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的錯誤歷史傳說探討 蜀漢失荊州真象解析(八)-香港商报

三國的錯誤歷史傳說探討 蜀漢失荊州真象解析(八)

2021-01-29
来源:香港商报

 前回所提荊州之失,歷代有幾位傑出大文學家、史學家代表,如清代乾隆時期姚范和道光年間黃恩彤,與明代嘉靖時南京刑部尚書王世貞等,都前後提出他們獨特的看法,最後,讓我們透過《失荊州考辨》的白話翻譯,進一步了解古代的文史大儒對於關公失荊州的平議,同時為本文做了簡單中肯之結論。

 王世貞《失荊州考辨》曰:世人都以為失荊州是關侯的罪過,我以為這絕對不是完全關侯的過錯,而是蜀漢昭烈帝(劉先主)的疏失。蜀漢昭烈帝的失誤,即在於委任關侯為對抗曹操的主力,但是卻沒有提供他後繼的援助。要知道曹操是個很狡猾的梟雄,不但掌握三分天下的局勢,同時也擁有壯盛的軍勢扼守住重要的戰略據點。關侯雖然水淹七軍,又擒獲曹軍大將於禁。但是,就算是如此,能夠保證曹操不會親自禦駕親征嗎?而且曹操一旦前來,關侯能夠保證自己一定能戰勝嗎?就算能夠戰勝,能夠以本身的軍力乘勝追擊,深入中原地帶嗎?如果不能勝,那又要撤退到哪裏去呢?如果打勝仗卻不能夠凱旋而歸,那麼就算是勝利也是有危險的;假如不能勝又沒有地方可以撤退,這表示打敗仗那就更危險了。以上種種都不是可以保有荊州的最好方法。如果在關侯北伐曹魏時,蜀漢昭烈帝(劉先主)能夠親率大軍出益州為關公後盾,或者委派趙雲或張飛率領三萬軍士駐守江陵,作為關侯北伐之聲援。一旦關侯乘勝進擊,可以藉其軍威以逼迫曹操退讓;要是出師不利而撤退,也可以有休養生息而無後顧之憂的駐紮地。若能如此就算有一百個呂蒙和一百個陸遜,他們的陰謀又能有什麼作用呢?荊州之穩固便可說是安如泰山一般。這是很平常的道理,可是以蜀漢昭烈帝(劉先主)之英明和諸葛孔明之睿智,卻沒有計劃考慮至此,真可說是天意如此啊!再者,既然關侯能夠北取襄陽、樊城,諸葛亮為何不藉此向北攻打洛陽,或是向東侵襲許昌,這種進軍路線豈不是比攻打箕谷、祁山強上百倍嗎?可是,為什麼有這樣好的策略而不行,最後還落到如此遺憾結局呢?這或許只能說,一切都是天命吧!

 五、結語

 劉備進位漢中王后,曹操因懼怕蜀漢強大,所以,想盡辦法利誘連結孫權奪取荊州,劉備、諸葛亮得此信息,即差前部司馬費詩為使,令關公攻取襄樊。關公奉命出征,在出征前雖然做了最審慎的評估與最嚴密的部署,並且選在七月客觀形勢較有利的時機出兵。又當時荊州總兵員雖然僅有五萬人,而關公為提防東吳有二心,遂留駐一萬兵眾鎮守荊州,以四萬人出師襄樊。卻因曹操結合孫權,孫吳陰謀偷襲荊州後防,魏、吳兩軍發動兵眾二十萬以上,率上將數十名,曹操與孫權又親征督陣;而劉備只命關公出征,卻沒派任何一員大將為後援,只讓關公一人抵擋曹操、孫權兩國數十員上將。並且以四萬蜀軍與魏、吳二十幾萬雄兵抗衡。再加上東吳狡詐背叛盟約,最終使關公寡不敵眾,敗走麥城,並於臨沮被害。關公雖然最後功敗垂成,但誠如明代王世貞《失荊州考辨》中所分析,這只能說一切都是天命安排,絕非關公一個人能夠改變的。

 從以上「蜀漢失荊州」一事又衍生出另一個問題,那就是荊州到底是何方所有,為什麼一千多年來會有「劉備借荊州」的說法,同時孫權又透過各種手段要討回荊州。緊接?下周我們即將刊登新的一篇文章,內容便是敘談《劉備借荊州是誰編出來的真象剖析》。敬請期待下回分解(下星期五待續)。

 忠義人才培育學院院長 黃國彰

[责任编辑: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