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深基建設施互聯互通 致力協同發展走向共贏-香港商报

港深基建設施互聯互通 致力協同發展走向共贏

2020-10-13
来源:香港商報網

 記者 朱輝豪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40年來,深圳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建設成就,一河之隔的香港功不可沒。經過40年發展,深港在交通、口岸、港口等基建設施互聯互通方面不斷深化,為兩地人流、物流、資金流等的暢通無阻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助推了兩地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民生的持續改善。

 為適應香港與內地交流日趨緊密的需要,港深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面與時俱進,開通高鐵並簡化通關程序,新建蓮塘/香園圍口岸,高標準重建皇崗口岸,港口物流服務業合作也進一步加強。專家表示,在中央力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背景下,深港之間的互聯互通料會更上一層樓,為兩地的協同發展迎來更大的機遇和空間。

 乘高鐵從深圳北站出發十幾分鐘後,即可抵達香港西九龍的繁華市區。

 口岸聯通與時俱進

 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是深港兩地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基礎,因為人流、物流、資金流等的自由往來,最終需要依靠基建的互聯互通進行對接。近年來,深港兩地在交通、口岸、港口等方面的基建合作不斷升級,為兩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打下深厚的基礎。

 目前深港兩地的陸路通關口岸數量已增加至七個,從東到西分別是蓮塘/香園圍口岸、沙頭角、文錦渡、羅湖、福田、皇崗、深圳灣口岸。40年來,兩地人員往來的通關程序和相關政策亦在不斷簡化和改善,比如從羅湖口岸延長通關時間到皇崗口岸24小時通關;從出台內地居民赴港的「自由行」政策到採用「一地兩檢」的通關模式;從依靠櫃台的人工檢測到人員車輛的智能通關,口岸的互聯互通無論是從「硬件」還是「軟件」方面,都向着盡可能讓兩地交往變得高效便捷的方向前進。

   港深两地通关日益便捷。

 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推進和中央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深圳和香港口岸的互聯互通在「雙區」建設的背景下有了新的任務和新的要求。從最近幾年在口岸改革和建設的步伐上也可以看出,深圳在對現有口岸的改造、通關模式的創新、深港口岸經濟帶的建設等方面不遺餘力。比如,對全國最大同時也是唯一全天候通關的陸路口岸皇崗口岸進行重建,着手布局深圳灣口岸24小時通關等。以皇崗口岸為例,自1989年12月29日啟用以來,它已歷經逾30年的風雨洗禮,它在推進深港兩地貿易便利化、方便旅客過境等方面立下不少汗馬功勞。如今,在深圳實施「雙區」戰略的背景下,它的重新改造擴建工程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以適應時代的發展需要。按照規劃,重建的皇崗口岸有望2022年建成,屆時計劃改變現在的「兩地兩檢」為「一地兩檢」,通關更為便捷。

 東部基建補齊短板

 陸路口岸方面,近期最受外界關注的無疑是於2015年11月10日開工建設的蓮塘/香園圍口岸。作為港深間的第7個陸路口岸,蓮塘/香園圍口岸是貨檢和旅檢綜合性陸路口岸,它將承擔香港與深圳東部、惠州以及粵東、贛南、閩南之間的跨界貨運兼顧客運,是實現深港跨界交通「西進西出、東進東出」總體格局的東部重要口岸。

 據悉,蓮塘/香園圍口岸主體於2019年12月完工並移交,2020年5月27日通過了國家口岸辦驗收,不日即將開通。根據設計方案,蓮塘/香園圍口岸交通量為旅客3萬人次/日,車輛1.785萬輛次/日,旅客出入境大廳查驗通道各26條,其中人工通道6條,自主通道20條;客車出入境查驗通道各4條,貨車出入境查驗通道各6條。

 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香港快遞貨運從業員總會常務副理事長蔡永基認為,新增開設的蓮塘/香園圍口岸,將為深港東部的居民提供多一個進出的選擇,有助分流其他口岸的通關壓力,令人流、物流等各方面能夠分配得好,同時亦將使得周邊地區的交通變得更加暢順。

 「深港之間的聯繫,西部有深圳灣口岸等通道,而東部通道實際較弱,特別是香港跟鹽田區、跟東進戰略的聯通相對比較弱。因為沙頭角口岸實際上屬於旅遊人員較少、貨物小範圍流通的性質,口岸功能實際有限。」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研究所所長王國文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蓮塘/香園圍口岸的建設,應對的是深港之間的東向合作,特別是如何利用好鹽田港和後方的保稅區優勢,如何實現深港在跨境電商等方面有更好的銜接,是該口岸所能夠發揮的重要作用。

 香港快遞貨運從業員總會理事古博誠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深圳東部需要更多的分流,以加強和香港的接軌,蓮塘/香園圍口岸正是承擔這樣的角色。他指出,這個新的口岸將令深港的產業對接更為順暢,將有助鹽田區高新科技產業和港口航運服務業的發展,並為周邊的坪山、惠州等地區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

