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經貿關係論壇昨在港開幕 曾培炎籲美客觀看貿易逆差-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中美貿易戰 > 最新报道

中美經貿關係論壇昨在港開幕 曾培炎籲美客觀看貿易逆差

2019-07-10
来源:香港商报

 

  40 多位來自中國、美國以及亞太地區的前任政府首腦、國會議員、高級官員、國際企業領袖及智庫學者親臨香港,交流探討中美關係現狀與前景。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張智榮、范曉昱報道:中美兩國元首早前在G20峰會期間同意重啟經貿談判。中美貿易戰「休戰」,亦為國際社會提供討論空間。中美交流基金會與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昨日在本港舉辦「中美經貿關係:現狀與前景」國際論壇。逾40位來自中國、美國以及亞太區的前任政府首腦、國會議員、高級官員、國際企業領袖及智庫學者出席,並展開深入交流。

  中美交流基金會創辦人、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出席論壇致開幕辭時表示,論壇緊接着中美兩國元首在G20峰會期間的會晤,期望能夠提供一個機會,讓國際社會對具有全球意義的重要問題,展開深入而透徹的討論,希望會議的討論不僅有用和帶來啟發,還能夠鼓勵更多人走前一步,支持非常重要的中美關係,對未來發展帶來更大的信心。

  董建華

  貿易逆差向來是中美貿易摩擦的核心議題,美國一直指對華貿易逆差巨大,自覺吃虧並對中國實行貿易制裁。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理事長、國務院原副總理曾培炎在開幕式上指出,美國應全面客觀看待對華貿易逆差數字,不能僅看貨物貿易,還要看服務貿易。

  曾培炎認為,美國貿易逆差由來已久,這與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主導地位、美國低儲蓄高消費形成的內部失衡,以及美國產業結構調整、製造業向海外轉移等因素密切相關。

  美對華貿易逆差被高估

  隨着全球化不斷深入發展,曾培炎稱,國際貿易的業態、模式與結構已發生深刻變化,從貨物貿易為主轉向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並重,從最終品貿易為主轉向中間品貿易為主。只看貨物貿易而不看服務貿易,只看貿易總額而不看貿易附加值,只從GDP(國內生產總值)的角度而不從GNP(國民生產總值)的角度看國際貿易,都不能準確反映國際貿易全局。

曾培炎

  曾培炎特別提到,在雙邊貿易中,雖然美國對華貨物貿易為逆差,但服務貿易是順差。他引用美國經濟分析局(BEA)的統計推算,美國對華服務貿易順差近千億美元,這將大幅抵銷美國對華商品貿易逆差。

  曾培炎又指,如果從GNP的角度考慮,美方貿易反而受益佔優,主要由於計算中美貿易額使用GNP的統計方法,將兩國企業在對方國家的經營收入計算在內,而該方法在全球化下是落後於實際的。根據BEA數據,2016年美國公司在華分支機構銷售貨物和服務約4000億美元,這些企業如果設在美國,在華銷售收入那就是出口。將雙邊跨境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加總起來,美國對華的貿易受益明顯佔優,因此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的統計數據長期被高估約20%。

  他認為,多年來,美國在對華經貿往來中沒有吃虧,而是在國家、企業、家庭等各部門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曾培炎說,此前G20大阪會晤,兩國元首同意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礎上重啟經貿磋商,這是一個良好的信號。他希望中美雙方尊重彼此核心利益,解決各自合理關切,落實兩國元首確定的原則與方向,務實進取、相向而行,達成彼此都能接受的貿易協定。

  貿易摩擦中尋增長新動力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表示,目前中國面臨的問題,與過去日本上世紀與美國發生的貿易摩擦非常相似。當時日美談判中,日方也經常被迫作出讓步,但最終證明,所有困難都是日本工業和社會現代化過程中的陣痛。

福田康夫

  他表示,美國的要求也許很多,但中國可以把這個艱難的時期作為改善國家的好機會,為經濟持續增長找到新的動力,轉危為機。福田康夫希望,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應與其他國家合作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相信這不僅是中國的未來目標,也是整個世界的未來目標。

  美國傳統基金會創辦人兼亞洲研究中心主席傅爾納(Edwin Feulner)則認為,目前美中關係正在經歷一個分水嶺,無論2020年總統大選的結果如何,無論哪一個政黨的參選人勝出,都不可能回到現任總統特朗普之前的美中經濟關係。

Edwin Feulner

  他指出,目前兩國經貿談判仍有一些挑戰有待解決,包括知識產權保障、「發展中國家」地位,以至談判方式等。不過,他認為,儘管當前的挑戰是真實的,但亦提供了一個難得機會讓大家重新檢視,「一個升級版的美中關係必定是我們共同的目標。」

