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孝須及早,時間不等人-香港商报

行孝須及早,時間不等人

2021-11-15
来源:香港商報網

 有些事物失去了,只會留下一時的傷感,比如工作,比如金錢;有些事物失去了,就會留下一生的遺憾,比如親情,比如父母。

 年輕的時候,總以為時間還有很多,孝敬父母來日方長,等到功成名就,衣錦還鄉,再孝敬父母不遲,殊不知:這個世界,只有時光飛逝,沒有來日方長;這個世界,只有歲月匆匆,沒有容貌永恒。

 花有開謝,樹有榮枯,人有生老病死,這是大自然亘古不變的規律。歲月催人老,光陰不等人,當我們年幼時,父母正當年;當我們年壯時,父母已變老。

 「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見者,親也」。過去了,不能追回的,是歲月;失去了,想見再也見不到的,是父母、親人。

 孔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意思是,父母親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要時刻記掛在心裏,一方面要為父母親健康長壽而高興,一方面要為父母親年紀老邁而擔憂。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在父母身邊,我們永遠都是長不大的孩子,無論身在何處,心裏總有一個遙想記掛的港灣;父母不在了,我們就成了隨風飄蕩的孤兒,即使生活得再安逸,生命裏再也沒有可供撒嬌、可被寵溺的港灣,剩下的只是無盡的懷想和孤芳自賞的前行。

 孔子的學生子路,是孔門十哲之一,也是有名的大孝子。子路出身微賤,家境貧寒,經常要靠吃野菜和粗糠雜糧維持生活。父母年紀大了,愛吃米飯,子路就步行百里之外到鎮上買米。一年四季,風雨無阻。

 後來子路的父母雙雙過世,子路南下楚國為官,楚王對子路非常器重,給了他優厚的待遇,出門有上百輛的馬車跟隨,每年有上百擔稻穀的俸祿。

 子路看到桌上豐盛的飯菜,想起過去為父母百里背米的往事,含淚而歌:「昔日百里背米,回家兩老開顏。現今父母去世,未能與我同席。但願草木不凋,無奈霜雪難熬。正如魚兒過河,對着流水而泣。蒼天如若見情,伴來亡靈共餐。人壽終究有數,不孝後悔莫及。」

 在子路看來,眼下的富貴,衣食的豐足,都比不過年輕時為父母百里背米來得安心、充實,因為畢竟父母還在自己身邊,跟自己一起生活。可是父母不在了,即使再想背米百里奉養雙親,也永遠不可能了。

 《孔子家語.致思》將「子路負米」列為及早行孝,奉養雙親的典範,書中云:「昔者由(子路)也事二親之時,常食藜藿之實,為親負米百里之外。親歿之後,南遊於楚,從車百乘,積粟萬鍾,累茵而坐,列鼎而食,願欲食藜藿為親負米者,不可復得也。」

 父母恩深終有別,養親莫待離別時。人生百年,不過三萬來天,去掉疾病、意外、憂愁、勞苦、思念、牽掛等情緒對生命的侵蝕,人生能盡孝的時間還能剩下多少?

 人生行孝須及早,趁着父母健在,通訊發達,交通便利,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陪伴才是最實際的盡孝。

 唐代名臣狄仁傑,為官清廉,秉政以仁,事親至孝。年輕時參加科舉,以明經及第,授汴州判佐。得到閻立本推薦,升任并州都督府法曹。當時他的父母住在河陽。一次,狄仁傑外出辦事,登上太行山頂,只見白雲孤飛,想起了遠在河陽的雙親,忍不住淚流滿面,指着那片白雲對隨行人員說:「吾親舍其下。」意思是,我的雙親就住在那片白雲下面。他望着白雲,悵惘良久,直到白雲散去才離開。後人把「望雲思親」、「白雲親舍」,比喻客居他鄉,思念父母的心情。

 人生最大的遺憾,不是完不成自己能力做不到的事情,而是自己本有能力做到,沒有去做或者拖延去做,那才是人生最大的遺憾。

 人生行孝須及早,因為時間不等人。父母一天天地變老,我們能跟父母團聚、共敘天倫的日子不是在做加法,而是在做減法,能夠孝敬父母、孝養父母的時間一天天遞減。如果不能及時行孝,只會留下終生的遺憾。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但願我們都能在父母健在的時候,及早行孝,奉養雙親,不要等到事到臨頭、追悔莫及的時候,才思親、痛親之不在,那時已經悔之晚矣。

 弘揚關帝文化 彭允好

[责任编辑:谢烨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