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帝聖訓傳千古 勸善止惡正人心-香港商报

關帝聖訓傳千古 勸善止惡正人心

2021-01-11
来源:香港商报网

 「讀好書,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這是1800年前,關公對子女的庭訓教誨,也稱「關帝聖訓」。後人敬崇關公,將關帝聖訓刻於石碑,名為「關帝垂訓碑」,或為「四好碑」。全球各地關帝廟內多能見到此碑刻,勸善止惡,教化人心,功德匪淺。

 關帝聖訓雖然只有簡簡單單、樸實無華的十二個字,卻指明了天地至理,人間正道。

 讀好書,是人類獲取知識,開啟智慧的主要途徑。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多讀書,讀好書,可以指悟開迷,明辨是非、善惡、美醜,修身養德,啟悟心靈。

 說好話,是人類交流思想,促進情感的表達方式。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多說正直善良、導人向善、利益他人的語言,既可以有效幫助他人,促進感情的融洽,還能獲得他人的敬重、愛戴,增強自身在人際關係中的感染力、號召力、凝聚力。

 行好事,是人類培植福報,文明昌盛的不二法門。所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助人乃快樂之本,幫助別人等於幫助自己。存好心,發好念,多行善事,廣積陰功,福雖未至,禍已遠離。多行好事,福澤深厚,必然事事逢凶化吉、遇難成祥。

 做好人,是人類完善自我,走向光明的基本方向。《道德經》雲: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做好人,不僅是一種行為、一種榮耀,更是一種修養、一種精神。好人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主要動力,也是體現人格魅力,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標籤。

 孟子雲:「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守約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帶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意思是,孟子說:言語淺白易懂,但意義深遠的,就是善言;容易把握、便於操作,但實施起來成效廣大的,就是善道。君子的言論,講的是眼前事、平常事,然而道就蘊含其中;君子的操守,都是從修養自身開始,進而使天下太平。

 關帝聖訓通俗淺白,簡明扼要,卻又清晰明朗,使為善者看到,會更加行善不疲倦,一切善事,信心奉行。為惡者看到,會心存慚愧,洗心革面,痛改前非。

 明末隱士、文學家陳繼儒以關帝聖訓「四好」為思想核心,寫成一首《好人歌》:「天地生萬物,惟人最為貴;人中有好人,又是人之瑞。好人行好事,好人懷好意;好人讀好書,好人入好隊。好人敬父母,真如敬天地;好人惜陰騭,勝是惜名譽。好人戒好色,好人輕貨利;好人節服食,好人羞遊戲。好人不殺生,好人不犯罪;好人不匿怨,好人不立異。好人必大量,好人必正直;好人必小心,好人必遠慮。好人有禮智,好人有仁義;好人有信行,好人有廉恥。惡人罵好人,好人不答對;惡人打好人,好人只躲避。惡人求好人,好人也周濟;雖然常吃虧,自有便宜處。貧賤做好人,自然衣食給;富貴做好人,一發行得去。少年做好人,到底成大器;老年做好人,福壽增萬倍。惡人做好人,消盡平生穢;好人做好人,傳與兒孫繼。若要學好人,一生學不會;但願好人多,代天扶元氣。」

 清代醫學家、作家石成金路過鎮江,瞻仰關聖帝君親筆的篆碑「做好人、行好事、讀好書、說好話」後,加以演述,成為四句:「在生一日,須做一日好人;處世一日,須行一日好事;得閒一時,須讀一時好書;對客一時,須說一時好話」。

 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之二甲編「好人好事」條:「豫章旅邸,有題十二字雲:『願天常生好人,願人常做好事。』鄒景孟表而出之,以為奇語。吾鄉前輩彭執中雲:『住世一日,則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則做一日好事。』亦名言也。」

 無論是陳繼儒的「但願好人多,代天扶元氣」,石成金的「在生一日,須做一日好人」,還是豫章旅邸的「願天常生好人,願人常做好事」,這些勸人向善的經典名句,都是從關帝聖訓「讀好書,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脫胎而來。反映了關帝聖訓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和教導後人樂善好施,積德行善,爭做好人的良好教化作用。(弘揚關帝文化  彭允好

[责任编辑:刘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