  美提出「脫钩」言論還是少數人

  針對美國有人提出「去中國化、脫钩」等言論,中美友好協會副會長周文重接受訪問時表示,提出相關言論的還是少數人,在近期美國針對中美貿易協定舉辦的聽證會上,很多企業對「脫钩」言論提出很強烈的反對。「因為美國很多大企業在中國都有巨大的利益,如實施脫钩政策,將對美國在華投資企業造成很大傷害」。他認為,中美早前在G20峰會達成重啟談判決定,相信與美國的反對聲音逐漸擴大有很大關係。

周文重

  同時,記者採訪到的與會嘉賓表示,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當前兩國雖然存在一些分歧,但雙方利益高度融合,合作領域廣闊,應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王輝耀:中美關係 「鬥而不破」

  全球化智庫主席王輝耀接受本報記者獨家訪問時表示,貿易摩擦是長期的過程,而中美關係要做到「鬥而不破」。王輝耀指出,我們要讓美國理解,中國的崛起對他們不是威脅,而是個利好和平的因素。「我們要做的不是把他們嚇跑,反而要張開雙臂,更大限度開放,吸引美國企業來中國,令跨國公司沉浸在中國市場經濟的汪洋大海中。」

  倡設亞盟打造亞洲經濟一體化

  王輝耀提出,中國目前不怕競爭,因為我們擁有全世界最好的基礎設施,最好的5G網絡技術,也有1.7億的基礎人才,再加上政府的高效率,中國會成為全世界所有資本的樂土。「我們要開放開放再開放,以不變應萬變,以開放應對所有挑戰。」

  王輝耀表示,中國不怕競爭,因擁有全世界最好的基礎設施,也有1.7 億的基礎人才,再加上政府高效率,料會成為全世界所有資本的樂土。

  王耀輝續指,中國在跟美國建立好聯繫的同時,亦要與其他市場合作。他表示,亞洲市場很大,未來要佔到世界一半的GDP,中國下一個重要的方向或許可以把亞洲市場建立起來,「可以與日本、印度等國家結成亞盟、創造亞洲貨幣,打造亞洲經濟一體化」。

  中美貿易協議年內料有成果

  「中國在與世界聯繫的過程中,香港作為橋樑、一帶一路中轉站的地位不可取代」,他指出,香港要和粵港澳大灣區緊密結合起來,慢慢扶持大灣區成為科技中心、創新中心,令大灣區成為中國未來大數據、人工智能、電子商務的新型重鎮。

  談到中美雙方G20峰會後恢復談判,王輝耀認為目前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一方面美國總統特朗普面臨大選壓力,與中國達成一個協定或成為他的最大競選成果;另一方面,中美貿易戰不斷升級加碼,數字已經開始顯現,兩國實際上是兩敗俱傷,故雙方都對談判表現出積極性。王輝耀表示,貿易協定今年應該會有一定的成果,他對此抱樂觀態度。(記者范曉昱)

  田力普:美把知識產權政治化

  中美兩國元首在G20峰會上決定重啟貿易談判。不過,美國傳統基金會創辦人兼亞洲研究中心主席傅爾納(Edwin Feulner)認為,貿易談判仍有一系列挑戰,包括兩國在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上的分歧。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理事長田力普接受本報專訪時坦承,在知識產權保護上,中美之間仍有差距,但中國近40年來已有巨大進步,又認為華為事件是美國把知識產權政治化。

  田力普指,中國目前正積極推進面向2035 年知識產權強國戰略綱要制定工作,料明年可完成。

  中國保護知識產權步伐加快

  田力普指出,美國早於1787年就把知識產權保護納入憲法,而中國內地於1983年出台第一部《商標法》,兩者就知識產權保護的立法相差了兩個世紀。但中國意識到,保護知識產權對改革開放有重要意義,近幾十年來作出重大努力,「美國用了200年,中國用40年,趕上美國150年、180年,我們還有好幾十年的差距,已經很了不起」。

  田力普認為,中國須在知識產權保護上加快發展,國家目前正積極推進面向2035年的知識產權強國戰略綱要制定工作,預計明年可以完成。他又指,過去40年,中美已就知識產權問題達成許多協議,因此對中美貿易談判前景仍樂觀。

  對於華府指中國企業侵犯美國企業知識產權,更拿華為「開刀」進行封殺,田力普認為,事件是美國把知識產權政治化。他指出,由於華為在5G領域全球頂尖,令美國憂慮通訊技術發展被中國超越,因此試圖遏制中國科技企業發展,「心態不大自然」。

  田力普說:「現時中國像華為的企業太少了,美國拿一兩個打壓,就可以達到目的,但如果中國有100個『華為』、1000個『華為』,情況就不一樣了,這就是中國未來發展的方向。(記者張智榮)

[责任编辑: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