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關帝信仰探討-香港商报

台灣的關帝信仰探討

2021-11-19
来源:香港商報

 一、關帝信仰到台灣

 上回劉藝教授,以近代有些學者對關公偏頗的負面評論,提出了強烈的反駁,筆者以長年研究關公文化的觀點深感認同。我們以合理的推論,如關公像這些學者所說的,祂怎麼可能成為中國獨一的武聖人,還受三教百業共尊,香火更遍布全球一百七十幾個國家。其聖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精神更是中國武將第一人。且被歷代帝王隆崇誥封,後經羅貫中《三國演義》的宣揚,更把關公的忠義仁勇精神與優良的傳統文化五常八德,發揮得淋漓盡致。一千八百多年來,只要是華夏子民,莫不將關公精神等同於中華文化的行為準則,關公所展演出來的行誼就是中華文化的具體實踐。

 有一副對聯:「漢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歷朝加尊號,矧是神功卓著,真可謂蕩乎難名;儒稱聖,釋稱佛,道稱天尊,三教盡皈依,式瞻廟貌長新,無人不肅然起敬。」由於關公所具備的人格特質,英勇事跡,忠肝義膽生動活潑的展現在歷史的舞台上,關公的地位也就由「侯而王,王而帝,帝而聖,聖而天」,至人神之極,無以復加。甚至可以說,關公信仰已成為大家共同的祖先一樣崇拜,關公精神就是民族命脈的根源!

 關公信仰在華人世界蔓延,而台灣的關帝信仰源自明清時期,先民揹負閩粵原鄉文化,冒著生命交關,靠著簡陋的帆船渡過黑水溝,在台灣寶島胼手胝足開創這一片土地。從福建東山關帝廟、泉州通淮關岳廟,將帝君分靈到此地,保佑著民族命脈繁衍壯大。目前台灣的關帝信仰,融合了儒家、道教、佛教及其他教派,也吸收西洋文化在民間宗教活動上蔚為主流的信仰。據統計,目前台灣各縣市已有二千多間關帝宮廟寺堂。而極為興盛的經常辦理交流活動者,其中以新北市二百多間最多,台北市也有一百多間,甚至遠在東沙島上也有一間「東沙大王廟」,唯一的主神就是關聖帝君。台灣人口2300萬,而關帝信眾就高達近千萬人,約佔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強。

 二、台灣關帝信仰的傳布

 筆者小時候常聽人說「唐山過台灣」這句話,但很多人根本不了解唐山在哪裏?後來才知道,原來是閩南語的「銅山過台灣」。源於明末鄭成功在福建漳州東山(當時稱銅山)駐軍練兵,趕走了佔據台灣的荷蘭人,爾後福建移民來台興盛。所以,台灣現在的關帝分靈大約有六成多來自東山,如宜蘭礁溪協天廟就是在清朝嘉慶九年(1804年)來台,而台北市有名的行天宮(此地信徒稱關帝為恩主公)則由礁溪協天廟再分靈;另外台灣大約有三成的關帝自福建泉州通淮關岳廟分靈,以雲林四湖保安宮、台南開基武廟、台南麻豆文衡殿、彰化福興福安宮、通霄通天宮等關帝則由泉州通淮關岳廟分靈。根據雲林保安宮沿革記載:「本宮奉祀之山西夫子關聖帝君,係於清初(1661年)國姓延平郡王佔據台灣後,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之居民紛紛向外移民,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第三批移民來台」。

 這種開枝散葉的傳播,彼此共享了相同的祖先、血緣、外貌、語言、宗教、生活習慣,是無法自我分割的民族特性。關公文化是華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脈之一。作為華人世界血脈同源的民間信仰,關帝信仰在台灣有著極崇高的地位和重要的影響。

 三、弘揚關帝文化,建立正確信仰

 關帝成神以後降下經典無數,皆以忠孝節義五常八德來教化世人,如《覺世真經》、《桃園明聖經》、《聖帝大解冤經》等經文義理,都能深入人心,感應無窮。而《覺世真經》更被列為近代中國三大善書之一。這些經典是關帝精神之核心,我們拜關帝,學關帝,就要以關帝精神作為我們日常生活的行為依據。

 近年來,藉由科技進步,文資傳播日新月異,透過無遠弗屆的電子速度,我們更應積極奮進的將關帝精神結合科技深耕密植,用心教化建立正確的信仰。今在台灣除了有「中華道教關聖帝君弘道協會」整合全台關帝宮廟經常性辦理動態的關帝信仰活動。更有「社團法人中華關聖文化世界弘揚協會」、「社團法人中華桃園明聖經推廣學會」、「台灣關公文化協會」、「宜蘭中華關公文化協會」等單位致力關帝文化的推廣。尤其黃國彰理事長所率領的「社團法人中華關聖文化世界弘揚協會」和「社團法人中華桃園明聖經推廣學會」,定期性辦理「關公文化節人文藝術教育展」、「忠義文學獎海內外徵文活動」、「關公文化學術論壇」、「關公學術文化研習營」、「正確信仰對社會風氣的正面影響」等活動來培養忠義人才。並結合各大學院校課程講授,深入學校、企業、宮廟、監獄等單位,期以導正社會風氣,建立正確的關帝信仰,提升人類文明素質,這些活動對台灣社會已經產生了非常大的正面影響。(待續下星期五)

 忠義人才培育學院講師  吳文興


[责任编辑:杨眉]