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疫苗全面接種前國內不能保證沒有散發病例-香港商报

張文宏:疫苗全面接種前國內不能保證沒有散發病例

2021-02-06
来源:张文宏微博

 5日下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通過個人微博發表文章,他表示在疫苗全面接種之前,今後全國範圍內不能保證沒有散發病例。

 他還表示,病毒是有壽命的,傳播鏈也是有壽命的,中斷傳播鏈是防控的終點,防控需要的是我們的耐心與勇氣,需要廣大民眾的配合和包容。

 全文如下:

 疫情終結終有時,我們需要的是耐心、勇氣還有包容

 精準防控的鏈條還在延伸,昨天通過對確診病例的密接者的持續監測,經防控部門再次主動監測篩查,在傳播鏈上再發現一例病例。即使是精準防控,防控的重點也有分層,散發病例不會一直發生在眼皮底下,但爭取能在目光所及之處。迄今為止,這波疫情終究還是在預計的軌道上朝著尾聲而去,雖然病毒狡猾,不會一直以你導演的劇本,規定的時間出現。

 昨晚原本是參加中美新冠防控合作圓桌會議。但還是被叫去疾控參加密接者再追蹤篩查結果分析,和專家組制定後續方案。我去的時候,上海多團隊正在有條不紊地布置各項病毒再篩查陽性後的應急響應。工作間隙,向領導請假兩小時,理由是想和上海老鄉崔天凱大使見一面(此處略有點凡爾賽,見諒),參加中美新冠防控圓桌會議。

 當晚的中美新冠防控圓桌會議是由清華大學校長邱勇院士和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約翰.艾倫會長共同發起的,從技術層面探討中美合力應對新冠疫情。對於當前全球疫情蔓延情況下如何儘快進入常態化防疫狀態,促進社會經濟與交流正常化,避免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進入停頓,引發更大的次生災害。

 會議開始之前照樣是寒暄,當著很多外國專家,崔大使在對面的雲端用中文說希望如約回到上海小酒館聚一聚。去年也是這個時間,中國和美國疫情都很嚴重的時候,應崔大使邀請,和旅美中國留學生以及僑胞有過一次對話。崔大使出生於上海,長期旅居在外,說期待來上海里弄旁邊小酒館喝頓老酒。這句話說過也有一年了,他也未曾回來過,更不用說這個春節回來過年了。全球疫情蔓延期間,春節就地過年看來不僅僅是就我們這些醫務人員,大使也一樣。

 中方出席者除崔天凱大使外,有鍾南山院士、王辰院士、高福院士、陳馮富珍博士、傅瑩大使、吳尊友博士等。美方出席者包括拜登總統新冠肺炎首席醫學顧問福奇博士外,還有美國CDC首席醫務官米沃爾夫、著名病毒學家何大一博士、哈佛醫學院全球衛生系主任法默,前CDC主任費和平、前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局長漢伯格和麥克萊倫等。

 會議上,美國NIH的福奇教授提到,「我們應該持續努力,堅持研究,推動疫苗接種。我們與其追著病毒的突變跑,更應該研發廣譜並可以避免病毒突變風險的新冠疫苗。我們應持續和中國合作,尋求全球範圍內解決病毒的問題」。

 在圓桌討論時間,主持人問到我,談下對未來世界回歸正常,疫苗應該承擔怎樣的角色?

 對於疫苗,我的觀點自始至終是一貫的。我不認為目前是討論哪種疫苗是最好疫苗的時候。各種疫苗都有自己獨特的優勢。這一點就像脊髓灰質炎疫苗,在仍有疫情流行的地區,療效更高的減毒活疫苗更合適,而在幾乎沒有疫情的歐美國家,滅活疫苗則更為合理,可以更容易推進建立大範圍的免疫屏障。現在全球範圍內急需儘快建立免疫屏障,否則因為逃避疫苗保護的變異株有可能會獲得迅速進化,全球的重啟可能會再次延後。所以,我們現在的重點是停止爭論,共同加大對疫苗的宣傳,不再爭論孰優孰劣,中國有句老話,入鄉隨俗,現在最為重要的是迅速推動疫苗的接種。

 會議結束後,回到疾控會議室,已經是深夜,主管領導和專家組都在等最後一批樣品的檢測結果。在超大型城市實施新冠疫情的精準防控並非高大上,而是腳踏實地,在細節上不遺餘力,通過動態追蹤和奔跑,把病毒從人群中精細地劃分出來,並通過防疫部隊的奔跑,形成動態的安全帶,直至病毒傳播鏈的結束。病毒是有壽命的,傳播鏈也是有壽命的,中斷傳播鏈是防控的終點,防控需要的是我們的耐心與勇氣,需要廣大民眾的配合和包容。

 在疫苗全面接種之前,今後全國範圍內不能保證沒有散發病例,除非我們放棄正常生活。但是維持民眾的正常生活,就需要廣大民眾的支持和理解。離開了民眾的配合,我們難以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

 疫情防控形勢複雜,各地情況有異,採取何種防控模式都是見仁見智,但是目標終究是一致,就是防控要持續有效,社會經濟生活要儘量保證。國內各地乃至全球各國都在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我們需要的不是爭論,而是依靠廣大民眾對病毒的警覺之心,依靠廣大民眾堅持口罩、洗手與社交距離「三件套「保護自己,依靠民眾一旦有症狀,快速就醫及早啟動預警體系。現階段,防疫部隊做到及時響應不延誤,精準應對不放過,動態清零常態化。在疫苗普遍接種之前,這將是我們和病毒持續作戰而民眾最大程度維持正常生活的所謂常態化抗疫。

[责任编辑: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