得新突破,形成了一批實實在在的成果。
 
  「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非洲是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最近幾十年以來,中國一直高度重視和非洲國家加強合作與交流,並且在多個領域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而中國在湖南新設立的每兩年舉辦一次的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聚焦打造對非經貿合作的新機制,以進一步加強新時代中非經貿合作,推動中非經貿合作向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李慶四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加強和非洲密切往來,既是延續傳統雙邊合作的趨勢,也是從現實出發,因為非洲是一個欠發達的國家,發展潛力巨大,中非加強合作,雙方可以互利共贏。「非洲不僅有資源,還有龐大的年輕人口,市場空間大。而且非洲本身也渴望發展,中非有?共同的歷史和現實的需要,雙方的合作潛力非常大,而且中國和非洲走在一起,完全是互利雙贏的思路。因此,中非加強合作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李慶四說。
 
  經貿先行 譜寫新篇章
 
  中非經貿合作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基礎,目前中國已連續十年穩居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據官方數據,2018年中非貿易額達2042億美元,同比增長20%,超出中國同期外貿整體增速7.1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中國也是非洲重要的投資來源地。截至2018年底,中國在非洲設立的各類企業超過了3700家,對非全行業直接投資存量超過460億美元,涉及農業、建築業、製造業、信息通信、商貿物流、能源礦產等多個領域。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6月27日在首屆中非經貿博覽會上表示,中非經貿合作不搞花架子,而是緊扣非洲發展的實際需要,推動中非共建「一帶一路」同非盟《2063年議程》非洲各國的發展戰略深入對接,助力非洲打破基礎設施落後、資金匱乏、人才短缺等制約瓶頸。
 
  南非國家規劃委員會委員米麗亞姆·奧爾特曼表示,來自中國的投資增強了非洲的「造血」能力,幫助非洲更好地融入全球價值鏈。「在南非,中國企業同非洲工業化和城市化需求對接,提供品質優良、價格合適的產品和裝備,不但有力帶動當地經濟發展,也帶來更多的投資、管理經驗以及創新活力。」
 
  此外,非洲作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為中國企業投資非洲創造了無限的可能。分析人士認為,隨?中國土地、人力等成本壓力的不斷上升,非洲成為了中國勞動力密集型企業「走出去」的碧海藍天,它為中國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的第二次騰飛提供了一個足夠大的載體,也給中國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巨大商機。中國勞動密集型企業向非洲轉移,不僅對中國經濟有利,也對非洲的工業化、現代化進程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基建合作仍是重點
 
  基礎設施建設是中非經貿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中非雙方已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建立了良好合作夥伴關係。去年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將「設施聯通」作為「八大行動」之一,中國和非洲聯盟啟動編制《中非基礎設施合作規劃》,中非基礎設施合作由此進入「黃金時代」。
 
  「要致富,先修路。」經濟要發展,基建要先行,這是最為淺顯的經濟學理論。基礎設施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也是提升民眾生活質量的必要保障。經過此前的探索和發展,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積累了豐富的投資、建設和運營經驗,形成了相對明顯的資金、裝備和技術優勢。而非洲作為後發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資金缺口依然巨大,有待中國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近年來,中國企業積極參與非洲基礎設施建設,在高速公路、軌道交通、港口、航空、電力等諸多領域實施了一大批重大項目,為非洲互聯互通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也帶動了中國的技術、裝備、標準和服務加快走進非洲。
 
  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梁海明認為,在傳統基建上,中國可以給非洲國家帶來新機遇,不僅從基建上改善非洲國家的對外貿易和投資環境,推動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還能讓這些國家的民眾有更多的就業機會,獲得到實實在在好處。此外,完善的基建措施也能讓包括中國的投資者從中受益,為中國企業走出去開闢了新天地,實現多方共贏。
 
  梁海明指出,在新型基建上,中國可以幫助推動非洲國家加快互聯網乃至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第四次工業革命以數字化信息技術為代表,全球有超過30億人仍然沒有使用互聯網,其中大部分集中在非洲。推動非洲國家的經濟發展,幫助非洲國家的民眾接觸互聯網,發展數字經濟,有助於避免非洲和時代脫節,以及可以趕上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發展趨勢。」梁海明說。
 
  助力非洲實現糧食安全
 
  在中非推動的「八大行動」中,農業合作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之一,中方此前也明確提出,支持非洲在2030年前基本實現糧食安全,實現農業現代化。
 
  目前而言,非洲很多國家仍為農業國家,而且在農業基礎設施、生產技術和管理方面,提升空間仍然很大。「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隨?中非農業合作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中國農特產品出現在非洲大陸上。最為顯著的例子是中國的雜交水稻,已在尼日利亞、塞拉利昂、坦桑尼亞、盧旺達、多哥等10多個非洲國家生根發芽,幫助非洲國家人民解決最基本的吃飯問題。
 
  此外,為援助非洲國家的農業發展,中國還提供了大量的技術,並派遣專家學者進行指導,幫助非洲的農業發展。比如在幾內亞、馬里和坦桑尼亞等國,都相繼建立了大量的農技試驗站和推廣站,試種水稻、蔬菜和甘蔗等農作物。
 
  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6月27日舉行的中非農業合作發展研討會上用全英文致辭道:「作為國際稻作發展論壇理事會主席,在此我宣布,我們將每年派出青年科學家前往非洲相關國家,從事雜交水稻的科研、推廣、普及工作,薪火相傳老一輩農業科技工作者的衣缽,繼續幫助非洲國家發展農業和水稻,提高糧食產量。」
 
  「中國已與21個非洲國家簽署了農漁業合作諒解備忘錄或議定書,建立了雙邊農業聯委會或工作組機制,雙方建立了利益聯結體,中非農業合作進入『快車道』。」中國農業農村部總畜牧師馬有祥在中非農業合作發展研討會上表示,中國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倡議與非盟《2063年議程》、《非洲農業綜合發展計劃》、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非洲各國農業發展政策對接,與非方共同編制《中非農業現代化合作規劃》,強化中非農業合作頂層設計。
 
  此外,馬有祥指出,中國鼓勵和支持有實力的企業赴非投資興業,發揮好在非農業合作園區輻射帶動作用,促進非洲農業發展,鼓勵雙方科研機構和專家學者加強交流,加強科研聯合攻關和成果轉化,繼續向非洲國家派遣高水平農業專家和職教教師,為非洲培養更多農業人才。
 
  中非合作前景廣闊
 
  數據顯示,在第一屆中國-非洲博覽會期間,中非地方政府、國有及民營企業、金融機構、商協會,以及非政府組織,共同簽署了84項合作文件,包括政府間合作協議、融資協議、投資協議、商務合同、合作備忘錄等,涵蓋貿易、投資、基礎設施、農業、製造業、航空、旅遊、友城等領域,涉及金額208億美元。
 
  非洲擁有自然資源豐富、市場廣闊、勞動力人口充足等優勢,被外界認為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土地,未來發展潛力巨大。習近平此前也指出,非洲發展不可限量,非洲未來充滿希望,中非友好合作前景廣闊,中非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發展大有可為。中國永遠是非洲的好朋友、好夥伴、好兄弟。
 
  「目前世界經濟普遍存在不確定性,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西方發達國家還未徹底擺脫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加上新的貿易保護主義、反全球化思潮接踵而至。但相對來說,中非經貿合作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較小。」李慶四說,儘管有?不少困難和挑戰,但中非經貿合作前景仍然十分可觀。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