 高鐵提升深港聯合

 2018年9月23日,各界翹首以盼的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正式開通運營,香港由此接入內地快速發展的高鐵網絡,與內地的距離進一步拉近。對於地緣、人緣、文化更加親近的深圳和香港兩地而言,廣深港高鐵的全線開通,為兩地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等方面的進一步暢通打開方便之門。

 廣深港高鐵是近年來深港兩地大型跨境基建項目之一,它的開通進一步拉近了深港兩地的距離,從深圳的高鐵樞紐站深圳北站到香港西九龍站只需19分鐘,而從位於深圳福田中心區的福田站到香港西九龍站則只需14分鐘,這比原來經由陸路口岸通關坐巴士、搭地鐵到達香港尖沙咀等繁華地帶的時間大為縮短,它為兩地的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帶來諸多裨益。

 廣深港高鐵西九龍站成為內地進出香港的重要口岸。

 古博誠表示,廣深港高鐵的開通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對於深港兩地的居民而言,無論是商務往來、親友團聚,還是文化交流、旅遊購物等都更為便利。「乘坐高鐵從西九龍到福田只需十幾分鐘,比原來坐火車到深圳快了好多,而且坐高鐵是實施『一地兩檢』政策,通關方便快捷,香港人到深圳,或者到內地其他城市多了一個更為方便舒適的選擇。」古博誠說。

 王國文認為,從軌道交通的發展建設上可以看出,深港的聯合度越來越緊密。他指出,從最初通過羅湖到香港的廣九鐵路、到港鐵在福田口岸/落馬洲的銜接,再到如今的高鐵開通,深港的往來交流越來越便捷和高效。「廣深港高鐵的開通,擴大了香港對內地輻射的半徑,相當於把香港納入到全國的高鐵網絡體系。更為重要的是,『一地兩檢』的通關程序,使得整個通關效率大為提高。這是兩地在跨境大型基建合作的重要體現之一。」王國文說。

 隨着廣深港高鐵和港珠澳大橋相繼開通,大灣區內地城市相對低廉的樓價對港人頗具吸引力。

 流通暢達協同發展

 蔡永基表示,隨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不斷深化,深港兩地的人流、物流、資金流、文化交流越來越順暢,這對兩地的經濟社會發展非常重要。蔡永基指出,兩地基建的不斷完善,一方面使得貨物運輸和人員往來更為便捷和高效,令貨物的運輸成本得到降低,進一步促進兩地的商貿往來,帶動經濟社會效益;另一方面,亦使得深港「一小時生活圈」成為可能,兩地居民之間的出行和交往更為便利。

 「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實際上是深港兩地產業對接和發展的一個必要條件,不管是製造業還是服務業以及數字經濟方面的合作,都需要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作為一個保障。」王國文說,單從陸路口岸的開通數量和通關便利程度方面來看,深港在跨境基建方面的合作在不斷地深化。因為口岸是保證大流量人員流動和往來的一個最重要的基礎設施,所以未來可見皇崗口岸在升級重建、深港合作新增開設了連塘/香園圍口岸等,這是都是為深港合作交流的不斷深化而打牢基礎。

 在港口航運方面,王國文提到,從最初深圳蛇口港的建設運營,到如今鹽田港的發展壯大,都可以在其中尋得港企和港資的身影,即香港為深圳的港口建設提供了資金、管理經驗等,為深圳的港口發展建設助了一臂之力。「深港在港口基礎設施建設、運營模式,以及航運、物流服務上的合作,對整個深圳成為世界樞紐大港功不可沒。」王國文說。

 互聯互通仍需深化

 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實際上也是深港合作共贏的40年。展望未來,有專家學者表示,在中央力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背景下,深港之間基建的互聯互通將會更上一層樓,為兩地的協同發展迎來更大的機遇和空間。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到,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暢通對外聯繫通道,提升內部聯通水平,推動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銜接順暢、運作高效的基礎設施網絡,是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支撐。為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城際交通供給質量,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正式批覆《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按照《規劃》,近期到2025年,大灣區鐵路網絡運營及在建里程達到4700公里,全面覆蓋大灣區中心城市、節點城市和廣州、深圳等重點都市圈。深港方面,近期通過既有京九鐵路、廣深港高鐵實現互聯互通。

 在王國文看來,下一步應該研究深港西部軌道交通的進一步連接,比如在深圳灣構建跨海的軌道交通、前海到西部通道過海至香港的深港跨界軌道、深圳機場到香港機場的港深西部快軌,以拓展深圳和香港的跨境軌道交通的聯繫。

 此外,王國文還提到,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可以考慮和香港在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或者在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加強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建設,使得深圳能夠利用好香港的國際光纜和數據倉庫基礎,打造數據化通道,以順應數字化經濟發展的需求。

[责任编辑: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