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派工作组赴粤 廣深本土疫情均源於境外輸入-香港商报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派工作组赴粤 廣深本土疫情均源於境外輸入

2021-05-31
来源:香港商报网

 今天(5月31日)下午3時,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種有關情況。

 已派出工作組赴廣東

 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介紹,進入5月以來,全國累計報告新增本土確診病例50例,連續18天報告新增本土確診病例或無症狀感染者,涉及多個省份。疫情呈現傳播速度較快,毒株傳播力強的特徵。

 米鋒介紹,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已派出工作組,赴廣東指導疫情處置工作。

 要採取最堅決、最果斷、最嚴格措施,控制中高風險地區聚集性活動和人員流動,阻斷疫情傳播;落細、落准社區防控要求,切實做好居家隔離人員管理、健康監測、物資保障等工作;強化「外防輸入」各項措施,加強重點人群健康監測。

 截至5月30日,全國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63917.2萬劑次。疫苗接種加速大規模推進,5月以來平均每天接種1247萬劑次,是4月份的2.58倍,其中單日接種最高超過2000萬劑次。要繼續加快推進疫苗接種,共築免疫長城。

 米鋒介紹中國履行將疫苗作為公共產品的承諾,已向全球供應了累計3億劑次的疫苗,為促進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作出貢獻。

    廣深本土疫情均由境外病毒輸入引起

    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馮子健表示,在廣州、深圳發生的本土疫情,都是由境外病毒輸入引起的,對我們現有的防控措施提出了不小的挑戰。我們要根據這樣的新情況,把防控疫情傳播的工具包里的各種工具都要調用出來,精準和有力地採用、實施它,在實施力度和範圍上、在實施這些措施持續的時間上可能都會相應的作出加強和調整。

 「一針、二針、三針」的新冠疫苗有何區別?

 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邵一鳴在發布會上介紹,目前我國使用的新冠疫苗,分為3種類型:滅活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和重組蛋白疫苗。不同的技術路線的疫苗,在疫苗組分、生產工藝、免疫機理和免疫程序等方面有所不同,各有特點。

 我國滅活疫苗是先將新冠病毒在細胞培養擴增,再予以滅活及驗證,最後經純化提取製備而成。該類疫苗的成分與結構與天然病毒最接近(含所有病毒抗原),能產生較廣譜的免疫反應。疫苗的生產工藝成熟、質量穩定,副反應較少,2至8度存儲,方便運輸和使用。疫苗採用兩針接種,第一針激發免疫系統產生記憶細胞,第二針誘導更強的抗病毒免疫記憶反應。

 我國腺病毒載體疫苗,是將新冠病毒S蛋白導入5型腺病毒載體,經培養擴增後收穫重組病毒,再經純化做成疫苗。因病毒載體可高效感染細胞,免疫原性較強,多採用一針接種,對一些特殊的應急人群具有方便、快捷的特點,也有助於在難完成多針接種的地區,提高疫苗的接種率。

 我國重組蛋白疫苗則是用基因工程技術,組建表達病毒S蛋白或其受體結合表位的工程細胞,大量培養細胞後再提取純化蛋白製成疫苗。該疫苗含病毒的組分少純度高,一般採用三針接種完成免疫。

 邵一鳴表示,三種技術路線的疫苗,都是安全、有效和質量可控的疫苗。接種一針、二針還是三針,都是經過嚴格的I、II、III期臨床試驗的測試結果,而確定各自疫苗的最佳免疫程序。由於所有這些疫苗均達到國家和國際設立的我國新冠疫苗標準,公眾可放心地使用。由於各疫苗的組分和免疫程序有所不同,接種者因體質不同對不同疫苗的副反應耐受性不一,可以結合自己的需求和耐受性選擇接種疫苗,在醫生指導下規避和減少疫苗的副作用。我國現在使用的接種一針、二針或三針免疫程序的新冠疫苗,都是根據各疫苗的技術特點和臨床試驗結果確定的最佳免疫程序。

 公眾只有要按照說明書完成各類疫苗全部針次的接種,決不能半途而廢,才能達到設定的疫苗防護效果,即實現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發病和傳播他人的一、二、三級預防。

 糾正個別地方疫苗接種一刀切管理簡單化

 會上,國家衛健委疾控局二級巡視員崔鋼介紹,接種過程中,個別地方組織工作還不夠精確、精準,存在一刀切的管理簡單化現象。前期國家衛健委已對防範這些問題多次提出要求,強調各地要及時發現和糾正帶有苗頭性、傾向性的這些問題,進一步提高精細化的管理水平和能力,加強風險排查和防範,細緻做好工作,確保接種工作安全。

 下一步,國家衛健委將繼續加強對各地的指導,堅持精細化、項目化管理,以及接種數量和質量並重,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哺乳期、經期不屬於疫苗接種禁忌症

 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馮子健介紹,通常情況下,婦女處於哺乳期、經期都不屬於疫苗接種的禁忌症。抑鬱症、貧血、有心臟支架的患者,如果藥物控制良好,病情穩定,能夠正常生活和工作,也是可以接種的。

 正在服用抗病毒藥物的患者能否接種新冠疫苗需結合當時的病情,自己無法判斷的時候,可以諮詢臨床醫生來決定是否可以接種疫苗。

 中高風險地區人員避免非必要旅行

 針對端午小長假即將到來,中疾控專家給出相关建議。

 馮子健表示,從個人的角度說還要做好預防,個人預防措施包括在公共場所戴口罩,注意個人手的衛生,注意呼吸道禮儀。另外,中風險、高風險地區的人員儘量避免非必要的旅行,減少疫情跨地區傳播。如果有發熱呼吸道不適的症狀,也儘可能不要出行,如果在旅行途中發生了呼吸道發熱的症狀,要及時退出旅行,及時避免和其他人員接觸,及時就醫,特別是到有發熱門診規範化的醫療機構去就診,這是我們主要的一些建議。

[责任编辑:黄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