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光佛教普渡協會主席余彥慶博士:永遠正面 積福積德 信解行證 宏觀智慧-香港商报

智慧光佛教普渡協會主席余彥慶博士:永遠正面 積福積德 信解行證 宏觀智慧

2020-06-30
来源:香港商报

   

智慧光佛教普渡協會創辦人余彥慶博士。

  說到行善,很多人會問:「慈善與我有什麼關係?為什麼我要幫助別人?」事實上,世間任何事都是相互的,從大乘佛教的角度來說,慈悲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利益他人,就是提升自己,而福報亦會從中得到提升。佛教慈善的內涵是多方面的,就當代社會慈善層面來說,第一層的就是捐錢,第二層是出力,第三層就是把自己的智慧奉獻出去。因此,作為宗教慈善團體的智慧光佛教普渡協會(下稱「智慧光」),正是一個以佛學為基礎致力啟發有緣人生命智慧的平台,幫助大家探索與認識生命的意義、尊重與珍惜生命的價值,實踐並活出天地人我共融共在的和諧關係。

  文:鄉志飛 部分圖片由馮瀚文攝

  以傳達智慧為初心

  在一般人看來,智慧就是知識的積累、博學多聞,各種技巧、技能的掌握與熟練。而佛教的智慧與世俗的聰明不同,是對宇宙及人生的洞察,對自我和世界的認識,它可以使我們得到解脫,獲得涅槃。智慧光佛教普渡協會創辦人余彥慶博士正是以向世人傳達智慧為初心,希望通過自身智慧啟迪他人,導人向善,以至普渡眾生。協會於三年前註冊成立,信徒現已過百,但「智慧光」的歷史已有三十餘年。余彥慶博士透露,年輕時過於追求學習成績,卻忽略了其他方面的發展,待接觸社會後,才明白到成績只佔人生很小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德行方面的修養,並開始探尋智慧對於人生的意義。「很早我便開始分享和傳播智慧光的理念,多年來集結了一群充滿善念的跟隨者,憑着智慧,一起行善,一同付出,幫助有需要的人,向社會傳遞正能量,引領他們收穫豐盛人生。」

余彥慶伉儷將於9月19日率領弟子載歌載舞娛樂一

眾善長仁翁。

  提倡「無自我思維」

  人生要活得豐盛,就要有智慧,但如何才能夠活得有智慧呢?對此,余彥慶博士道出了一套自己獨有的見解:「許多人把自己當成世界的中心,由此而自以為是,甚少顧及他人的感受,如我的事業、我的財產、我的家庭、我的朋友、我的名位等,只考慮到自己的獲益增利,做事想當然,結果事與願違就怨天尤人,這都是歸咎於一個『我』字,也是佛教思想中的『小我』,而領悟智慧的前提就是要把內心這個『我』逐漸縮小,慢慢放下自我便活得豐盛和有價值。」因此,「智慧光」一直提倡「無自我思維」,放下「一己之私」,多為他人着想,並鼓勵信徒多參與慈善工作,本着關愛和善心幫助別人,同時也為自己累積福氣,使自己在充滿幸福與智慧的生活中,造福社會,從而達至福慧雙修。

「智慧光」已將慈善演唱會的所有門票收益合共

近40萬元捐給「榕光社」。

  行善積福 普渡眾生

  自協會成立以來,「智慧光」一直本着積福積德、普渡眾生的精神,帶領信徒一起參與和籌辦了多項有意義的公益活動,包括社會福利、健康醫療和生命教育等相關的慈善項目。在社會福利上,「智慧光」積極參與社區服務,尤其關注弱勢群體的切實需要,除了成立三年間為基層市民送出3萬多個愛心飯盒外,又參與舉辦各類型敬老午宴活動,更定期組織義工到各長者護理中心探訪長者,又協助陪伴行動不便的老人家外出購物,為他們送上歡樂與關懷,助其融入社區;在健康醫療方面,協會認為醫療是改善人類生活質素、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元素之一,為了讓貧苦大眾也能接受醫療服務,「智慧光」於今年初聯同「榕光社」及「明歌知欽」舉辦流動醫療車免費中醫服務,捐贈藥粉藥劑,在深水埗街頭為露宿者贈醫施藥;在生命教育的層面上,協會於去年參與「兩港同心護幼苗」活動,身體力行支援廣西山區學校學生,資助裝配電熱水爐設備,避免了住校學生因生火燒水洗澡,以及搬運熱水到宿舍而發生燙傷、滑倒等意外,讓他們可以在安全安心環境下投入學習生活。而於疫情爆發初期,本港防疫物資嚴重短缺,有見及此,「智慧光」師父及弟子紛紛四出搜購口罩援助長者及基層市民,並組織義工隊到觀塘、荃灣、西環及小西灣派發抗疫口罩及愛心福袋,又為「肝康會」及「匡智會」庇護工場捐贈口罩等防疫物資,期間合共捐出超過5萬個口罩,真正地將佛教中的「布施」精神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慈善演出 發放愛心

  此外,「智慧光」亦與其他不同團體合作推動慈善公益事業,余彥慶博士欣喜告知,在即將到來的9月19日,「智慧光」將會於新光戲院大劇院舉辦慈善演唱會,「這次由我和太太率領一眾弟子載歌載舞,並請來『明歌知欽』做嘉賓,對我們來說是一次新的嘗試,希望除了平日的慈善活動外,還能以娛樂大家的形式,繼續向社會發放愛心,傳遞善心。」據了解,是次慈善演唱會不會在收益中扣除行政費,現時已將所有門票收益合共近40萬元捐給「榕光社」,作為購置老人院設施和贈醫施藥的費用,真正做到將一分一毫都用於行善上。

  「想做有一百個方法,不想做有一萬個藉口。」余彥慶博士告誡大家不要拒絕做善事,不要過於計較得失,要懷有感恩之心,學會用智慧來化解自私的心魔,他相信種善因便能得善果,厚德才能承載萬物,希望透過「智慧光」的平台繼續導人向善,身體力行地惠澤社群,從中啟悟善心的有緣人,社會上便多一個有正能量的人,將每個人微不足道的力量凝聚起來,就能推動整個社會正面發展。

[责任编辑:程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